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在对青海藏族聚居区与其他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性予以宏观上的阐述之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以及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战略等层面,就青海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进行了微观上的分析,并概括出其诸种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治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32(1):27-31,39
明王朝时期在藏区实行僧官制度,对藏传佛教的兴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由此给明王朝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但僧官制度对促进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和谐、维护地方和平和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促进对藏区反贫困的新认识——中国藏区反贫困与国际合作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藏区反贫困现状、反贫困与生态维护、反贫困与卫生事业、反贫困与农村劳力转移、反贫困与国际合作等的分析,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藏区反贫困特殊性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国藏区反贫困在理论、实践上作出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藏区的扶贫开发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藏区是我国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类型最典型的贫困单元,也是我国减少和消除贫困的重点及难点区域。本文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藏区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阐释了藏区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针对藏区扶贫开发的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用科学发展理念提出加快其脱贫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创新是近年来中央倡导的重要举措,云南迪庆藏区的和谐稳定建设从经济建设与社会保障、政治民主与纠纷解决、宗教繁荣与法治推进等方面推进,凸显了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治国良好互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罗睿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3,34(2)
有元一代,藏区各种灾害频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维护藏区的稳定,保证灾荒年份平安度过,元代中央政府采取了钱赈、粮赈、蠲免等许多赈济措施.另外,元朝中央政府也根据施政重点的不同,在特定年份对特定部门加以赈济.本文通过对赈济措施和事件的研究,阐述元代中央政府对藏区赈济的时代特色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藏区是中国最古老、最典型、最强大的游牧文化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密集、最独特的宗教文化交汇地之一,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样式众多的民族文化遗产。藏区民族文化遗产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互相交融并存的原生态文化,也是藏区各民族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相继公布了一大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不少藏区民族文化遗产入围,因此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朱韶晖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6,(4):94-100,156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总体分配趋势、寄宿生在校比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藏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等方面入手,着力呈现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为促进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段继业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28(5):27-30
藏区的社会稳定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藏区的社会稳定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情况各异;影响藏区社会稳定的因素除了主要有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更有一系列非传统因素;受非传统因素影响的各种突发事件正考验着藏区的社会管理和预警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及广大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和发展.中国藏学研究亦然.其中藏区经济相关的研究得到高度重视,成果累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本文拟对新中国藏学在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极其简要的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梁成秀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6):57-59,69
本文主要评述了藏区经文石刻在内容的选取、形式的排列上透视出的石经雕刻者独特的编辑学思想,及其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编辑学实践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加强藏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和交往;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结合云南藏区实际,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放手使用忠诚于党和国家、有胆识、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坚持用科学方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实践;通过"传统的发明",开创具有云南藏区特点的发展模式。上述基本经验,对全国藏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加上藏传佛教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使四川藏区宗教观念朝着市场化、弱化、融合化、民主化、规范化、世俗化方向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刘小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27(5):81-84
茶马古道作为川、藏联系的重要“廊道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旅游价值。藏区城市作为人们活动的重要节点,在旅游活动中同时扮演着客源地、集散地和目的地三重角色。所以研究藏区城市的历史和景观变迁,不仅为这一地区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而且为古道沿线的城市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使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发展低碳和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青海藏区地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1级位置,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优先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已成为这里的紧迫任务,研究太阳能发展路径及对策,对保证生态安全、发展绿色经济、改善民生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建设是根本和切入点.中央对四川藏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分工中的要求转变为生产全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共产品,将给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从生态公共产品的定价和支付方式入手,探讨了四川藏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链接点和链接途径,并提出了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的重点和时序. 相似文献
20.
元明之后 ,四川藏区不仅有活跃而地位优崇的藏族商人群体 ,且有过商业的兴盛时期 ,但该地区商业发育更多地是靠外部条件 ,藏商之主体亦主要是因特权而发达 ,它们的荣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关联不明显。该地区直至民主改革前 ,生产力水平仍然极度低下 ,物物交换是其商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有助于对藏区开发中的特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