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主义(holism)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由于它在面对具体环境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被视为环境伦理学中最有前途的流派之一.本文将在对比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对整体主义所固有的理论难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萨特以"意识的意向性"奠基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将实存主义贯彻到底得出"他人就是地狱"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他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实存主义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不仅无法实现"自我"与"他人"在理论内部的公度性,而且必然陷入悖谬。  相似文献   

3.
怀特海批判性地继承了莱布尼兹的视角主义,认为宇宙由可以相互映射的视角构成;自然具有内在的审美重要性.从怀特海的视角主义出发,不仅可以像米德和哈贝马斯那样发展出强调视角转换的社会伦理学,还可以为环境伦理学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4.
社团主义:一种新公共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团主义:一种新公共伦理学〔美〕M.戴利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社团主义是一种新哲学。它致力于社团价值观与个人自由价值观的相互协调,其理想是民主的社团。它只能在自由主义的文化传统中形成,也就是说这种文化所促成的社团价值观的衰退似乎已经到了必须加以纠正的地...  相似文献   

5.
休谟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后来被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高度关注的并被称为"休谟问题"的可能是一个、两个或三个.我们根据"休谟问题"的性质不同列举出四个:"因果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归纳问题"属于逻辑学问题;"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属于语言学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事实上,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存在论是互为一体的.孤立谈论任何"某论"都是无效的.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探讨的四个"休谟问题"的实质只有一个:人类理性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把握什么样的对象世界的问题,即一个古老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语言和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休谟论信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信用问题的解决上,休谟的办法根本不同于霍布斯,原因在于休谟对人性有着更为温和的理解。作者直接提出了休谟论信用中争议最激烈的问题,在对这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解读休谟是如何理解信用问题的。大卫·休谟(1711~1776)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苏格兰哲学家,也是哲学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对信任问题的论证是许多论证中最为清晰的一种。他以两个农民作为示例:你的谷子今天熟,我的谷子明天将熟。如果今天我为你劳动,明天你再帮助我,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我对你并没有什么好意,并且知道你对我也同样没有什么好意。因此,我不肯为…  相似文献   

7.
休谟是十八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哲学史界对休谟哲学的评价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特别是对休谟宗教观的看法分歧更大。有的同志认为:“休谟的哲学和贝克莱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并无二致”,“休谟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比贝克莱狡猾些”,休谟的用意是“企图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来根本摧毁无神论的基础”,他的哲学“是为宗教张目”,是“彻头彻尾反科学的”,等等。我觉得这些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是很值得商榷的。与上述观点不同,本文认为休谟哲学不仅没有为宗教神学进行论证,反而还对…  相似文献   

8.
“回到伦理学”──变革中的社会与伦理学需要(上)[意]R.德维塔乔亚译一、社会变革与伦理学问题近年来,各方面都在谈论“回到伦理学”,尽管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从理论方面论证,有的则是从实践要求出发。自80年代末开始,在现代和后现代的争论中.在社会行为和...  相似文献   

9.
马万东 《求是学刊》2013,40(4):31-38
休谟法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疑难问题,它不仅抽空了价值判断的理性基础,而且质疑理性对行动的指导作用,从而对人类的理性行动或实践构成严峻挑战。从述谓或判断的分类入手,可以揭示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传统二分的基础上不足以对理性行动进行有效辩护,并提出比较性述谓和归属性述谓的区分来替代传统二分。以好为谓词的价值判断固然不能还原为事实判断,但是可以还原为比较性述谓,比较性述谓所蕴含的知好选好结构则表明了价值判断的理性特征以及理性和选择的内在统一,由此理性行动得到了更为有效的辩护。从比较性述谓到归属性述谓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不是从是推出应该,而是从应该推出是。  相似文献   

