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个争论得较多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确实是经济法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的研究。现就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有关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喻红粉  喻晓 《南都学坛》1999,19(2):73-76
自从1755 年“经济法”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出,关于经济法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是整个经济法研究的起点,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经济立法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我国经济法的产生、调整对象、地位及与相关部门法的区别方面谈一些看法。观点是:经济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今天已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形成独立的部门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地位日渐确立。它是以“因国家经济调节而引起的经济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它与民法、行政法一样同属我国法律体系内的一部门法,它们之间既有一定联系,但作为不同类型的部门法,又有着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定性分析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争论,历时十年有余,当我们翻开这个还没有答案的历史宗卷时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所有的经济法教材、专著和绝大多数论文都没有否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从性质上看是经济关系,亦即反映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定性分析趋于一致。然而怎样来理解经济关系?它与财产关系、生产关系有否区别?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  相似文献   

4.
自从法学界提出“经济法”这一命题后,论争与质疑就一直存在,这些争论最为根本的分歧集中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上,即经济法是否具备独立的调整对象。笔者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经济法调整对象具有动态性。经济法作为需要国家干预之法,它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形态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正是这一特征,表明社会经济中许多经济关系必须由经济法来调整。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经济法是国家直接干预(或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手段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接受,但在经济法的历史过程乃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典作家告诫说:“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来确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出发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是学界多年来最为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指出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利益需求,才造就了不同的法律部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立身之本.一个法律部门出于对某种利益保护的需要,往往调整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由于承载了不同的利益,也往往需要不同的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正是如此,它们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基石,但法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论。文章从法与经济法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法理论是以经济为出发点和核心,其经济法的存在价值是通过经济法授予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对市场经济缺陷进行弥补,以实现社会经济在国家干预下的发展。但是,这一学说的经济法受经济役使,被定位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的经济领域,经济发展成为经济法的导向。实际上,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法学界之经济法,并非以经济为其要旨。法学界之经济法有着独特的调整主体、调整工具、调整对象、调整目标和调整价值,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和国家协调机制从社会经济关系各主体间利益和需要的经济法权要求入手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10.
对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产生与发展及与其它相关部门法的关系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本文从经济和法律的依存关系中,特别考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背景,认为国际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干预下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对其历史、现状和发展作了阐述。此外,通过探讨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对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三个层次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法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以来,在世界各国仍是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在法学领域里是一个新的法律概念。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法”这个概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什么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它的概念怎样确定,它的调整对象是什么,目下在理论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论证和比较一致的认识。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问题,是经济法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不从理论上论证和确定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就无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就无从确定经济法是  相似文献   

12.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活动息息相关,不可须臾或离,构成血肉关系。因此,民法始终居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经久而不衰。民法本质和作用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民法理论中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涉及,虽不是专门论述,却予以普遍意义的分析,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 马克思说过,他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在主编《莱茵报》时,“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指的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这些引起论战,最后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他还把研究的总的结果,简单地表述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相似文献   

14.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开始,马克思把自己的政治目光投向政治经济学领域,而且以这个学科领域为基地,开始了一系列理论建树活动.马克思认定,在这条崎岖小路上不断攀登,不仅能够解决诸如“法的关系”、“国家形式”这一类政治及社会学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回答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种种社会意识形式的问题.马克思指出: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82页)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从《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一直到《资本论》,马克思坚持实践自己所确立的原则,从政治经济学出发探求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探求包括艺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有没有自己调整的对象,它调整的对象又是什么?这是当前我国法学界一个引人注目而又亟待要求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无论对我国经济法理论的建设,还是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工作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调整特定经济关系已达成共识,但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什么,能否象民法调整财产关系那样被确定?一般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但这在逻辑上难以成立,这在实践中则使经济法成了反映政府决定资源配置的法律形式,从而也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实际上是以劳动力为客体的经济关系,它保护劳动力权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民法商法保护财产权益,它可对保障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和促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增量利益关系说"是二十一世纪初经济法学者陈乃新提出的从"增量利益"角度研究经济法的一种学术观点.它从时间维度方法入手,得出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和实现剩余并相应地进行剩余的分配和再分配中所产生的关系——增量利益关系,从而把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它的研究视角对发展完善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一直存在理论分歧。中国当代经济法是转轨时期的经济法,与过去及未来的经济法不同。明确国家的经济职能,尤其是现阶段国家的经济职能,对恰当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法律部门调整对象的研究中,法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最多、争议最大的,并且至今尚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结论。因此,很有必要从法理的高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反思。本文选取了两个视角,一个是从法律部门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不能拘泥于传统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整个法学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一个历史与国情相结合的范畴,也是一个经世致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统一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占怎有样的地位,是否构成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这个问题在国内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三方面来论证我国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得出经济法应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