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起,越南高等教育随着国家经济增长而面临巨大需求。然而,越南高等教育的教师数量短缺并且学历素质低下,高校课程陈旧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越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解决上述困难,越南教育部采用跨境教育与国际合作等方法,与国际高校共同培训教师,共同开发课程。越南高等教育不仅因此得到一批优秀教师队伍,而且在高校课程上实现与国际化接轨,使高等教育质量上得到充分的提高。但在国际合作教育过程中仍出现问题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越南与美国从昔日敌人到当前的"全面伙伴关系",是越南"全方位、多样化"外交政策的成功。越南发展对美关系不仅只是摆脱政治孤立的权宜之计,更是建立"强大经济",借助第三方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长远谋略。但越美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方面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未来越美之间的关系将依赖于越美如何平衡人权、贸易和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尽管越美关系背后有明显针对中国的考虑,但这只是大国政治在地区博弈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越南"少林寺"寺名反映越南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从"少林寺"建筑、造像和神像反映越南佛教与中国佛教大同小异的特征.中越两国文化关系,同是根本,异是枝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越南交往的历史悠久,两国形成了诸多习惯条例。清朝入关至乾隆末年,在云南、广西等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作为朝贡体制下宗主国的清朝理论上对双方边民管理均拥有处置权,所以,清朝也是越南边民的"管理者",但清朝充分尊重越南地方政权意见,对入境的越南边民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对待,并未严格执行相应管制。清朝对中越边民的跨境管政策核心是保障中越边境的安全与稳定,体现了朝贡体制下"和平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发展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教兴国"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现了"三大突破",但尚存在诸多问题;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应抓住"一条主线",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创造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介绍《越南海洋法》的主要内容,指出《越南海洋法》的立法特点为借助国际法来实现自身利益诉求,作为海洋基本法反映越南未来海洋战略走向,使南海问题法律化、国际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对《越南海洋法》展开评析,指出《越南海洋法》仅为越南的一部国内法,关于南海的主张并无新意,并违反了"禁止反言原则",同时《越南海洋法》通过国内法规定争议岛屿法律地位的做法并不能产生类似"有效控制"的效力。提出中国应制定《海洋基本法》,推动两岸协商与合作,加强有效管理和控制,积极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7.
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依赖于学校始终"以教师为本",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与教师"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培育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软环境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我国高等教育的对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提高其效率问题,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在高教资源分配上要提倡"花盆方案"和"大地方案"的有机结合,采用一种"阳光普照"的方案;二是主张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心,面向边缘;三是要淡化"重点大学"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
《热河日记》是乾隆时期朝鲜李朝文人朴趾源赴清游历而创作的著名"燕行录"作品。《热河日记》对唐宋时期中国岭南的书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岭南是"故谪居地",尤其是与作者同为文人的唐宋时期刘禹锡、柳宗元、韩愈、苏轼的贬谪之所;其次,宋亡于广东厓山之时涌现出了"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忠臣,作者对此深怀敬意;其三,作为其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安南在五代乱局中的独立开启了自宋至清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身份的历史,而五代之后中国岭南的政治版图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对陕西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出新要求。要通过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助力"五新"战略实施,应采取以下"五大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发展工程",夯实追赶超越能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奠定追赶超越实力;实施"文化建设统筹发展工程",激发追赶超越活力;实施"科教助推产业升级工程",孕育追赶超越潜力;实施"教育资源统筹开放工程",提升追赶超越动力。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大学生的重新定义与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9年大学开始大面积扩招开始",大众化"高等教育这一名称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开来",大众化"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来说,不仅仅是招生规模上的变化,既是量变又是质变,寻求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规律,找出合理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工作人员的应有之意,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于理清概念,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大学生的重新定义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矛盾、寻求对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越南汉文小说大多是在中国文学/文化影响之下的本土化创作。笔记类小说《状元甲海传》的主体故事即是在吸收中国传说《白水素女》及《柳毅传》的基础上,糅合了越南本土的传说所进行的本土化创造。《状元甲海传》在越南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到了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甲状元》。《甲状元》的故事主体与《状元甲海传》已有很大不同,其传奇故事已由神仙之"奇"置换为凡人之"奇",中国传奇故事的原型已不见踪影。由《白水素女》及《状元甲海传》的流传变异,反射出18-20世纪初中国文学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及其兴衰。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有一些模糊认识。要弄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西方教育对它的影响,首先必须解决"三个如何"的问题,即如何界定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界限;如何认识教育交流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探讨问题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杨福家先生不仅是我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作为中国第一位颇有名气的"国际型校长",他在长期的理论工作、教育教学和高校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高校办学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建设和高校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及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三个方面对杨福家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作一简单的阐述与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代,作为中国诗歌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上承魏晋,下启宋元,其代表作唐诗,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它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国人民的艺术情操和文化气质,更对周边邻国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以越南为例,唐诗体裁中的"珠玉"——唐绝句于公元十世纪到二十世纪在越南便广为创作、传播和发展,由此可看出唐文化(中华文化)在亚洲汉语文化圈中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十岁那年     
辛怡  吴新明 《新少年》2021,(1):34-37
今天是春节,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毫无疑问,今天大家都长大了一岁。没错,不管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过了春节你便又长了一岁。今年,公元1975年,现在,生活在越南的我,一个名叫金河的小女孩儿,可以自豪地向大家宣布:我十岁了。我是家中的老幺,上面有三个哥哥。光哥哥二十一岁,学工程的,他总称我为"小河马",据他说我出生的时候红扑扑、肉嘟嘟的。  相似文献   

18.
"越南新娘"作为存在于中国的一类数量庞大的女性移民群体,因大众媒介的广泛报道而被熟知,对于什么是"越南新娘"、如何定义与划分"越南新娘"、为什么大量的"越南新娘"仅单方向从越南流向中国等问题却缺乏深入探讨.通常认为"越南新娘"迁徙的初始动力是源于对岸邻国不断腾飞的经济的影响,但是从权力分析视角观察,发现"越南新娘"单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新娘"的流动背后所体现出的权力关系也是重叠的、多层次的,"越南新娘"处于权力结构的低端,面临婚姻中的权力、中越国家间权力的差异以及父权制的国际体系的多重影响.多重权力结构造成了"越南新娘"的生存困境,最终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类似"越南新娘"的女性移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越南华文文学的创作,在现代诗、散文和小说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目前,现代诗已然发展成为越南华文文学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成就虽然没有现代诗的成就大,但也是众多作家喜爱的体裁,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小说的创作主要是以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为主,中长篇小说不多。越南华文文学创作成就的取得,缘于越华作家对"缪斯"的执着与追求,以及坚持对越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自觉。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彰显越华文学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越南学即越南研究,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知识层面的广泛性、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和超越国界的世界性.中国的越南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没有越南学概念,越南研究的事实却是存在的,其史料价值不可否认.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越南学研究范围扩大,队伍有所充实,诸多老中青学者赓续光大优良传统,注意引进新观念新方法,使中国越南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