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跨文类写作的艰苦尝试与作品中对形上层面内蕴的不懈求索,构成了行者创作的鲜明个性,并为当代文坛增添了新质.  相似文献   

2.
散文理论研究的贫乏阻滞了散文的发展。世纪之交,因应写作之变,台湾研究界亦呈现求新景象。跨文类和虚构是近年台湾散文写作求变的突破口,因此也是研究界用力最多的两个论题。  相似文献   

3.
"武打小说"有质朴写法、虚幻写法、虚实结合三派写法.质朴写法与书场说书有紧密联系;虚幻写法主要是文人自由创作的产物,过分虚幻本质上违反中国武侠文学的文类规定性.虚实结合的写法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适应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其中虚实关系、虚实尺度的把握至今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文类"意义相近的是"文体"概念,主要是指体裁、体例、体式,属于文学形式范畴。"新批评派"等对"文类"概念作了形式主义的理解。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了"文类批评"的概念,力图扭转传统文类概念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代之以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乔纳森·卡勒开了将"理论"称为"文类"的先例,它不是指文学形式层面上的体裁格式,也不是指文学内容层面上的题材和主题,而是指"后学"的各种新潮学说或流派,从而将文化政治问题推进了当今的学术视野,这就将"文类"概念大大扩充了。文类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后现代转折与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密切相关,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为文类理论的新变提供了终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批评家.作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一种尝试,他对当代西方文类批评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思考,肯定文类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地位,探讨了文类演进历史中的"形式的积淀"与"文类的不连续"问题,重新审视了文类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指出辩证批评有助于当代西方文类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文类"意义相近的是"文体"概念,主要是指体裁、体例、体式,属于文学形式范畴。"新批评派"等对"文类"概念作了形式主义的理解。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了"文类批评"的概念,力图扭转传统文类概念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代之以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乔纳森·卡勒开了将"理论"称为"文类"的先例,它不是指文学形式层面上的体裁格式,也不是指文学内容层面上的题材和主题,而是指"后学"的各种新潮学说或流派,从而将文化政治问题推进了当今的学术视野,这就将"文类"概念大大扩充了。文类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后现代转折与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密切相关,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为文类理论的新变提供了终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类对比的方法对<圣经>"海之歌"进行解读和分析."海之歌"是一首颂歌,颂扬了上帝创造的"红海"奇迹.与颂扬交织在一起的还有深刻的讽刺.颂扬和讽刺在<圣经>诸多文类中互有关联,有效地歌颂了上帝的圣举和讽刺了背弃圣道的人.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重新回顾了文学研究史上三个"悬而未决"的研究:形式手段、互文性和文类,并对此提出了更细致的问题,用以揭示我们是否值得投入更大的精力来继续进行这三个发面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对于文学文本的形式手段可以借助于当今的语料库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而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可以使用更为直接的方法,研究那些明显是重写或引用先前文本的文本或文本碎片;在文类研究中,颇具前途而又为人所称道的是以认知法为基础的文类原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学》把《宣传队》列在了"非虚构"的栏目下,表明了对该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解:《宣传队》在文类上很难归类。想象与回忆、猜测与考据、情感的强势介入与退隐,《宣传队》的种种写作方式都表明:无论是作为虚构还是作为记实,《宣传队》在文类上都不"纯"。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林那北的文学创作总是游走在文类的边缘,尝试着叙述那些黑白不明、真假不清的经验。这些经验以福建尤其是福州为主要的空间领域,不少论述为此从地  相似文献   

10.
文学经典是一个广泛涉及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审美倾向、批评标准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就原生文学经典而言,文学经典因文类而被建构;就次生文学经典而言,文类因文学经典而被建构。文类等级通过对审美主体创作热情、作品的接受与传播的影响,制约属于低等级文类的文学经典产生的可能性。低等级文类的文学经典产生,其根源仍是高等级文类及其经典作品的丰厚滋养,且往往与创作主体命途多舛关联密切。文学经典还有助益于低等级文类的身份认同。文类与文学经典的关系问题,深化了文类与作家、作品的关系认识,提供了审视文学经典问题的崭新维度,更显著地揭示出文论史上文类充当的规范诗学特征,更突出作家创作中为人漠视的文类选择倾向。是饶富新意且具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薯.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语类教学法是悉尼学派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这个循环的教学框架强调了语类和社会语境的关系并聚焦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在语类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强调对语类的识别和语类结构的掌握,同时注重语言教学的文化属性。文章将以作者的教学为背景,以解释类语类为例,探讨在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语类入手,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作者认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及语类理论指导下,这种明示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看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体载理论为依托,对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引导学生挖掘不同语篇体裁的交际目的和社会文化背景入手,指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有效把握不同语篇体裁的概括性结构定武,鼓励学生逐步改进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体自觉是指文人对某种文体的体制特征有了全面、准确而明晰的认识,并在文体写作实践中自觉遵循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文体自觉论”的提出背景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自觉问题的重新升温,并继续引发诸多热议。本文提出以“文体自觉论”代替“文学自觉论”。笔者认为,文体自觉论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也符合中国文论的实际,且理论上也是完全可行的。文体自觉应该有一个标准。标准问题是文艺自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衡量文体自觉的标准,扼要说有四点:第一,文体独立,体制健全,技艺纯熟;第二,出现专门的文人型作家;第三,读者云众,社会影响大,文化地位重要;第四,烛照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文体自觉主要包括诗歌自觉、古文(文章)自觉、戏剧自觉和小说自觉等,其自觉期分别在建安、中唐、元代、中唐等。  相似文献   

15.
体裁对比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这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文章提议将“体裁对比分析”的方法应用到英语写作课堂上来。通过分析英汉作为母语的作者就同一体裁写出的英语篇章,以及这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分别用母语写出的英语和汉语的篇章,便不难找出两种语言在思维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图式(schem ata)。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写作英语作文时有意识地避免来自母语的影响,尽量按照英语的规范写作。  相似文献   

16.
萧红跨文体写作打破传统小说学的限制,融合多种文体与非文学因素,注重场景的象征性铆接、风俗的审美性表现和氛围的艺术性营造。跨文体写作和小说文体的融合能力、接受主体的审美需求以及萧红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萧红跨文体写作开创了现代小说诗学的新路向,创造了小说的新形式,促进了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 ,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 ;而涉及到作品时 ,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闻与西方新闻在新闻观和新闻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点和西方的低语境文化也具有较大差距,而电视作为传播新闻的媒体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导致在电视新闻的中译英活动中,译写成为最佳的策略选择。译写指对新闻进行常规的翻译外同时还要做一定的编写工作。译写的运用体现在新闻的标题、导语、新闻主体等多个环节。新闻中译英的译写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要确保实现原文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疆文学显示出民族、地域、文化等彼此纠缠的文化症候,而边地文学互动与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表现尤其突出。创作群体的多元化、民族作家的加盟、从典型到多元书写进一步促进了新疆文学的发展。富有特点的是,新疆文学的题材越来越多地深入到历史的深部。  相似文献   

20.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它注意到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指出了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肯定了文学的价值,从而推动了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