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民党二大开会地点之争,实际上是孙中山逝世之后,谁来领导国民党之争.以筹开“二大”为主要议题的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首开于北京,续开于广州.会议期间及会议之后,国民党内两派为夺取党的领导权,在国民党二大会址定于广州还是北京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了国民党的彻底分裂.这是国民党历史上一次影响巨大的派系冲突.此争论愈演愈烈而至最终分裂,不仅是派系党权之争不可调和的结果,也是国民党采取的委员会制、民主集权制等域外制度在本土运作陷入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土地革命的新篇章。以南昌起义为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武装斗争开始了。南京、武汉、广州等地的国民党新军阀是否采取联合围攻南昌之行动?过去史学界大都认为:宁汉粤曾联合起来,调兵遣将“讨伐”起义军。其  相似文献   

3.
论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与垮台●尹业香陈彰栋南京国民党政权从1927年到1949年在大陆统治22年,最后退出大陆而垮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腐败无疑是导致它覆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1以四大家族为统治核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是一种官商不分...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孙文。1905年在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2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6月创办黄埔军官学校。11月北上讨论国是,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关》2009,(6):10-10
10月17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安全行动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启动,随后将依次在沈阳、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举行。  相似文献   

6.
在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覆亡时,制度(法理)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当时中国的特殊情况看,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及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认同问题,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相对于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而言,政策的合法性危机及内部的认同危机,是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走向覆亡的更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沅 《金陵瞭望》2005,(9):9-11
随着摩托罗拉、朗讯、西门子、贝尔、伊维可、佳都等十多家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南京能否走向“研发之都”的话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南京,不仅是在研发全球化趋势下,为南京打造研发高地,增强南京城市竞争力争取更多机会,更是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减少粗放型、高耗能产业,发展集约型、低耗能产业的重大战略转移。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身边有苏州、杭州,面对这些实力强劲的城市,南京拿什么来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9.
李宗 《金陵瞭望》2009,(10):37-37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南京,除国民党官方大报《中央日报》、《和平日报》外,在读者中颇有影响的“民间报”是《新民报》、《大刚报》、《南京晚报》,而更多的是有国民党政客和“特殊人物”作后台的大、小报和通讯社,名目极为繁多。  相似文献   

10.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53-53
在日伪统治下的南京,重庆国民政府的情报特务机关——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它没有在南京建立地方国民党组织,而是注重实施暗杀、策反与军事情报活动。其中重要的事件有如下几项。  相似文献   

11.
赵再飞 《金陵瞭望》2005,(10):28-29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主席连战先生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相继率团来访,使得南京又一次成为海峡两岸瞩目的焦点。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000多个,总投资64.4亿美元,南京已经成为台商和台资企业投资的乐土。面对大好时机与新形势,宁台经贸合作将步入一个更加紧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末,当话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上演、大放异彩之时,作为文化之都的南京却仍是一片话剧的大沙漠。当时在南京上演的基本都是配合宣传的主流意识形态浓重的剧目,普通民众兴起不高,更谈不上主动购票观看。  相似文献   

13.
李沅 《金陵瞭望》2005,(16):8-11
随着9月中旬“2005年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暨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的召开.南京将正式拉开冲刺“中国软件名城”的大幕。国内,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广州、大连7剑争锋,激战正酣;国外。美国、欧洲、印度、日本等软件强国也各施所长,高招频出;中国、印度等后起之秀不甘落后.异军突起。今日世界,成为共识的是:谁能在软件领域独领风骚,谁就能在未来国际竞争的舞台上笑傲群雄,谁就能赢得经济!本期专题,我们为您描绘一幅国内外软件产业群雄争霸的“战国图”.与您一起探讨南京“软件兵团”搏击软件市场之路。  相似文献   

14.
"英美派"系指南京国民党政权内部一个主张在内政外交特别是外交上倾向英美的政治集团,它的产生既是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前后中国国内政治发展的结果,也是远东国际关系演变特别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等人1925年底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动摇于广州国民政府和北京西山会议派之间的国民党人孙科等在上海进行了一次改善国共关系的谈判,这次谈判多年来被认为是对国民党右派的一次大让步.实际上上海谈判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大让步,而有着诸多的积极意义.首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谈判有它的必要性,从谈判的内容上看,并无什么大的让步,有些方面还有对过去既定目标的前进;其次,上海谈判中的某些消极方面,显然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在处理国共关系中陈独秀既作过争取独立自主的努力,也无可奈何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命令;再次,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各派的认识和政策来看,孙科等人应属国民党中派,陈独秀在上海谈判中争取他们回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以团结中派,也就不是什么让步问题了;最后,从谈判的结果来看,通过上海谈判,团结了大多数,维护了国共团结与合作,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迎来了大革命运动浪潮的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16.
今年,正值昆曲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周年。上个月,古都南京掀起了一阵“昆曲热”,由江苏省昆剧院精心打造的精华版《牡丹亭》和台湾著名作家、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同时上演。此前,白先勇先生专程来南京指导排戏,一时间竟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7.
周都明  何东树 《源流》2023,(3):54-55
<正>1949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南下进军进入广东后,在佛冈县城打了一仗,全歼国民党第三十九军一〇三师三〇七团一个团和一个地方保安营,共歼敌2000余名。其中毙敌200余名,缴获全部美式武器装备一批,扫除了解放广州的外围障碍。在广东、广州的解放史上,这场战斗被称为解放广州第一仗。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远东局对中山舰事件性质的认识是有关中山舰事件研究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中较少为人注意的方面。实际上,事发半年后,远东局通过深入考察广州的社会和政治状况,明确指出中山舰事件源于中国大资产阶级同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利益冲突,是“反共”、“反动”的事件,事件后广州政府政策整个右转,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窃取了广州政府的权力和国民党的领导权。远东局与联共(布)一样反对北伐,但理由与其不同,这促使中国共产党对北伐的态度发生转变。远东局还认为应加强国民党中的工农成分以影响国民党,最终保证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政治学原理,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抗衡、各派系的纷争攘夺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乏力,使南京国民党政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事实上统一的中央权威,丧失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威资源及其合理性,从而揭示其政权崩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9,(10):44-45
十朝古都南京,是长江之滨的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治中心。进驻初期,社情十分复杂:有潜伏敌特残匪的破坏;有地痞流氓的骚扰;有奸商的图谋不轨;有荒淫、吸毒的腐败。作为国民党的首都,南京使馆多、侨:民多、外国人多,涉外任务相当繁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