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玄幻类小说已成为网络小说的主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文类,其诞生、发展以及现状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目前,主流评论界对其的探讨批评才刚刚开始,本文描述了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历史与现状,对玄幻小说的发展流程作了一个大致梳理。  相似文献   

2.
刘春阳 《兰州学刊》2012,(11):91-95
新世纪以来,融合了武侠、动漫、科技、网络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玄幻小说成为网络文学的领跑者。玄幻小说的一统江湖,与消费社会里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市场化逻辑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之间断裂的一种表现方式。更为根本的是,玄幻小说的出现与繁荣,反映了社会整体世界观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网络玄幻小说具有的数字审美特征往往被夸大其词。当我们借助媒介美学理论来考察网络玄幻小说的超越对象、灭神情节和修炼行为时,可以发现其表现出视觉性、世俗性和技术性等印刷文学的典型特征。因此,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趣味应被视为印刷审美与数字审美的混杂态。以此为基础,可以发现新媒介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及数字技术对大众意识的"麻木"性问题。媒介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我们身处其中的媒介和技术环境,发现其与我们的恰当关系。利用麦克卢汉的媒介美学揭示网络玄幻小说的印刷性,可以帮助大众从电子技术的麻木状态走出来,建立关于网络玄幻小说的混杂性审美图景。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从热门的玄幻想象转变为现实观照,是网络文学的一次审美转向。这个转向具有三个现象表征:一是从追求个人主义到建构集体经验,二是从审美单向度到审美多元化,三是从片面历史观到辩证历史观。这个转向的发生与作家审美意识的转变、读者审美经验的丰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从网络文学对人的影响层面来看,还是从网络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层面来看,抑或是从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层面来看,这一次审美转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网络文学中的现实观照类作品不仅能使人认识真实的自我,更能记录并影响一个时代。对于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现实题材作品也可承担起继承文学的民族传统形式的责任,推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经典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绚丽的幻景和奇异的魅影为特色的玄幻小说(或称奇幻小说)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在西方"魔幻"叙事的影响下,网络玄幻小说往往从本土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挖掘想象的素材,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的"奇幻文学。然而,本土的奇幻叙事应如何纳入本土文学的整体经验,才能获得新的文学生命?在后革命与后现代的文化氛围中,玄幻写作又如何营构自身的"差异美学",避免陷入一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以"关系主义"的视角考察玄幻小说,有助于厘清玄幻小说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辨析作品与社会、文本与历史脉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阿成小说的情思空间与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代东北作家群中,阿成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星。他的小说中明显透露出的“平民意识”,是作家阿成的自觉追求。小说情节的自然性和生活化是阿成小说的一般特点,他打破了小说传统结构的封闭性,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唤起读者的参与意识。阿成小说有明显的诗化倾向,阿成的语言具有散文诗意美。阿成在创作中排除诸多影响,努力寻找自身的成功之路,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已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萧红与姜敬爱小说都具有质朴、含蓄与明丽之美,但是通过格调、意境和色彩的对比,可以见出其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即格调上,前者沉郁顿挫,后者平实淡雅;意境上,前者悲凉寂寞,后者凄愁哀婉;色彩上,前者鲜红绚丽,后者素雅纯净.  相似文献   

8.
朱琳 《北方论丛》2016,(2):63-66
美国著名女作家麦卡勒斯的小说创作讲述了“众人都在找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意蕴:现实中孤独的人们信仰缺失,渴望并寻找着精神信靠,甚至营造虚幻的形象来“自产上帝”,又因必然的幻灭而重归孤独。小说展示了现代人生之孤独、爱之无能的凄凉景象,又贯穿着“寻找上帝”的执著努力,显示出作者真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飞翔--论九十年代末以来小说审美的诗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中,新写实作家、新生代作家、新人类作家的创作一直是这个朝代的主流.于是世俗化和物欲化成为这个时代小说审美的主要指向.但从九十年代末以来,在池莉、何顿、魏微的小说创作中,他们以回忆营构作品,重回精神的追问,并在作品中营造着抒情的氛围,从而彰显了小说审美向着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乡土小说田园抒写的历史形态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乡土小说对田园的抒写突破了传统阈限,改变了田园的传统文化伦理,重构了田园的思想基础,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革命与存在、个体与社会等层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介入与表现。就文学史意义而言,抒情性的田园抒写标识了文学现代性独特而富有价值的综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从主客体两方面创造性地分析小说的审美价值,论证了小说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是梁启超小说美学的历史功绩所在,而过分夸大小说的社会作用则是他小说美学的理论局限。梁启超小说美学的优缺点都与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启蒙立场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朱云霞 《兰州学刊》2011,(12):177-180,188
针对台湾学界晚近提出的"新乡土小说"、"后乡土小说"概念,文章尝试通过考察女性的乡土书写与新世代的乡土书写,以"乡土"的流动性窥测1990年代以降台湾乡土小说的发展样貌。  相似文献   

