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需要,历来是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围绕它,人们做了不同侧面不同深度的探讨。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心理学认为,人的个体行为规律应该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以图示之: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自身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就是文化行为,即文化价值行为,通俗一点说,人的活动行为就是文化。如果我们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人的活动行为中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命需要;二是人的活动除了满足物质需要而外,还有精神需要;三是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人只有在其生存过程中,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才开始考虑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人不是单纯地谋求生存的满足就完成了其最终的活动目的,除此而外,还必须考虑人的活动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最终意义是什么。这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人的行为结构中,动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对个人从事某种活动进行解释的基础,但是要对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作出分析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社会学家在对动机进行研究时,大都通过对个人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揭示动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激励是利用人类需要本性促进人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变化的一种手段。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与其实际的绩效并不完全一致,还受其动机的影响。而动机的强弱是由激励决定的。因此,当一个人的能力一定时,其绩效的大小,是由激励程度决定的。服从于公式:绩效=能力×动机(激励)。从此式可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本文拟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结合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就目标导向激励,物质奖励激励和心理按摩激励问题,作一浅述。一、管理工作中的目标导向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有无明确的目标,行为的效果大不一样。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引发、导向  相似文献   

5.
有一家服装商店,由于一着不慎,误购了一批款式陈旧的服装,以至严重积压,虽然多次降价,却仍难销售。可是不久,从这家商店经过的人们纷纷被一张启示吸引住了:“这种成衣每人只准买一件”,于是,这批积压的服装便很快销售一空。从社会心理分析看,这家服装商店的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一般地说,人们的行为总是受其动机支配的,商店购买的行为也是如此,也受制于各种各样的购买动机的支配,如习惯型、冲动型、感染型、逆反动机等等。可想而知,在推销商品时,若能针对顾客各种不同的购买心理,施以相应的刺激手段,是很重要的。上述这家服装商店便是抓住了顾客的逆反心理打开局面而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国终于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当然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也确有不如人意、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对“逆反心理”的滥用就是一个方面。先举两个例子:一是蒋佩玲、徐根宝包庇案公布于世之后,社会上有不少人非但不憎恨蒋、徐二人,反而十分同情他们,甚至说什么“找老婆就要找蒋佩玲、交朋友就要交徐根宝”,于是有人把这种现象归于一种“逆反心理”再一例子是:《步鑫生沉浮录》发表之后,不少人写信给步鑫生,希望他振作精神,东山再起;一个出差在外地的海盐人说:“以前到这里,听到说步鑫生不好的多,这次来反倒好话多了”于是又有人把这种情绪归到“逆反心理”一边。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喜欢劝不动就把某些事、某种现象归为“逆反心理”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这就有必要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即处理人我关系的方式有着两种相反的情形,一种是不顾他人的需要、利益而只从我的需要、利益、意愿出发,由此动机出发就表现为自私行为。与之相反的情形则是考虑他人的需要、要求,认定他人有着与我相同的意愿、要求、需要、利益,并同样需要实现、达到、满足、获得的。据此动机发出的行为就是被评价为善的道德行为,产生对他人作出合乎道德准则和要求的行为的动机的整个过程,就是道德知觉中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物政治学(Biopolitics)是西方政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治学界,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学,发生了所谓的“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政治学企图使政治学研究更加科学化,主张大量运用精密科学手段研究政治现象,重视人的行为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为科学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人类政治行为的知识,从而也意味着某种生物政治学方法的产生。较早提出关于生物政治学观念的是美国政治科学家A.索米特(Arbert Somit)。索米  相似文献   

9.
近一、二年来,随着刑事犯罪发案率的降低,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女性的性罪错有所发展。在女性的性罪错问题中,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性开始时总是受害者,后来才变成害人者的。她们在自身被害之后,为什么还会去害他人?在害他人的过程中,她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又总以牺牲自己的肉体为代价,其行为是自主的、自觉的、持续的,有的甚至劣性难改,她们为什么心甘情愿这样做?不少人常常对此不可思议。性罪错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同样是情境行为、自主行为和差异行为的统一,除社会环境影响的客体因素之外,必有某些自我意识和主体素质在她们身上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女性性罪错行为的心理归因和动机方式,我们以某开放大城市中犯有性罪错行为的125名女性为样本,作了抽样调查,经过初步研究,发现了病态的性观念是她们产生性罪错行为的主体动因。一、封建贞操观念的“负向效应”是引发她们产生性罪错行为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10.
时值九十年代第一春的马年春节,出现了一个与往年颇为不同的现象:人们不仅在大年三十晚上临近午夜时集中燃放爆竹,以示辞旧迎新,而且从年初五凌晨开始,密集的爆竹之声再度响彻了中华大地。其欢腾热闹的气氛并不亚于年三十晚上。人们都都知道,这是为了迎接财神,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交上财运。换句话说,人们的心理是想发财,而在现实中真能够发财,又绝非易事,于是人们便借助于象征性的礼俗来求得财神爷的帮助,由此人们的那种发财心理也一时得到了某种象征性的满足,以象征性的礼俗活动获得了预演发财的快感。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要研究道德评价,不能不涉及动机与效果问题。人们对别人或被别人进行功过是非道德善恶的评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地认识动机与效果以及道德评价的关系呢?在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价时,是以他的行为的动机还是以他行为的效果为根据呢?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动机论,即认为应当以动机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一种是效果论,认为应当以效果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文艺批评,文艺作品的好坏标准时,提出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但是,出于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的理解不同,运用不当,在理论和实践上仍不免引起一些新的混乱。“作品的好坏”是否等于“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杨静  罗促建 《学术交流》2012,(8):222-224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帮助人们搭建了全新的人际交流平台,人们借助微博媒介进行的是一种信息交换和社会交往过程。在微博信息的交换过程中,根据人们期望获得报酬的不同动机,可将其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类型划分为内在报酬式、外在报酬式与混合型的社会交换三种模式。在微博行为中,无论是人们的自我披露、信息获取还是"加关注、转发"等行为,都是受到某种动机的指引,并根据"获利"程度而不断调整其行为。  相似文献   

