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近代史学研究专栏发表的三篇文章,出自参与2012年9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合办的学术会议,由两校师生共同组织,德国的余凯思(Klaus Mühlhahn)教授和北大的欧阳哲生教授负责,共同发表论文。这三篇文章处理的主题各有不同,但又有共同性,那就是讨论在1840年开埠以后,中国学术文化如何产生一系列的变动和改革。刘会文的孟森研究,从个案出发,仔细铺陈在近代文化转型的背景中,长期执教北大的孟森,其治史理念如何产生不断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学所经历的深刻变迁。王晴佳的论文,异曲同工,也讨论中国史学在19世纪后期开始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以经济建设和地方发展为目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摧残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化逐渐得到相关地方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地方学者、文人加入了其所在地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发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方面军,也是当代一重要文化现象。从学术角度看,此现象有利有弊:一方面各地区地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科学是当代最显著的支配性力量,对当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对这种仿佛突如其来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人们还缺乏足够的反思和理解。事实上,无论现代科学看起来是多么独步天下、自主生长,它本质上仍然是人类的文化现象,有其深刻的人文根源和社会历史条件。唯有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人文根据,才能正确评价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科学及其技术一日千里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物质生产形态的变化、科学技术条件的进步及至知识创新范式的转换,不仅会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样式和组织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会对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之核心假设、研究范式和学术理路产生重大的影响,且由此可能形构出社会科学知识阶段性发展乃至突生性变迁的内在特性及其表象特征。信息化社会、网络化时代和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当代人  相似文献   

5.
戊戌新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则从根本上影响了戊戌新学的内容及其时代特征,从而也影响了近代学术文化转型的民族特性和其发展趋向。只有深入理解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及其戊戌新学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近代学术文化变迁的民族定位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6.
旧东北民间流传着很多"翁婿"故事,岳父和女婿形成对立的文化角色.这些故事在情节上的典型特征是女婿与岳父在社会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翁婿斗争中女婿的胜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必须结合旧东北的历史地域文化特征来探究.这些故事折射出的是旧东北农民的道德观念和阶级意识.对统治阶级的贬损和对下层民众的认同构成了这些民间故事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