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初级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城镇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制度设计和发展目标、市场配置和政府推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明确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城镇化健康的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分析了河北城镇化面临着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已经严重超出合理限度、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并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河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方面指出打造河北城镇化新局面的战略举措,健康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发展战略。通过总结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研究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而可对我国近20年来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城镇化;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个别年份略有波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一个二元经济分析框架,探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变中金融发展和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采用1978-2014年纵列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将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且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持续性,滞后三期的城镇化水平仍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是逐渐下降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可通过城镇化间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会随时间被逐渐平抑,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表现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比较中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2.6%,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期。但“进城易、定居难”、“发展速度不平衡”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障碍。政府干预过宽、过深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城镇化的其它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中都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这些因素互相交错,互相影响,综合牵制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新的发展时期,政府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同时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遇.然而,现行的一些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如城镇化中的空城现象、伪城问题、病城问题以及黑城现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就目前而言,为有效推进现代城镇化,需要在发展理念、户籍制度、城乡统筹、财政体制以及管理创新等发展路径方面不断加强人的城镇化建设,进而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以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意涵的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来说,城镇化问题首先是一个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改革问题。反过来讲,不能把城镇化化简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结和集中的"人口城镇化",也不能把城镇化当作地方政府GDP和财政增长的"土地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制度改革,既在经济层面,更在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社会阶层分化风险、农民失地失业及城镇贫民窟风险、伦理道德危机风险、城乡人口流动所带来的风险等。这些风险是我国社会进步进程中的新鲜事物,在我国将有一段较长的存在时期。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掌握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要防范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必须加快建立社会风险防范的组织管理体制及其政策体系,积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所带来的风险,建立城乡社会心态、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融合机制,重视并解决好城镇贫民窟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社会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城乡劳动力市场实现了良性互动.从历史总结看来,社会保障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互动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基本规律.本文通过互动弹性系数的计量分析,探究和评估城镇化加速期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互动的绩效,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加速期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空间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基于区域视角下对城镇化空间内涵的认识应包括以下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格局对城镇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城乡协调和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城镇化的空间转型应包括:城镇化发展应该与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格局相匹配;由城市主导下的城镇化转向城乡一体化;由单一城市主导下城镇化转向区域范围内城镇体系主导下的城镇化;城镇化格局应该和宏观区域格局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使得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已经进入城镇化进程中的成熟期。上海的城镇化应当紧紧把握存量调整压力大、质量提升需求迫切的特点,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兼顾解决现实问题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兼顾强化市级统筹能力和强化区县自主发展能力,兼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均衡化,探索建立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着力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探索构建高质量的市级基础设施网络和市级公共服务体系网络,着力在推动实现人口市民化上取得突破;探索赋予农村和郊区更大自主发展权,着力在优化市和区(县)"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开发运作模式,着力在郊区新城和重点地区发展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建立强农、惠农、富农的新型经营模式,着力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生态补偿和保护机制,着力在城乡生态建设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建立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体制,着力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和制度保障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小城镇建设是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城乡市场结构协调发展可促进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意识转变.城乡市场结构协调发展可加快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提升城镇化质量.针对民族地区城乡市场结构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存在的制度、产业和人才等问题,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跨越式发展,构筑产业支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城镇化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乡镇企业分布过于分散,小城镇建设缺乏规划,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与离农人口城乡两栖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种人的城镇化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质的飞跃。城乡建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人的城镇化在释放内需、促进制度创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我国"半城镇化"的最根本因素。土地城镇化先行,许多失地农民被迫上楼、进城务工,但是政府关于农民进城后生活的各种配套政策却并不完善。农民进城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无论是农民自己还是城镇市民,都把进城农民当作了"过客",而非城镇的"主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其进城后的生存能力,并且要发展以农民为本、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农村文化,使农民进城后在生活上、心理上更易融入城镇生活,更重要的是改革城乡分治体制,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主体要求。山区具有绿色发展的自然条件,内含绿色城镇化的天然逻辑,应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模范区域。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山区城镇化与绿色城镇化相对照还存在一些问题。促进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必须根据山区特点,以绿色标准规范山区城镇建设与改造,大力发展山区生态产业,统筹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结合我国农村城镇化现状,运用吉登斯现代性视角,从"监控"、"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制度维度,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势的日益明朗,城镇化问题也成为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热门话题。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探索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由于发展方式的误导,衍生出了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交通拥堵、人口膨胀、就业难、贫富差距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则出现发展相对缓慢的困境,城乡二元格局一度拉大,甚至诱发了农村的"空心化"以及一系列的留守人口问题。基于对这些热点社会问题的冷思考,一方面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