13.
"找关系"是中国社会极具特色的现象之一,也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规范形式,是指当人们处理事务特别是要获得某种利益,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条件与资源或者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难以实现时,人们会试图在现有的关系网络中寻找可以提供帮助的人,或者通过该关系网络再行建立新的关系以协助自己实现相应的利益追求.在司法活动中"找关系"会对司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找关系"同个体"爱有差等"、社会交换和对司法公正的偏见等社会心理有很大关系."找关系"已演变为个体间社会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找关系"因其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遵循的主要是民间交换规范."找关系"不应当作为一种主体实现其目的或利益需求的正常机制,因为这将给社会主体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机制的有效运转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的价值问题已经被许多同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但是,对于人的价值实现同改革的内在关系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人肩负着双重使命:即需求性和创造性。需求性侧重于人具有多种多样的程度不同的需要。西方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等,恩格斯也曾论述过人有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些都表现了人的需求性特征。因此,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构成了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是人的基本价值。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的根本特性,在需要——动机——行为的链锁过程中,行为的有益效果就体现了人的创造性。人之所以有价值,关健在于人具有创造价值的价值。所以,所  相似文献   

15.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行为则取决于另外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即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而在以上这三种需要当中,成就需要理论则对人的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言语生成的三种基本运动正常成年人的自然言语生成可假设为言语意念的形成、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三个基本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三个过程中,分别有意念形成运动、语义整理运动和变形运动贯穿始终. 1.1意念形成运动意念形成运动是大脑意念形成过程中由言语动机向言语意念转变的运动。言语动机是说话人进行某种言语行为的初始意向。说话人每进行一次言语行为都有相应的语用目的.如我们有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两次“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之后,上海全市的犯罪率明显下降,社会安定,风气好转。但是在刑事犯罪案中唯独性犯罪无明显下降,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犯罪动机看,绝大多数的刑事犯罪案不外乎是为了追求享乐,贪图钱财,而性犯罪,不仅是由于上述的动机,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性的需要。一、性饥饿从性成熟开始(有了性的需求)至结婚(得到了性的满足)这段期间,有了性的需要而得不到满足,我们称之为性饥饿期。男性一般从13岁开始至26岁,女性一般从12岁至20岁。少男少女们从性成熟开始便逐渐有了性的意识、性的要求、性的冲动。据观察报道,男性性欲最旺盛的时期在18至20岁,  相似文献   

18.
商业部门实行优质服务,这是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服务互补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商业服务质量的社会价值,进而谈谈对提高商业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 人们通常说的优质服务是一个综合概念。服务,是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劳务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  相似文献   

19.
占座现象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图书馆发生如下情景 是不足为奇的:炎热的中午,肩负一个沉重书包的“大眼镜”急冲冲地跑上3楼的自修教室,急切的目光扫视着200平方米左右的自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座位了!”随着一声叹息,“大眼镜”悄然离去,但心里充满气愤、无奈与不甘心。原来,这个200平方米的自修教室里只有3个人,两位自修者正在酣然午睡,另一位则在没精打彩地翻动书本,其余座位上只有书本、背包之类,但一切表明这些座位已被人“占领”了。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想找座位的人找不到座位,找到座位的却又不见其人的现象发生呢…  相似文献   

20.
坏男人娶亲     
洪晃 《东西南北》2008,(8):24-24
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在你面前可以是谁。全世界的坏男人在找老婆的时候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类是找妈。一类是找抽。找妈的需要一个女人无条件地奉献给他——不仅要给他的孩子当妈,还得给他当妈。这种男人小时候多半是被自己的母亲惯坏了,为所欲为,所以需要一个女人为了他赴汤蹈火,像母亲一样呵护自己。有一位知名富翁的家庭就是这样的组合,这位渐渐老去的男人经常在外面有不轨的行为,情节严重到某些就在自己老婆眼皮底下发生。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