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童话的幻想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童话性"的重要表现.首先,童话中的幻想应该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又经过作家艺术化加工,融合了作家审美指向的一种幻想,它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愿望,是成人与儿童两者愿望的达成.其次,童话的幻想具有游戏性.这种"游戏"应该是作家与儿童读者两者之间共同的游戏心理的一种融合.我们说幻想是一种愿望性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形式经历了由非常态形式向常态形式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童话文体与其他文体融合的模糊文体,形成了这一时期两岸童话文体摇曳多姿、多元共存的局面。由非常态形式向常态形式转换的机制是否定的机制;由单一的确定的童话形式向多元的非确定的模糊形式转换的机制是浑沌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散文发展的背景,指出这时期的散文创作具有文化上中西交汇的特点、政治经济上安定繁荣的愿望、创作上正典化及怀旧特质,既延续70-80年代现代化的步伐,亦衍生出自由化、多元化、知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莫言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批涉及少儿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具有浓厚童话色彩。他用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童年生活经验,糅合幻想和现实描写"高密东北乡"既有诗意田园风光,又有神奇魔幻色彩的童话世界。莫言笔下的农村儿童形象,是不得不游走于童话奇境和成人现实世界的小精灵。他们在艰辛生存条件下遭遇各种苦难,依然像童话正面小主人公一样以善为美,保持纯真善良、活泼乐观的童心世界,执著于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小说具备童话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向往个性自由、守望人性的多元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青春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珊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6-2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日本的年轻导演的崛起,日本的青春电影也因此蓬勃兴起。本文主要探索了日本青春电影对日本文化的传承,并从其表现题材的三种方式和三种特色入手,剖析了青春电影各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与新时期文化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蔚为大观的时候,当代唐宋词研究者亦积极参与其间,许多论著从文学-文化的双向观照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新视点和话语表达的新方式,提出了唐宋词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取得了新的收获,建立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批评范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自觉思潮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末以来文化自觉思潮方兴未艾,本文针对何种原因促成文化自觉思潮的兴起,它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学人的共识是什么,这一思潮所面临的困境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哪里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意味着一个与文化消费市场相伴而生的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的到来.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法则和大众文化需求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定位,在策略性地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同时又呈现出特色各异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意味着一个与文化消费市场相伴而生的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的到来。 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法则和大众文化需求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定位 ,在策略性地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同时又呈现出特色各异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生态急剧裂变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最富创造性的时代。文化生态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唐宋词研究观念的嬗变:一是文化批评话语的一枝独秀,二是“回归古典”话语的重提,三是学术史、文学史话语的兴盛。产生了一批具有方法论和范式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逐渐成为知识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通过对近20年来人文精神探讨的进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的简要梳理,总结出人文精神研究取得的成果、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段.随着思想层面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整体文化格局的变化以及各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使得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多元、互渗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最核心的美学特质是平民化的美学视角,此时的艺术创作聚焦于表现代表个体意志的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时代特有的情境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文化自省与自觉,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关怀,彰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5.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主要的精神动力采自于文化.只有文化的薪火相传,发展进步,才能真正促成和保障民族的和谐、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幸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有自觉与自信,尊重、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段.随着思想层面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整体文化格局的变化以及各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使得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多元、互渗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最核心的美学特质是平民化的美学视角,此时的艺术创作聚焦于表现代表个体意志的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时代特有的情境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文化自省与自觉,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关怀,彰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与20世纪30年代作家的文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30年代政治文化氛围和特殊的文学语境的制约下 ,诸多作家主观上的政治意识的加强或为数不少的作家们为环境所迫而导致的对“政治”问题的关注 ,形成了 30年代文学创作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最为明显地体现在作家创作动机、创作目的上历史使命感的加强。这带来了 30年代作家文学选择的一系列新的特点。与 2 0年代相比 ,文学创作题材的转换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文学趋向 ,这体现了 30年代作家在文学题材选择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作家们对题材进行处理的独特角度和独特方式更标示出了作家们的政治眼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的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期是中国先锋艺术兴起的特殊时代 :80年代是先锋诗流行的年代 ,由于 90年代国人更关心物质而非精神 ,更重视经济而不是艺术 ,因此 90年代先锋诗的生存境遇特殊而恶劣 ,先锋诗远没有 80年代繁荣 ,全国性的先锋诗运动变成了区域性的先锋写作。和 80年代诗人一样 ,90年代很多先锋诗人放弃了先锋诗应该有的诗艺的先锋品性 ,他们更关心写什么而非怎么写 ,尽管他们想在诗歌写作中追求睿智与幽默 ,但是他们不像 80年代先锋诗人那样过多地关心诗的观念和思想 ,而是重视普通人的感受及情感 ,因此 ,尽管世俗诗歌和个人化写作流行 ,却没有受到正统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先后通过中国文化学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等组织推动一系列文化运动,目的是确立三民主义思想在党内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地位.但经过重新诠释的三民主义已经严重变质,国民政府所着力推动的文化运动,除了新生活运动在抗战时期还发挥一些实效外,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读书运动不久即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小小说女作家群概观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89-92
20世纪90年代后,崛起的小小说领域里一批女作家通过创作实绩呈现着独立姿态,充实和提高了小小说这一发展迅速的文体,并极大丰富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某些本质精神,“她们”的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