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之洞在湖北,前后不到二十年,创办了十一个近代企业.在这过程中,他煞费苦心,创造办企业的条件.其中,最困难的是解决资金问题.张之洞是采取哪些方法筹集办厂资金的?(一)财政拔款.从中央财政拔款到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张之洞办的十一个企业,除湖北毡呢局是官商合办的外,其余十个企业均是官办.既是官办,就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可是,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难以应付.1889年,张之洞估计建个炼铁工厂要200余万两,当时清政府每年有200万两铁路经费预算.炼铁厂是  相似文献   

2.
对左宗棠筹借外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光之际,在清政府财政极端竭蹶的窘境之中,左宗棠为了抗击英国、沙俄帝国主义所豢养的走狗阿古柏的侵略,收复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新疆,恢复新疆战后的严重创伤,发展社会经济生产,自1867年5月至1881年5月,曾六次出面假手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胡光墉先后向英国资产阶级财团汇丰银行、怡和洋行及丽如银行等筹借外债,债款总数达银1595万两,即所谓“西征借款”。  相似文献   

3.
清末财政规模的扩张相当惊人。甲午战争之际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仅为 80 0 0余万两 ,190 3年已增至 1亿余两 ,1910年前后更高达 3亿两左右。清末财政迅速扩张的原因较为复杂 ,既与赋税的加征有关 ,也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清政府对财政的清理整顿有关。就清末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 ,与乾隆中期的情况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 ,不能简单地把财政收入的增长与赋税加重的程度划上等号。但由于人均产值的下降和吏治日趋腐败等因素 ,清末广大人民群众税负的压力仍明显大于乾隆中期  相似文献   

4.
清末广西财政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财政在清末咸同年间开始发生根本变化。随着内扰外患日急,财政支出日益膨胀,收支失衡。广西大吏为平衡财政,继咸丰八年(1859年)设卡抽收厘金(商品过境税)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至三十四年间两次大规模增捐加税。结果广西财政收入成倍增长:咸丰前为80余万两, 1905年为161万余两,宣统元年(1909年)高达526万两。但财政支出增长更快,由咸丰前的70余万两,增加到光绪三十四年的499万两,宣统元年更高达554万两。依然是入不敷出,财政赤字连年增大:光绪三十四年是10余万两,宣统元年是28万两,宣统二年升到184万两,几乎是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清末几任广西巡抚柯逢时,林绍年、张鸣岐在奏折中都提到“民穷财尽,筹费为艰”,“人才消乏,财政困难”,“时为财竭”等语。库存空虚,财源枯竭,广西财政危机愈陷愈深,举凡内政、边防政策深受影响,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石严重动摇,辛亥革命的成功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民新疆。为适应内地人增多而给新疆带来的变化,清政府逐渐在新疆部分地区实行了科举制度,以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前来新疆,并增强他们对新疆的认同和凝聚力。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科举制在新疆部分地区的实施和发展,以及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清政府对此之认知与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史上占据重要一页的鸦片战争,迄今已有150年了。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新疆也有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惨败以后,清政府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分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支出了巨额的赔款,自此以后,中国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这足以说明清政府的腐朽性、落后性和其投降派本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缩减了新疆的边防费用。1850年清政府再度下令在新疆裁  相似文献   

7.
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同志一九五三——一九五八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教时,根据中国海关税务司八十年代的统计数字、皇家亚洲学会1888年的调查报告、二十世纪初的日本调查报告等资料,依八十年代的平均价格计算,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作了粗略估计:每年平均约为28亿两(约40亿元),其中农业167,245.6万两,占60.1%;非农业110,881.6万两,占39.9%。在非农业中,矿业4,780万两,占1.7%;制造业12,580万两,占4.5%;建筑业3,000万两,占1%;运输3,000万两,占1%;贸易22,000万两,  相似文献   

