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环保NGO的制度环境具体包括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环境,这三者均对环保NGO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对制度环境的诉求不仅是环保NGO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生态政治建设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政党、立法机关和政府对此均负有相应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完善环保NGO乃至整个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的成长,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非政府非赢利组织NGO,其在准入环节和运行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制度羁绊,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公民社会的不完全性。试图从制度分析的层面,探讨中国环境NGO拓展生存与发展权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环保NGO法律地位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NGO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然而现行的登记管理体制不仅阻碍了环境NGO的发展,更直接导致了其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缺位。在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下,环保NGO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只能是诉讼支持者和诉讼代理人。要更大地发挥环境保护的"公民参与性",必须重构环保NGO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不仅要赋予其原告资格,还需要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使其成为诉讼赔偿归属。  相似文献   

4.
NGO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较个人具有独特的优势,美国公民诉讼与德国团体诉讼在此方面的实践比较成熟.借鉴美国与德国NGO环境行政公益诉权制度,中国可以在实体资格强化和诉讼程序改设两个层面克服NGO的现行运转困境,赋予其环境行政公益诉权,以其为突破口推动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及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NGO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系统而完善的非政府组织立法,导致我国环境NGO的法律定位不明,制约了我国环境NGO的健康发展。应该突破环境NGO在我国发展的法律瓶颈,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立法,在法律上赋予环境NGO以独立主体资格,明确规定环境NGO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权,并在设立登记上取消业务主管机关,采取竞争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法并未明确规定环保NGO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背景下,中华环保联合会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是通过地方司法机关实践的方式确认的。环保NGO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优原告,环保NGO环境公益诉讼最优原告主体资格应获得相应的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试论环保NGO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保NGO就是各种各样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号召的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等特点。几乎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都有许多环保NGO,他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我国的环保NGO从创建到现在的历史不过十多年时间,与西方发展较成熟的环保NGO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改进。仅从社会认同、策略联盟、能力建设方面分析我国环保NGO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下而上型环保NGO作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自下而上型环保NGO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但“政府失灵”的现实表现,以及作为新生力量的环境NGO所凸显出的推动公众参与、反映公众利益、积极影响决策及创新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使人们重新厘清政府与环境NGO各自的职责,进而达成两者之间主导和补充、合作和互助、平等和监督的协同关系,联同有效地作用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环保NGO发展现状及阻滞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环保NGO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基于对西安市高校环保NGO的实地调查,"窥一斑而知全豹",阐述我国高校环保NGO的现状,指出学生流动性强、资金缺乏、学生环保知识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应从营造高校环保NGO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与外界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来促进高校环保NGO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风险沟通是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因政府与专家主导的“单向说服模式”存在局限,建构更优且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双向沟通路径”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作为零散公众“代言人”和环境保护“布道者”的社会组织在其中如何行动?能否突破“信息接收者”的被动身份,实现沟通方向倒转?为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以垃圾焚烧风险争议为观察切片,依托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民族志等方法对九家机构及其微信公众号进行历时观察,凝练了“知识为基”的风险沟通逻辑。即社会组织在“知识协商型风险沟通”的目标牵引、“双重知识短缺”的压力驱动和“知识采纳”的正向激励中,秉持“科学公益”理念,依托“知识共同体”的组织保障,运用知识拣选、勾连、浓缩、具象、定投五种技巧整合权威、专家、实践、经验四类知识,展示风险警示、溯源、减缓、反思四项议题,进而唤起多元主体的环境风险警惕与治理行动。一方面,有助于拓展风险沟通理论体系,推进其精细化与本土化;另一方面,能透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的行动空间,把握政社关系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治理污染,我国政府制定诸多环境政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这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也显示出我国环境治理的严峻性。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其赋予环境的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以上特征使得政府在治理环境过程时权责不清、环境治理缺乏动力的现象频繁发生,增加环境治理的困难。环境分权、环保立法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否在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方面激发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动力,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文章探究环境分权和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并分析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以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为样本,选取2003—2019年市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同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动态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等验证文章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分权激励政府进行环境治理,有效降低长三角环境污染水平,并对环境污染滞后三期发现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滞后作用,其影响具有长效性;相较于环境分权而言,环保立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污染的作用较为微弱,并通过动态效应检验、增加控制变量和安慰剂检验等角度进行检验,使结果更为可靠;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政策组合的环境污染治理动力更为显著,两种政策组合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高于两者单独的政策影响。因此,文章从建立区域环境协调治理联动、强化法治建设、激励各主体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政策建议,持续发挥环境分权在长期治理污染的作用,完善区域环保立法标准体系,强化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的合作治理互动效应,增强环境治理动力。文章从市级层面视角分析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实证进行一系列检验,丰富市级层面环境治理研究,并通过多角度稳健性检验验证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为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阐述大连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从6个方面提出大连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政策变迁逻辑与展望——基于共词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以环境政策等社会规制手段进行治理。自1973年以来,国家及各部委先后颁布了三千余项环境政策(不包括各省市区的环境政策),用以全面推进环境治理,提高我国环境质量。运用共词与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可以展示政策聚焦点的变迁轨迹,反映出我国环境政策的变迁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环境政策变迁经历了“开创”、“调整”、“战略发展”、“深化”和“稳定成熟”五个阶段,显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能力日益提升。同时表明,生态保护政策在特定时期成为政策热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日趋完善以及环保标准体系日益健全等政策演进规律,这对以后的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循环经济与环境税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环境税对促进循环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循环经济法治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的相关税制,如完善资源税、消费税法律制度,改革排污收费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对完善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宏观上通过对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缺陷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的建议,试图从法律的角度探寻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修订提供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环境领域公务员的可罚性具有特殊重要性,其认定也特别复杂。当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危害环境时,刑法对公务员的权利滥用有一般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考虑构成环境犯罪的共犯或间接正犯。公务员以不作为的方式危害环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于违法的核准或许可不加以撤销,二是不干预违法的环境破坏行为。如果公务员居于防止侵害环境的保证人地位则可以以不作为构成环境犯罪。保证人地位的认定要考虑形式与实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建立完整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必须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明确对环境成本确认依据和原则,建立环境成本账户体系。企业在环境成本分配方面应采用作业成本法,计量属性应根据环境成本的特点采用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为主,辅之以非历史成本计量法,计量单位以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相结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环境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科学技术带动了相关技术的“绿化”,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时尚。中国的环境科技。不但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也落后于中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所以,中国必须在借鉴外国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技术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从调整环境保科研机构、完善环境科研布局入手;进一步改善管理运行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在加大国家投入力度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