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绝大多数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但她从来不曾对女性的存在做过浪漫的期许,自身所经历的苦难使她洞见了生命的空洞与无奈。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也鲜有自觉的生命意识,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她们如同动物般挣扎在生与死的轮回场上。萧红是一位热衷描写死亡的作家,但她没有一般作家关于死亡的诗意化想象,更多的指向了死亡本身。萧红以她深邃的内在质询探索着女性的命运,提示着女性悲剧的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种较到位的女性写作。她从女性自身境遇出发,考察女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自觉追求。本文试图从林白的意义上来解读其作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孤独飘泊的魂灵进入其作品内容,归纳出林白小说的三个层次:即成长之旅、情爱之殇、生命之思;下篇以自身书写的世界为题,分觉醒自我、书写自身,女性写作展开,将林白放在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展露其个性:“通道”、“记忆”与“飞翔”确立了她写作态势的与众不同。在审视女性的心理特征上,她继承衔接起了一段历史,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个人话语  相似文献   

5.
蒋韵反复书写生命悲情,其小说弥漫着一股悲凉仓古之气,这与她善用错位、怪诞、隐喻等艺术手法相关。这些手法共同打造了蒋韵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6.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给人设计理想,特别是给女性设计理想时,就潜伏着生长悲剧的根。它要求女性的个人意志就是没有个人意志,拒绝个性。黛玉却是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窃”的多才、多情、多心、缺礼并试图实现个人选择的女性,她被指斥为有失“本份”。“失本份”是她悲剧的根源。黛玉的悲剧是儒学礼教与她个性的冲突。黛玉是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先觉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创作的小说《觉醒》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利埃的几个层面的“觉醒”,努力塑造了一位要求个人自由、敢于表达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敢于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艾德娜的这些顿悟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勇敢却痛苦的历程,远没有达到“醒”的目标。在寻求女性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许多梦想一个个地破灭,让她认识到,作为一位女性,现实中许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握的界限,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她自己,最终迫使她彻底放弃自己的所求。作为一个创作和思想观念均先于时代的“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错误地选择了《觉醒》创作主题的时机,她的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究是她同时代的人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也是她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一个注重把个人情感体验投注到创作之中的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局限于个人情感,她的创作视野是宏大的。她在创作中,始终透过个体的生命体验,观照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她以无限的悲悯情怀描绘着扎根于土地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她以哀伤的笔调写着回忆中的人和事,她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呈现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自由和生命寄托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虹影绝对是个异数。她从城市的窗口来窥视整个世界,从容不迫地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边缘。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用华美绚丽的文辞表现了浮世悲欢和男女间千疮百孔的生命体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女性意识和边缘情结。虹影的小说揭示了女性生命的韧性和心路历程,涵括了一个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解读人生、解读死亡的过程中,伍尔夫认识到人类是面临着无法摆脱的悲剧性结局。她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她对死亡观念、人际隔膜、战争恐惧的感悟与理解之中。她的悲剧意识源于个人悲观意识和对自己处境的困惑与迷惘。虽然伍尔夫在生命中顿悟了死亡的真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将生命交于死神。这种选择并不在于展示人生的不幸,其目的是要展示人的主体精神对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押韵是写诗作词必须要遵守的规范,因此就有对其用韵情况的考察及研究。通过对宋代词人姜夔的词进行穷尽式的考察,试图揭示姜词用韵的具体情况,并将其与唐代温庭筠词,元代王恽词用韵情况进行比较,以显示姜词与前后代作品中用韵的差异以及不同时代诗词用韵情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姜文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印记",他用"姜文化的电影语言"演绎着自己对历史的记忆,以全新、颠覆性的视角来重新讲述历史。姜文的三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都以极具个性化的电影语言,构筑起独特的个人话语空间,消解着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模式,直指那段在人们的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动荡、荒谬、压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杨绛在新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将文学视为生命中心灵与情感的寄托,在心有所感时随事即兴,于生活之中随遇而作。这些治学之余的随兴文字,平淡自然与细腻婉转并具,幽默俏皮与深情蕴藉兼美,但学者身份带来的理性气质,也让她的创作风格缺少变化,创造性稍弱。随遇而作的写作特点,让杨绛的文学创作在独具特色的同时,也能于题材和风格的局限之中彰显出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浮生六记》是清朝沉复的自传体笔记式散。透过书中的言说主体,可以感受到女性在历史生活中的坎坷际遇以及女性在存在事实上的边缘性。沈复虽然无意把芸表现为一个物典型代表,但是芸的女性特征以及她对自我身份逾越的欲望,却显示了她作为女性存在于二元对立处境中的“他性”特质。从女性主义解读的角度入手,祈求对沈复《浮生产记》的话事和话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羌族,包括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姜姓氏族起源于西北,族源上与三苗无关;而三苗迁往西北的一支后世称为犬戎、允姓之戎、猃狁、阴戎,即后世的氐族,其文化遗存是寺洼文化.陇县发现的齐家文化中晚期的川口河类型遗存,是姜姓四岳氏族的文化遗存,从而把宝鸡市与炎帝的关系追溯到尧舜禹时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四岳氏族的后裔姜氏之戎商代早期才能兴起于宝鸡市区.  相似文献   

16.
江藩的生平方面,通过《汪穰卿笔记》及相关文献的考证可知江藩性格的豪放不羁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又依据陈逢衡、包世臣的相关记载可考证江藩卒年为道光十年。文章还纠正了《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中将明代“靖江藩刻本”误认为所谓明人“江藩”刻书,以及将江声《尚书集注音疏》误题为江藩所著的失误。江藩的著述方面,通过袁嘉谷《书〈汉学师承记〉后》的分析可知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基于史论结合的学术史传统,虽不免存在门户之见,但也因此成为研究江藩思想的重要文献,同时该书在选人立传标准上寄托了江藩本人的遭遇和情感。又指出胡玉缙在《江郑堂〈河赋注〉书后》中认为《河赋注》是江藩本人托名钱坤所作。并以江藩所校三种古籍为例,指出以此为线索可能发现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萨拉·朱厄特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文学史上,19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被誉为出色的乡土作家。事实上,她很早就在不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朱厄特《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人与自然描写作一评析,揭示其作品所蕴涵的自然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对比喻的运用有独特的风格,文章以喻体为视点,从喻体的内容、结构形式两方面研究了杨绎作品中用喻的特,左,并通过对她与钱钟书先生用喻的异同所作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她的用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