8.
赵葆惠 《齐鲁学刊》2001,(3):132-138
1760年,清政府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后,为开发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新疆建省前,伊犁将军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代表清政府总揽全疆各项军政事务。1885年新疆建省后,改革了军政体制,行省取代了军府制,实现了新疆与祖国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新疆的治理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屯田置牧、发展贸易、开矿设厂、筑路兴学、培养人才、巡边守土。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制外敌入侵,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二百多位官员因教案被惩,并负担二十余万两白银的赔款。所有这些,都动摇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同一时期,西方国家曾发生过迫害华人事件,但处理结果却截然相反,说明弱国无外交。考查教案对官员权益的冲击,将有助于深化对晚清教案史、基督教会史、中外关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俄、英、美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美国从中分得32939055两(合24440778.81美元),占总数的7.3%,外加年息4厘,到1940年止,本利共53351511.15美元。1909年,美国正式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并用于中国教育和派遣留美学生。本文探讨的正是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与中国留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谢茂发 《云梦学刊》2009,30(2):70-71
中法战争后,海军衙门成立并负责筹措南、北洋经费,此后十年中南洋海军经费总额约700万两,常年经费平均为70万两,仅够维持现有军舰的保养。北洋海军此时期的经费,逾2600万两。清廷经费大部分流向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经费极度短缺、数额少、来源单一,从源头上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甲戌台湾危机”时中日军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5月,日本扩张主义者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出动军队在台湾南端的琅桥地区登陆,侵占该地区,挑起“台湾危机”。软弱的清政府竟出银50万两换取日本撤兵,以解决危机”。当时,日本军事力量远不及中国,其外交上亦陷于孤立·清军以武力驱逐侵略者绝对胜算。本文试就该胜算进行讨论。在台湾的中日两军实力从1874年5月6日首批日军270人在社案登陆起,至5月22日狂热的扩张主义者西乡从道中将抵达琅球止,聚积在台岛南端的日本侵略军“不满二千”“。其部署为,“大浦角者二百余人,琅桥者六百余人,龟山后者千余人”②。6月份,曾有一些日…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80年代,中国大多数省份陆续接通电报线路。新疆电报线的建设相对较晚,1891年俄、英两国蚕食帕米尔地区的边疆危机出现后,清政府才决定建设由甘肃通往新疆省城的电报线。随着帕米尔危机日趋严重,清政府又将电报线路设至新疆其他重要地区,以应对边境危局。边疆危机成为新疆电报线建造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后期 ,英俄在中亚的角逐进入巅峰 ,帕米尔成为英俄争夺的焦点之一。 1 878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后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帕米尔地区的防务。但由于清政府对帕米尔政策的失误 ,导致英俄 1 895年抛开清政府单方面签订条约 ,划分双方在帕米尔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军费支绌是清军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如何筹款?筹了多少款用于战争?还鲜有人考察。本文试图考证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筹款的情况,并略加分析造成清廷筹款困难的原因,以使人们对甲午战争失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求教于史学界同仁。一、筹款的措施与实效甲午战争即将爆发之际,李鸿章请求产部拨款二、三百万两,以作战费,清政府竟仅拿出18万两以充军费(l)。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才手忙脚乱地开始筹措经费。1894年8月14日,户部提出四条等切紧急措施,即:一、停止工程;二、核扣俸廉;王,预缴盐厘;四、酌…  相似文献   

16.
自西汉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大规模的屯垦地区,历代相袭,继传至今。屯垦范围由点经线到面,屯垦种类由军屯发展到其它各种屯垦并举,屯垦制度日益完善,屯垦效果日渐显著。这对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西北边疆,发展新疆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政府在新疆大力...  相似文献   

17.
王力 《西域研究》2012,(1):37-43,142,143
乌什事变是清朝统一新疆初年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暴露了清朝回疆治理政策的弊端与漏洞。文章综合国内外各种史料,分析叙述了乌什事变的缘由及其经过;并对事变平息后,清政府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和对回疆治理政策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1901年随着清政府"新政"之风吹至新疆,伊犁清政府开始派遣各族子弟留学俄国.留学回国的锡伯族学生于1914年创办锡伯营首个民间文化团体--尚学会.该会创办民营新学,举行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农民技能竞赛,参与社会整治工作,带动了特殊历史时期锡伯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代知识阶层和名人志士,为新疆锡伯族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对伊犁州利群皮革厂依法破产的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组成联合调查组,就伊犁利群皮革厂应不应该实行破产问题进行调查。笔者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及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一、伊犁利群皮革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级党政领导对它是否实行破产十分重视。 伊犁利群皮革厂是光绪年间在民族工商业者创办的“玉山巴依皮革厂”的基础上,由清政府投资25万两白银于1909年建立起来,是新疆民族工业的萌芽,在中亚和欧洲各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现有在职职工2998人,离退休人员550多人,少数民族职工占56%,地处边境比较敏感的地区,皮革原料十分丰富。皮革毛皮工业曾是新疆具有优势的产业,该厂1988年以前一直盈利,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决策失误、管理混乱、行政干预过多,加上皮革行业不景气等多方面原因,亏损越来越大,达到资不抵债的程度,不但箦务  相似文献   

20.
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原是达延汗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被后金征服.清中叶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立即在全疆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由于当时伊犁等地区“地闲人空”,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及恢复伊犁地区生产,清政府决定从内地派遣大量官兵来伊犁等地筑城驻防,戍边垦殖.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居住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八旗兵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西迁至新疆.察哈尔兵迁入新疆共分三批:第一批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进入新疆.这年九月,乾隆皇帝下令“派索伦兵一千,察哈尔、健锐营兵各五百,共二千名,令纳木扎勒三泰驻防伊犁,所余察哈尔等兵各五百,酌派七百,益以绿旗兵三百,共一千名,令舒赫德以头等侍卫职衔驻防阿克苏,仍余察哈尔等兵三百,并以绿旗兵二百,共五百名令鄂实驻防库车”.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