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效仿西方议会政治,于1908年颁布了一系列宪政法令。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首当其冲,成为议会制实践的第一个阵地。清末洮南府是奉天省北部的重要政治中心。清末洮南府咨议局议员选举体现东北三省议会制选举实践的基本特征。洮南府咨议局议员选举的细节是深入研究西方议会制在东北三省实践的依据。洮南府选举中的状况反映了清末中国政局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在中国东北吉林省境内曾出现了一个以长春郊区双阳灵岩阁为总据点的黄天教派,该教派活动一度曾波及吉林省和奉天省(今辽宁省)的许多地方,影响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本文旨在对这一时期黄天教派在东北的流行和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力求勾稽出黄天教在中国东北流行的社会背景因素,进而弥补学术界对黄天教研究的缺失,并以此丰富中国东北地方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量庞大、口语性强、真实可靠、覆盖面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词汇学方面,白话报刊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崭新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勾勒清末民初词汇系统概貌,促进现代汉语词汇及方言词汇的研究;辞书学方面,白话报刊为大型语文辞书增补未收条目、添加遗漏义项、补充缺失书证;民俗学方面,白话报刊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为适应新时代文献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据库,以实现白话报刊学术资源全方位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史学研究层面整体下移和教科书建设成为新课改着力点的双重影响下,清末民初教科书日益被学界所重视。通过对最近十余年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现有研究以探讨清末民初教科书的本体建设以及教科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为主要取向,并着重从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历史脉络、编制特点、出版发行、编审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已有研究深化了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研究,也为社会转型期的教科书建设提供了参照资源,但对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教科书特点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民初骈文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出清末民初小说发展在启蒙追求退潮之后的重大转移。民初骈文小说引领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兴起,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学需求。在一种基本脱离社会政治与现实情形的“情”之上,民初骈文小说建立了自己的内蕴,也表明了清末民初“言情”的文学语言建构一度从古文转移到了骈文。  相似文献   

6.
囿于资料的稀见,清末民初的京味小说鲜为学人关注。本文作者就自己收藏的京味小说,披露了民初京味小说家的轶事,诸如损公(蔡友梅)为代表的京味小说家及清末民初之际京师报界的鼻祖彭翼仲的一些社会活动等,均是难得一见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之际,西方警察制度开始移建,警察薪俸依据“品位和等级”确定。奉天省地方政府据中央政府规定,思虑东北地区的特殊性,参酌京师警察待遇自行确定薪俸数目,以白银给付,待遇较高。民国初年,奉天省地方政府对警察待遇进行适度调整,仍与京师持平。两次直奉战争后,奉票严重贬值,警察群体薪俸的实际支付力下降,下层警察待遇几乎与社会雇工相等。张学良主政后,尝试提升警察待遇,因时局危急和“九一八”事变发生而效果甚微。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奉天省警察薪俸呈下降趋势,内部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自来水的使用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而且积极促进了汉口城市消防、社会组织、城市居家卫生乃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在汉口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江苏地区遭受了以水旱灾害为主体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在1895-1919年的25年中,江苏共受灾1200多县次,受灾范围广,灾害严重,特大灾害频发.自然灾害的产生既与江苏地区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有关,也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对清末民初江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激烈变化的时期,由于经济、政治及思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婚姻观念、婚俗礼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婚姻生活重性情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婚姻的变化及其动因作一考察,以揭示当时社会深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清末至民国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城市发展受到各种灾害的困扰,如火灾成为临清比较严重的城市灾害。关于清末民初临清城市的公用事业,尚未有专文进行研究。文章以清末民初临清消防组织—水会为个案,回顾临清城的火险灾情及其发生原因,详述水会组织及其具体运作,再现城市社会灾害应对机制和公用事业运作之情形,同时,对西方所谓的"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等概念作简单回应。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是中国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把袁世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考察,可以看到,袁氏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许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清末民初画报中,保留了大量关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间女性生活的内容.本文以<醒俗画报>这样的视觉文化史料为基础,探讨清末民初社会性别制度的一个侧面--婚姻家庭私人空间内的转变.并希图探讨史料的运用和性别史视角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款公产是清末民初地方自治制度施行后形成的特殊产物。1914年,地方自治制度停办后,公款公产的管理方式出现分化。20世纪20年代,江苏省先后两次改革公产管理制度。通过考察公款公产及其管理制度的嬗变,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清末民初地方自治制度变迁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体现出来的新的小说观念,从下面五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新型短篇小说的崛起;二、多姿多彩的新型短篇小说;三、清末民初风云录;四、鲁迅、叶圣陶、罗韦士等人的社会人生小说;五、艺术手法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是20世纪通俗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支,其悲剧结局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清末民初正值新旧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近代新学与旧学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的个性解放意识开始苏醒,但旧的封建制度和势力还依然顽固、强大.在这样一个无奈的时代,哀情小说的悲剧结局正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面临爱情婚姻的普遍苦闷心态与凄惨命运.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文学受众尤其是读者群体发生了以“文人读者分化”和“市民读者的扩张”为两大趋势的转向。这一“读者转向”,促成了完全不同于前代的“读者想象”、“读者取向”的发生,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清末民初的文学诉求和走向。在“文学改良”倡导乃至“通俗小说”的兴起中,都可以看到读者的转向、想象乃至取向对于清末民初文学生态、生产乃至文学格局、文学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末四川北部地区乡村经济的极大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乡土建筑遗存,南部县宋家大院即是其代表。作为依血缘而建的小型亲属组织聚居地,它的建造直接与这个“家”的繁衍生存息息相关,是对其生活的记录。宋家大院在建筑格局及装饰图像两个方面反映出儒家文化与俚俗文化的融合,而融合的基点是对生活富裕和家族兴旺的期望。透过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与图像,我们能窥见清末民初时期,四川北部地区的乡土历史和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謇举办慈善事业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行为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清末民初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使张謇的慈善理念向近代化转变,爱国情结是其举办慈善事业的第一要旨,实业的发展为其举办慈善事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多元的人格特征则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张謇的慈善事业在清末民初的转折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