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共鸣”的美学特征赵连元文艺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历来是文艺理论中争议较大,且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尤其是在“文革”中,“共鸣”曾被当作全民文艺的来源而倍受挞伐。这样,就使这一本来就十分复杂的问题更加讳莫如深了。其实,“共鸣”问题并不神秘,它是文艺欣...  相似文献   

2.
花建 《社会》1990,(10)
现代文艺管理真是一门奇妙的学问。许多文艺单位既作为经济实体,创造商业性的文化产品,参与市场活动,又作为文艺生产单位和文化实体,肩负着社会赋予它的文化积累功能,具有非商业性。如何把这两方面统一起来,是文艺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棘手问题。一、基本功能:消费服务笔者走访过许多电影院,经理们不约而同地谈到,近三四年来,电影院被赋予的各种“使命”真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3.
“文艺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说起来它很年轻。虽然,人类自从有其文化以来,对于文学艺术的批评,首先都是把它们看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文学艺术,也主要研究文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文艺的社会功能;这种早期文艺社会思想的幼芽,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诗经》,到法国百科全书派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等的著述均可以看得出。但是,直到十八世纪下半叶科学研究中出现了历史主义之后,才逐渐形成系统的文艺社会学观点。文艺社会学的勃兴,使人类对自己所创造的文艺现象有了综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则是在80年代初。长期以来,从总体上说,我国知识分子对这种思潮是比较陌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把它作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而加以排斥和批判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人们较多地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作之后,就对过去某些简单的定论和批判提出了质疑。于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理论界出现了一场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焦点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挫折教育”论吴金林在《社会科学》1994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风险、挫折、失败是人们不可回避的普遍社会现象.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认识挫折、承认挫折、防止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挫折教育”。挫折具有认识价值,它能引起主体的怀疑和注意...  相似文献   

6.
文艺理论是人们对文艺现象的认识看法的理论概括.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面对的文艺现象不同,每个人总是首先面对所见到的文艺现象,以及所感受理解的文艺作品,从而做出自己的理解阐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文艺现象也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文艺理论.当然,不同的文艺理论学说各有其意义价值,都可以在某些方面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 文艺的真实性,一向是美学领域经常关注而又意见纷纭的一个问题。它的实质是怎样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  究竟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实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文艺的特质出发来探讨文艺的真实性内容;而不能只一般地谈论文艺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衡量文艺的真实性,首先要依据生活本身。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列宁:《哲学笔记》第49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并不是任何现实的真实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因素;而构成具体作品的内容因…  相似文献   

