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进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的起飞阶段,政府通过行政力量的大棒如此“调控”、通过不合理法律进行强制,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脚步最终会被拖慢。  相似文献   

2.
胡莹 《现代交际》2012,(2):140+139
服务业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阐述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加快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名山 《科学发展》2009,(11):82-95
本文重点研究上海现代服务业定位与重点服务业发展。首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六大问题。其次,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着重指出世博会为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再次,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上海应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其现代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应覆盖长三角地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发展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定位是中心城区应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郊区应立足增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同时,本文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8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取向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重 《城市》2006,(3):12-14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其中,又以较大篇幅第一次提出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城市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上海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中心城区的服务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借势发展各种商业商务集聚区的热情高涨,中心城区商务区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布局态势。然而,由于各区县仍按“摊大饼”的传统理念对区域内商务区进行外延拓展,导致整个中心城区商务区体系缺乏层次性,相互间缺乏有效互动,并出现了形态相似、功能雷同和同质竞争等问题。因此,急需对中心城区的商务区体系构架进行深化研究和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6.
推进京津冀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刃刚 《城市》2010,(1):30-33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生的,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型产业。有的学者又把现代服务业分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刘敏 《城市观察》2016,(4):155-164
近50年来,美国"波士华"城市群通过产业结构转型,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科技制造业和特色服务业,构建了富有效率的知识经济产业,成功应对了去工业化和区域关系演变带来的巨大挑战,在全球性竞争中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许明  于雅 《城市》2023,(1):37-46
西安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规模小、第二产业推动力不足、服务业规模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度低、数字经济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时期,西安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数字经济为方向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应优化工业结构和质量,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培育、引进新兴产业,推进“硬科技之都”和“硬科技产业之都”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享誉全国的标志性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未江涛 《城市》2015,(4):13-15
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内在驱动力.通过采用专业化系数对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呈递减趋势,天津、河北与北京的差距显著,且出现扩大趋势.以此为基础,笔者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威廉·鲍莫尔提出的"鲍莫尔病"概念,对深圳市是否正落入"后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伦敦、巴黎和旧金山等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深圳应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抑制消费性服务业成本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11.
第二节自主创新推进区域服务业优化升级的路径 当今社会,服务业在一个区域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各经济区域服务业发展普遍滞后,也正因为此,其发展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为此,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创新,加快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区域服务业,以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检验方面与制造业都有显著不同,为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功能,这类服务业逐渐演化出一套高效率的组织模式,表现为弹性化、网络化和扁平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特殊要求。针对我国政府对行业管理的特征及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抑制的体制性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中小企业非强项、非主流的功能和环节外置化,通过第三方中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陆春元 《职业》2017,(33):35-3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这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本文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面向生产性服务业,抓住机遇,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MCBD)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不仅强调经济、产业、配套设施等"硬实力"的目标与定位,更要关注文化、品牌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以便将上海真正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为例,针对商务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成效与不足,提出针对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创新不足、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强监管、加强技术创新等来解决这些问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序的发展秩序以及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以及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综合优势指数,对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具有规模和效率优势,两个城市相比,北京服务业更具有规模优势,上海服务业更具有效率优势;上海服务业发展趋向贸易金融型,北京服务业发展趋向多元化混合型;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存在动力不足的困惑,近年来上海与北京服务业相对于全国的效率优势均在持续下降,实现规模和效率双增长的服务行业不多。上海应采取措施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流趋势,对德州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服务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对建设幸福德州、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剖析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