10.
休谟哲学是近代经验主义最完善和最成熟的形态。休谟是正在蓬勃开展大规模的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的哲学向以往的一切教条主义和旧的形而上学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既是休谟的认识论学说——“知性”的第一原理,也是休谟全部哲学的第一原理,是休谟解决其它一切重要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休谟哲学的本质特征——“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中间路线”也只有从这条第一原理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休谟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但在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受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模式的影响,简单、消极地评价休谟哲学的倾向,这与休谟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本文试图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演变的背景中,从休谟哲学文本整体入手,判明其哲学探究的真实意图,剥出其哲学思维的基本内核,展示其哲学活动的独特魅力,以力求达到对休谟哲学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德伦理学成为西方学界的前沿话题。在讨论美德伦理学的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古希腊的思想原典和当代作品来理解"美德"概念的本义及其演变。其次,立足美德伦理学的主流即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美德"不应被理解为一种内在于人的特殊实体,而应被理解为人的基本功能的卓越呈现状态。美德伦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揭示这种卓越状态的重要性,而在于寻求实现这种状态的理智方案。所以,应侧重"实践智慧"而不是"好品质"的意义上理解"美德",并以此作为美德伦理学的主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3.
悖论伦理学——别尔嘉耶夫的宗教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性和伦理学倾向是传统意义上的俄罗斯哲学的基本特征 ,人和上帝的关系、道德和宗教的关系、科学和信仰的关系等 ,是俄罗斯哲学的永恒主题。著名俄国哲学家们都论述过宗教伦理学问题 ,其中有许多人写出了专门的宗教伦理学著作 ,比如索洛维约夫的《善的证明》(1 897) ,叶·雷里赫和尼·雷里赫的《活生生的伦理学》(共 1 4卷 ,1 92 4-1 93 7) ,伊万·伊里因的《论以暴力抗恶》(1 92 5 ) ,别尔嘉耶夫的《论人的生命 :悖论伦理学体验》(1 93 1 ) ,维舍斯拉夫采夫的《圣化的性爱伦理学 :律法与恩赐问题》(1 93 1 ) ,尼·洛斯基的《绝对之善的…  相似文献   

14.
武小西 《浙江学刊》2022,(4):141-148
科斯戈尔德指出动物是目的论统一体,所以动物是自在目的,是目的王国的成员。动物不具有理性,作为目的王国的“消极公民”享受普遍法的保护。但是,根据康德原著中的定义,消极公民是指具有理性潜能,只是暂时无法运用理性能力的人。因此,动物不能被看作消极公民。但科斯戈尔德关于“动物是自在目的”的论证仍是成立的,可在此基础上探索康德式动物伦理学的另一种可能。研究脆弱性的文献区分了两种脆弱性:广义脆弱性指人会受伤害的一般境况,狭义脆弱性指弱势群体。弗摩撒讨论了这两种脆弱性在康德伦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动物在人类主宰的世界中也具有这两种脆弱性,把弗摩萨的分析拓展到动物,可以推出人对动物负有义务,动物是道德义务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研究现状与本文目的本文拟考察自1739—1740年《人性论》出版至1752年《政治论文集》印行这段时期休谟对市民社会的系统认识,弄清他的思想的基本特征。本世纪以来,人们对休谟的主要著作《人性论》重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休谟的社会理论、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发展,是他的原定计划“人的科学”(science of man)的实现,认识到在这些理论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弄清了这些理论在他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过去,人们总是把休谟在《政治论文集》中表述的经济理论与他的体系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休谟哲学的评价,不甚全面,失之过低。只看到它的消极作用,看不到它的积极作用,甚至将它和贝克莱的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相等同,认为休谟哲学也是一种维护宗教神学的僧侣主义。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历史上的空想主义与现时代的空想论之异同,作者认为:空想主义和空想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早期社会主义状况的反映。就理论形式来说,空想主义表现为理性和正义原则的发挥,空想论则长期拘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消灭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这种抽象原则,带有明显的教条主义特征;空想主义和空想论都具有人民性,而且前者以唯心主义为哲学支柱,后者也总和一定的哲学观念结合在一起,这便使二者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因而破除它们绝非简单之事。当前特别要注意研究和总结关于生产力标准、社会发展阶段的逾越和不可逾越、利益、纯而又纯、内与外等哲学观念的变化和进展,从而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识,这是我们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困境及现代道德危机源于西方伦理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形而上的维度,因此,现代伦理学要想走出危机,必须恢复其形上之维.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对伦理学形上之维的重建指出了方向,他认为,"整体生活的善"的确立是拯救现代道德危机和现代伦理困境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11,27(2):44-48
在伦理学的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德性的完善、幸福的获得及公正的实现。道德哲学中的德性表征着人性发展的状况,道德人格的完满自足同时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的需要的丰富和发展、可能生活的展开、潜能的发挥及价值的实现可以作为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三个重要联结点;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直接现实的层面上,公正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而在根本的层面上,公正的终极关怀仍然是人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在伦理学的维度上阐释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建设理念,从而能够深化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