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校企合作: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试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扬 《理论界》2006,(3):166-166
校企合作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过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对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大学生就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形势下网络文化对传统高校校园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在拓展大学生素质与丰富校园文化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推动着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转型与提升。因此,整合和优化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使两者在互动与交融中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两者的共同点以及不和谐因素,力求探索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校园文化冲突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相互作用,在矛盾冲突中融合。在校园社会主(流)文化与大学生亚文化的矛盾冲突中,最主要的矛盾发生在三个层面—文化观念的冲突、规范束缚与反束缚的冲突、不同利益的冲突。正确理解大学生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矛盾冲突,指导大学生文化健康发展,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彬 《云梦学刊》2008,29(4):50-53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整合对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同的作用,规定着大学生道德精神塑造的内容和方向.在校园文化整合的框架下谈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应该强调大学精英文化的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庚华 《理论界》2004,(6):218-218
校园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时代话题,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国际形势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候,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广泛交流,增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武刚 《学术论坛》2008,31(2):196-198
正确处理高校校目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的整合,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而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为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育人环境 ,塑造校园精神文化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 ,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大学校园文化能够充实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影响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克服泛政治化和泛活动化倾向,需要弘扬高雅文化,需要"多管齐下",使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是当前文化的主要矛盾,二者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悖论性的存在.人的悖论性存在使人在实践活动中既要满足当下需要又要筹划未来,从而产生了指向当下的世俗需要和指向未来的人文精神需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就根源于此.只有能通过对人的悖论性存在的解析才能正确把握二者的矛盾,探索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全球化的内涵、效应、价值意蕴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深层文化冲撞问题。认为全球化的内涵首先是自然理性形态的全球化,如哲学、技术等领域,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促使人类形成共同利益以及共同价值,但仍然难以避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13.
李无苑 《北方论丛》2005,(5):127-130
知性文化以人和自然的对立为前提、以人征服自然为目标、以科学理性为人性根据.它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所能做出的文明贡献,也决定了它必将面临的种种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我们必须倡导一种与知性文化根本不同的德性文化.德性文化以人对自然的归属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的自主和谐为目标,以综合的理性为人性根据.从知性文化到德性文化的重建之途,自我控制是首要的一步,自我升华是其后必需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历史、现实和发展的角度探寻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从校园文化的传承性、融合性和创新性方面进一步认识校园文化对先进文化的推动作用 ,研究如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1):114-115
文化是民族历史文明特质的表征。中西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中西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建立起开放、宽容和进取的新型文化观。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边界在理论上是清晰的,而借用了考古学的"文化"概念的历史地域文化或地域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则表达了稍显杂乱的交叉,并且许多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或者混乱.文章对赵文化的概念的界定、它和"燕赵文化"、"燕文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赵文化的上限与下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宇宙 《天府新论》2008,(6):113-117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优势,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国家综合安全度的重要保障.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上,我们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切实增强文化的创新力;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产业化、国际化,努力提高文化和文化产品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洁志  金堤 《东岳论丛》2002,23(4):43-46
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党的先进性的灵魂。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积极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进一步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 ;坚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先进文化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对先进文化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提出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根本的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应着重从五个方面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建秋 《天府新论》2008,(5):99-103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在概念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在内容上娱乐文化被人们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包容关系",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娱乐文化具有传统性要素而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娱乐文化并非全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而大众文化却必然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部分并不靠大众传媒来传播,而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其存在的前提是通过大众传媒模式化生产的、易复制文化,娱乐文化包含了精英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分为精英式的"审美的娱乐"和大众化的"纯粹的娱乐"两种主要的类型,大众文化则必然是大众化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