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辱·反省·觉醒──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更新与发展沈嘉荣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尤其是汉唐,是享尽荣耀的民族;但进入近代,又是历尽磨难,备受屈辱的民族。屈辱,引起反省,反省促进觉醒。这种反省,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层到深层,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界碑,主要表现在:救中国必须革命、救中国必须反帝、救中国必须开启民智、救中国必须发展经济。孙中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纲领,为国人普遍所接受,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抗战歌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作品,而是特殊时期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向心力、生命力的凝聚。抗战歌谣发出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民族心声,奏响了“向前、向前、向前”的战斗号角,激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于殿武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觉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深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四万万不愿作亡国奴的人们,.一场全民族抗日救亡之火迅速燃遍九州大地...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换来的,在我们民族的觉醒过程中,尤其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几次侵略战争关系甚大。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曾先后发起过三次倾国之战,即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三次战争给中华民族当头三棒,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相似文献   

6.
试述抗战历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潘治富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创巨痛深的历史灾难。因为民族危机再次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迎来斗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生成、觉醒和勃兴,始终伴随并统一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孕育,在各族人民共创中华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在近代中华民族对外抗争中初步觉醒,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走向勃兴。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归属、维护、发展等各层次内涵不断丰富,其状态也从自在向自觉再到自为转变。其演进是实体发展与意识进步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而不断递进深化的螺旋上升运动,是顺应历史趋势与自觉构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活动,构成了对中华民族生存最严重的威胁,将中华民族推入了亡国灭种的深渊。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各阶级、各阶层或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或直接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也成为民族觉醒的主要标志。回首这段历史,仍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思想史中,身体之思是理解先秦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参照系.就先秦身体之思而言,它包括贵身论、身体构成论和处"身"理想三个层面.从主体性哲学视域看,先秦身体之思这三者分别映衬的是先秦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觉醒的三个精神侧面,即:自我确认、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觉醒和近代意识形成的重要界碑。时代提出的独立化和近代化的双重主题,激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追寻先哲思想觉醒的足迹,省察维新志士悲愤焦灼的心态,对驱动和制约变革的文化链进行深层思索,是本文涉及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11.
庐隐的文学是软弱的觉醒者的文学。唯其是觉醒者,所以她才能自觉站在与觉醒男女相一致的立场上审视父辈的罪恶,才能站在现代女性的立场上控诉封建男权,才能冲破闺帷限制、把深厚的同情奉献给下层受苦人;也正因为她还只是一个软弱的觉醒着,所以地诉说现代女性人生无奈的文字远远超过其批判性文字,成为其创作的主流;也正出于梦质初醒时的软弱无力,她有时甚至难以理性地去内省自己的心灵世界,常常不能用审美的距离感来把握生活素材,一任其多数创作失去艺术的节制,流为典型的宣泄性文学。作为现代最先觉醒的第一代女作家之一,在反叛…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近代百余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是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正因如此,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著作浩如烟海。而翻阅此类书籍,往往被一些讲不透、理不清的问题所困惑,犹如一团雾霾弥漫于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13.
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是最先将毕生精力,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及文学伟业结合起来的满族人.他们各自的社会理念与文化作为不尽相同,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小视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涵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又一次觉醒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一部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小说,也是一部超越时代的小说。女性主义理论在特定时代及文学小说体裁分析中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对于父权社会背景中的女性角色分析。《觉醒》中埃德娜女性意识觉醒中的创伤重复、尝试自愈及必然失败的过程,是女主角本人的失败,更是一个时代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失败。女性身体、意识受到创伤,仅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抗衡整个社会,而分析女性角色也需要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人物悲剧成因。基于美国社会转型期时代背景下,分析《觉醒》中女性由真向假的蜕变升华过程与时代的交叉重叠,更有利于客观全面地看待女性意识觉醒,分析意识觉醒的必然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中国人民在惊恐、屈辱和悲愤中觉醒。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战后破天荒地第一次在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其形态学上,在其特征的抽象概括上,在其社会功能的描述上,一个多世纪来可以说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毫无疑问,这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增强的结果,是民族觉醒的有力杠杆,是八十年代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起点。然而,历史的演进不是一条封闭的曲线,随着中华民族在八十年代进入空前的民族反省阶段,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方法论上应当酝酿着新的突破。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兴起,本来是中华民族历史反思的结果,但世界范围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一代代中华儿女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改革、革新、开放日渐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并构成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对历史的认识往往反映民族觉醒的程度并反射到现实。在近代中国,对明治维新的认识清楚地反映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一、可贵的历史洞察力——洪冯的反应若把“尊王攘夷”和“幕末改革”看作明治维新的前奏,则中国最早注意日本这一动向者,据小岛晋治氏等所编《中国人的日本观100年史》,应为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185  相似文献   

20.
对中华民族含义的新阐释——评《中华民族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阐释中华民族的内涵,是本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孜孜求索的重大课题。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论据愈益充足,结论日臻完善。中国民族关系史专家陈连开教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民族观,秉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调查资料,广采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中华民族各个层面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联系,通过多年来多角度、深层次的整体性研究,终于构架出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中华民族学术体系:中华民族的含义;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中华民族聚合的核心;中华民族的自在阶段;中华民族的觉醒与自觉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这一具有突破性的新阐释,集中反映在他的力作《中华民族研究初探》(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这里摭拾一二,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一称,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它起先仅指中国的主体民族即汉族,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其全部含义才得到了充分的阐明: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