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相对过剩人口,是长期以来争论较多又较敏感的命题。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社会主义既不存在失业人口,也不存在相对过剩人口。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学者虽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失业人口和失业现象,但把对它的研究领域局...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目前学术界至少有以下四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生产资料吸收劳动力的程度和水平而言的;第二种看法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生产条件而言的;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积累时,曾经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在讲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时,都把相对过剩人口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来表述。人口学的研究者也基本上承袭了政治经济学的这一表述。在近几年出版的人口学书籍中,几乎毫无例外地把相对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4.
<正> 马尔萨斯为了掩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贫困、失业、饥饿的真正根源,从而转移工人阶级斗争的目标,就必然要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口过剩披上“自然规律”的外衣。马尔萨斯的反动的过剩人口理论,不仅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遭到了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批驳。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马尔萨斯反动的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5.
选择不同的参照会产生不同的关于过剩人口的解释,相对于生产资料的是劳动力过剩,相对于生活资料的是(总)人口过剩。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即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参照,从劳动力和(总)人口两个角度来分析,过剩人口理论才是完整的。历史的经验表明不同的历史时期,过剩人口有不同的表征,社会主义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两种过剩人口类型的并存,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时,过剩人口才将与人类告别。两类型过剩人口理论为分析我国一些具体的人口经济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志在研究过剩人口问题时,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过剩人口叫做“生产力压迫人口”型过剩人口,把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剩人口称作“人口压迫生产力”型过剩人口。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一文中的论述。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现在(指资本主义社会——作者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①。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失业人口及其消极后果简析郭庆松失业,本质上就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和不能得到有效结合。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是谓“显性失业”或“公开失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只是表面上的结合而非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内刊物上有文章说“伴随着资本的积累,是资本主义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广大农民破产,沦为无产者,成为相过剩人口的主要来源。也只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讲的‘工人人  相似文献   

9.
过剩人口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密切相联的问题,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侧面。只要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真正得到人们的公认,就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然产生过剩人口的探索。本文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过剩人口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层开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战略目标,就是使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彻底瓦解,建立起富有生机活力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即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因此,无论是就商品经济理论本身的彻底性而言,还是就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触及到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人口与就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口学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一般分为三部分:0-14岁为少儿人口,15-59岁为生产年龄人口,60或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其中生产年龄人口包括适龄的劳动力人口、在校人口、失业人口和非自立人口等。其中主体是劳动力人口,因其是社会财富生产的担当者和创造者,所以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之间的比例变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就是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劳动力人口与就业的基本关系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条件及其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制约。同劳动力需求量相关联的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生产资料总量,一是生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所谓就业,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研究就业问题,也就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详尽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表现为可变资本)和生产资料(表现为不变资本)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从而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就业问题提供了钥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说明,资本内部的矛盾运动导致了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将抑制资本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因此,世界人口走向零增长,不过是资本运动的最终结果。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抽去它同其它社会共有的纯粹劳动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中外来人口的作用及流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城市就业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经营管理面临困境,效益下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实行的“低收入、高就业”政策导致企业大量隐性失业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显性化,失业下岗人员增多,从统计数据来看,截止1997年9月底全国有失业人员1057万人。[1]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口涌入劳动力市场,根据劳动部门测算,仅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城镇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形态。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过剩人口理论,也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形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特殊形态的资本主义过剩人口理论,已为大家所熟悉。本文要探讨的是马克思关于一般形态的过剩人口理论。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目前还没有引起我国人口理论界的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甚至有人用马克思特殊形态的资本主义过剩人口理论为依据,否认马克思一般形态的过剩人口理论。这是因为没有对马克思的人口思想作全面深入研究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对马克思的一般形态过剩人口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失业问题的贝弗里奇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颖  李晶 《西北人口》2007,28(2):1-4,7
中国的失业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劳动力的超额供给,表示失业和空缺岗位关系的贝弗里奇曲线更能解释现今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现象。贝弗里奇曲线既可以用来区别失业的类型,还可以反映劳动力市场运作效率的变化。本文通过贝弗里奇曲线位移的分析,着重从工作搜寻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队伍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是如何影响失业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如何提高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从而抑制大量失业与大量空缺岗位并存的现象、降低自然失业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失业的三大特征,即严重性、潜在性、结构性。阐述了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与再就业的六对矛盾:劳动力增加过快与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亏损企业失业与盈利企业安置再就业的矛盾;进城农村劳动力与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的矛盾;企业改革与职工再就业的矛盾;劳动体制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培育缓慢之间的矛盾;失业职工流入社会同社会保障滞后之间的矛盾。研究了影响国有企业失业职工再就业的社会障碍和失业职工自身的障碍,并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与再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积累趋势而得出的著名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剥削剩余价值。为了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就必须不断地把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也就是资本积累。“没有积累,资本就不能构成生产的基础”要彻底阐明资本积累的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资本的有机构成。马克思早在《雇佣劳动和资本》和《工资》手稿等著作中已经开始探讨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在1857—1858年《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里,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考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失业保险在发挥促进就业功能方面的实施现状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风险,对劳动者来说,失业就是最大的风险,就业是最好的保障。失业率过高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危及社会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失业所产生的不利因素的社会机制,即失业保险制度就应运而生。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就业,并对其接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给予补贴。但从《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后的实践看,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相当有限。每年用于就业方面的投入仅占总…  相似文献   

19.
人口剩余在东方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它和西方工业社会供需失衡所引起的那种状态完全不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生产无政府状态导致增长的盲目性,从而周期性产生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剩余,形成经济危机。在那里,人口剩余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东方,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有计划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盲目增长的问题,中国人口剩余另有其经济、社会、历史乃至文化的背景。由于前提不同,在解决人口剩余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也就必然会发生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马尔萨斯以后到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产阶级人口 理论 李竟能 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81年第4期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曹景椿 辽宁日报 1981.11.4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吗? 苏润余 西北人口(兰州) 81年第3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