14.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古代小说创作主体形成了聚向伦理中心的思维定势 ,这一思维定势对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理节情”的情节模式、“千人一面”的人物塑造以及“奉旨完婚”的大团圆结局等美学范式都可从传统小说思维中找到确立的依据。传统小说思维是促成才子佳人小说审美范式确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的主题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自身坎坷曲折的经历使她有了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对人生的独特发现,这既形成她小说悲剧意蕴的重要基础,也与当时的生活现状及审美的时代特征不谋而合,也因此,萧红的小说充满了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冰心、陈伯吹、王统照、郭沫若、黎锦晖等作家笔下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追求故事的神奇曲折和内容形式的浅显生动,成为儿童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然而,这些作品虽然采用童话的形式,但承载了小说的内容,介于童话和小说之间,且带有浓烈的灰色的成人的悲哀,因此可称之为现代童话体小说。它们以"新的幻想"为其叙述修辞,以"童趣"视点为其文体形态,彰显了创作主体的"成年情怀",弹奏着成年人的心灵梦幻曲,其实质上昭示了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对于现实不满而渴望安宁的诗性情怀。  相似文献   

17.
石兴泽 《东岳论丛》2006,27(4):98-104
知青小说是有特殊经历的青年作家怀着特殊的感情对一段特殊人生经历的书写,其中某些作家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发展演进经历了忧伤的抒情、英雄豪迈的书写、道德理想的赞歌、重返“乌托邦”寻找精神家园、祭奠悲壮的青春岁月等五个逻辑阶段。它超越苦难、追怀往事、凭吊青春理想,是光荣与梦想的新时期文学上空耀眼的流星,也是世纪末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电影《金陵十三钗》明显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它力求在主旋律电影要素、商业电影要素和艺术电影要素之间求得平衡,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对人精神、心理、品性挖掘和表现的单一性,在运用画面、声响、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高扬国人团结自卫的伟大精神和自是一家的价值理念时,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却遮蔽了同名小说的文化多元性和精神超越性,使电影的艺术回旋空间明显不足,对人性的张扬也缺乏丰富性和对比度,导致电影的创新性大打折扣,文化审美意蕴也存在诸多缺失。  相似文献   

19.
从铁凝小说诗性与智性的小说语言策略出发,探索了铁凝的小说在叙事策略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其叙事策略体现在诗性描写与智性幽默两方面。铁凝将诗性因子融入小说创作,将营造氛围、铺设情调提高到文本的核心与精髓,在散淡的故事和模糊的人物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使其小说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智性幽默是铁凝对生命感悟的另一种方式,在情节设置上她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使小说获得了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不乏自我转变与超越,而诗性意识似乎构成了风格流变的某种源起.围绕乡土诗意的认同与游离,叙事的演进包含着城、乡理想的持续蜕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失范与困顿.在这一过程中,乡土叙事的张力被不断触探与审视,社会与文化承担渐趋颓杂与迷乱;深厚的乡土情结导致了乡土立场上的"藕断丝连",理智上的走向城市又非全身心投入,失衡的文化结构与艺术心理酝酿出乡土诗意的深度消解,难以在理想主义层面获得重构.这场由诗性精神演化而至的文学困局,不仅昭示出贾平凹小说乃至新时期乡土小说在思想资源、审美逻辑上的某些特征与局限,也表明了当代乡土叙事的历史性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