8.
吸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的时间不算长,流行却是神速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品之一了。当这种社会现象开始在文明社会流行时,人们对它的看法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说它对人类有益,也有人说它对人类有害。特别是现代科学、医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地证明了烟对人体所具有的危害性,相应地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戒烟和宣传活动。但是吸烟作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其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加。这个被人们称为社会公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门向世界的洞然敞开,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也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一起涌入国内。一些人盲目地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在婚姻家庭领域里悄然抱起了一股“婚外恋”的热潮,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无疑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因而成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界某些人士对于“婚外恋”这种现象加以美化,把它称为婚姻家庭观念上的一种“超前意识”,并从理论上论证它存在的合理性,试图得到社会和法律的承认。这种思潮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上的混乱,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错误导向作…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一变革反映在经济制度上不外乎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演变。春秋中期鲁国推行“初税亩”,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制度嬗变的集中体现。因此,“初税亩”既为当时所注重,亦为后世所瞩目。关于“初税亩”的缘由、内涵与性质,史学界在以往曾作过相当深入的研讨,认为实行“初税亩”的缘由主要是籍田制经营方式对统治者来说已无利可图;“初税亩”的主要内涵是改籍为税,履亩征;“初税亩”的性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正式确立。对此,近年来已相继有文章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定论似不尽合历史之真实。但是这种质疑多半是在肯定以往对“初税亩”的缘由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富有启迪,于认识“初税亩”的历史真实仍有相当的距离。由此,本文拟对“初税亩”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并以此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出现了现代派(又称现代主义或先锋派)文艺。它是西方当代各文艺流派中最富时代特征、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心理的一个重要流派。这个流派的产生和其它文艺现象一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十九世纪后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社会形态起了变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艺形式自然也会随之改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学涉及精神疾患的研究领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重要报告表明:在精神疾患的病因分析、治疗设计和实施以及防范控制等方面,社会因素不仅作为条件变量在发挥其影响,而且它对精神疾患本身的形成、发展和缓解过程的本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关于精神疾患社会分布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单位”,它考察不同社层关系、职业关系以及其它社会生活关系的差异对精神疾患的影响作用。以往的一些研究把社会分布仅仅看作为一种现象显示,而缺乏对这些不同关系的特征差异与精神疾患之间更深层的相关研究。以上情况给人们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不同的社会关系对精神疾患究竟起到了什么影响和作用呢?当然,这是一个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自上古始,历来有不少文论家提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观点,也有不少有益的结论,但也有诸多失误和未彻之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文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新的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宝库。毛泽东同志对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是不是来源于生活,这个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宋元以前显得意外地复杂。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中国以抒情类文学作为文学的主要内容。由于抒情类文学涉及到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
文艺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文艺学上的发展与运用。而近年来,某些文章对此提出种种质疑。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生活是怎样成为艺术源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依据《讲话》的思想,阐述了主体在从生活到艺术源泉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作家深入生活的必要,同时也要尊重主体感受生活能力的差异和选择生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的讨论时,却忽视了对“相对贫困化”问题的研究、有的同志认为, “相对贫困化”已有定论,不需要去探讨了。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把问题摆一摆。 列宁对“相对贫困化”的论证 在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提出“相对贫困化”,这个概念是列宁在一九一二年首先提出的。他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一文中写道:“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即他们在社会收入中所得份额的减少更为明显。工人在财富迅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比较份额愈来愈小,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①列宁是用国民…  相似文献   

16.
谢瑞玲 《生存》2020,(8):0210-0210,0166
称谓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其中蕴含着很多知识。它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折射出人们的思想和一些价值取向。文章以“先生”和“老师”为例,从“先生”和“老师”的历史源流切入,着重阐释其当前的使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二者的发展演变以及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发生变化的原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天底下最玄妙的人际关系莫过于夫妻关系,当今中国存在的“妻管严”现象更是使许多人困惑不解。对此,人们已司空见惯,却少有人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笔者试图以社会学的观点对“妻管严”这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以说明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人类群体总是以不同的分层形式存在,在性别群体中也不例外。在人类过去的岁月中,性别分层现象不仅存在,而目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6面面。一般而它,与会天世弄范围的“现代”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社会,我们把它林z为“传统社会”。三传统社会中,由于其权业经派活动的情未,男性是王要的劳动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分析斯大林、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写真实问题的有关论述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何以从要求写真实开始,结果却恰恰缺少真实的原因。将现实主义区分为肯定的现实主义和否定的现实主义的“肯定”、“否定”之说,事实上割断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同以往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摒弃了作为现实主义之灵魂的历史理性批判精神。真实是从生活本身中得出来的,而不是从某种率先设定的观念中产生出来的。抽象地追求所谓“第三现实”或“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管现实状况如何,都要写出“使生活走向社会主义的东西”,都要说出“肯定的‘是’”,只能使文艺脱离现实生活,导致回避矛盾、粉饰现实的创作倾向的泛滥,导致现实主义精神的退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布迪厄“惯习”理论作为研究家庭消费问题的理论支撑点,首次从社会学视角提出了:消解“惯习”家庭消费理念及其思维方式,是从根本上反思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性消费,引导人们科学认识“消费惯习”、确立科学健康消费理念的理论基础等思想,填补了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办社会”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天,它的弊端正日益显露出来,严重地干扰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并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改变“企业办社会”状况,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途径与策略已刻不容缓,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由曹志勃等同志所著的《中国企业办社会问题研究》一书,已由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办社会”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改革措施。在该书出版以前,尽管“企业办社会”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形成一部著作尚未见到,因此,该书的出版的确是一种大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