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昉玮 《决策探索》2009,(18):56-56
农村留守学生指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将上学子女留在家里,或跟随老人、亲戚、朋友,或寄宿学校生活的一个群体。这些留守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全民教育质量,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劳动力主要流出地10省市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邻里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交活动对留守老人的主观身心健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良好的邻里关系和邻里经常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也对其主观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交活动通过邻里关系和邻里照料间接的影响留守老人主观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留守学生指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将上学子女留在家里,或跟随老人、亲戚、朋友,或寄宿学校生活的一个群体。这些留守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全民教育质量,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活环境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留下子女和父母在农村,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和“空巢老人”问题.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笔者本文就班级管理中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及矫正策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将子女留在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空巢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生活失助、学习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弥补家庭经济收入不足,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把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7.
以探讨农村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对当代农村、农业及社会产生的影响为目的,本文对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的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总结问题的同时提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必向大中城市转移,从而必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呈扩大之势。在我校组织的调查中,被调查家庭中98.5%的民工子女留在家乡,只有1.5%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可见,“留守”是外出民工子女的主要生存形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完善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却生活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里。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这一最新全国性数据,我们利用家庭固定效应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我国25岁以上成年女儿及受过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成年女儿对老年父母的代际转移问题。研究发现女儿相比儿子不愿向父母进行转移特别是不愿进行定期转移,但受过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女儿则显著向父母进行代际转移和非定期转移,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愿意进行定期转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勋 《领导科学》2006,(11):24-2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应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和推动,更需要广大农民踊跃参与。近些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固然有效地增加…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三农问题"的并发症。留守儿童问题是寄生于流动人口的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目前关于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多从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的视角出发,但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第二,研究多以现状描述为主,缺乏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身体健康影响的深入研究,尚不能从现有研究中明确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作用路径。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乡镇,对其留守儿童身体健康进行研究,并同全国其他农村地方针对留守儿童的政策进行比对比分析,分析各政策的利弊,并通过研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对政府为提高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而制定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梅 《科学咨询》2009,(2):47-4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临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潼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人规模、大范围、大流动的态势,形成了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对此,潼南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县启动实施了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打工经济”即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许多农民依靠外出打工走上了“致富路”,有力地推动了潼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决策探索》2014,(16):43-43
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在稳增长方面继续发挥明显效果,经济增长呈现走稳态势。与之联系,就业形势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为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1000万人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就业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307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3%。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突飞猛进.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后留下年幼的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即或有一部分母亲在家监管孩子,但受离婚浪潮的冲击,也不得不随夫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6.
亲情的缺失导致子女与父母格格不入的事例越来越多,并引起了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缺失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较为普遍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出现的打工潮,尤其体现在农村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留守儿童身上.许多外出务工者"寄妻托子",多年父母与子女互不接触,谈何有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将子女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或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1 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农民务工大潮的兴起、政府组织推动劳务输出、内转外输并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从外地引进劳动力等各个发展阶段,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与引导,对富裕农民、富裕农村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背井离乡,进城务工。为了减少工作的拖累,外出青年纷纷将自己年幼的子女托付给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代为监管。此种现象在山区农村非常普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校班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杨一 《管理与财富》2009,(5):155-155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分析,指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使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