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清代呼伦贝尔商业发展史上,海拉尔“八大家”之说最为著名也广为流传,但有关“八大家”的真实性、具体名称等都存在较大的争议。海拉“八大家”之说是旅蒙商进入海拉尔的历史事实与一些民间传说耦合而成的,与多伦诺尔“八大家”之说有密切联系,且原型为清初张家口的“皇商八大家”。另外,海拉尔“八大家”中的一些商号的具体情况也是能够考证清楚的。  相似文献   

2.
市场学初探     
一、市场学的由来市场学是由英文Marketing一词翻译过来的。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经济活动而译为“市场营运”或“市场营销”;有人则把它作为一门科学的名称而译为《市场学》或《商业经济》。这里是采用《市场学》的译法。市场学是专门研究市场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迄今已有几  相似文献   

3.
珍珠港、白龙尾半岛位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境内。“珍珠港”因其是广西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盛产南珠而得名。至于地名“白龙”的由来,至今尚未有人考证。但是,当地群众却早有传说。白龙尾半岛过去没人居住,故也没名称。后来什么时候得“白龙”之名,不  相似文献   

4.
从17世纪以来,黑龙江的别名“阿穆尔”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对其由来,国内外学者至今尚未搞清。主要有五种说法: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阿穆尔”是达斡尔语“卡拉穆尔”的转音;俄国人马克认为,“阿穆尔”来自黑龙江的另外一种地方名称“玛穆”,是俄罗斯人发音变样的结果;苏联学者达斡尔斯基认为俄国科学院院士菲舍尔的见解比较真实,即通古斯人、基里亚克人称黑龙江为“阿玛尔”,“阿穆尔”来自“阿玛尔”;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写的《沙俄侵华史简编》干脆认定“俄国人把黑龙江叫阿穆尔”;王鹏林在其《“阿穆尔”的由来》一文中写道:“达斡尔人对黑龙江的称谓有两种:卡拉穆尔和阿穆尔。前一名称是在历史上按照“黑水”的含义译而形成的传统称呼,后一名称  相似文献   

5.
黄山是徽州文化构成的自然风光板块,在新兴显学——徽学研究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关于黄山名称的由来,历来沿用“黄帝炼丹”说。本文从许承尧设疑发端,例举《旧唐书》、唐诗和道家学说,质疑传统说法,提出黄山名称是源于《易·坤卦》:“天玄而地黄。”  相似文献   

6.
探马赤,在史料中又写做探马、探马臣等,它是蒙古族历史上一种军制的名称,对于该词的词源及含义,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众说纷坛,至今尚无定论。 贡歇颜先生认为:探马赤一词源于突厥语的“答摩之”和契丹语的“挞马”或“挞马城”,“先为扈从之官,后为前锋之士而己。”  相似文献   

7.
“十三行”名称由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行商的职能来探索“十三行”名称的由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清代入关之初厉行海禁。康熙23年(1684)始开禁准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口通商。到乾隆22年(1757)则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当时清政府在广州指定若干特许的行商(洋货行或外洋行)垄断和管理经营对外贸易,又被称为“十三行”。一直到鸦片战争后1842年订立江宁条约,才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十三行”的公行制度也随之瓦解。清代广东经营外贸业务的行商为什么又名“十三行”?过去的研究者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一说是以广东行商有十三个行数而得名。二说是这个名称,明时已有,  相似文献   

8.
姚国文 《徽州社会科学》2008,(8):32-32,33-34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在徽州地区崛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它不仅在安徽画埴上占有一席之地,且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安画派”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它蜚声画坛以来,有关评论研究络绎不绝,特别是近些年,许多画家开始重视它,研究“新安画派”的人是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笔者多次看过有关陈述“新安画派”的文章及专著,仍觉意犹未尽。现仅就“新安画派”名称由来、涵义及绘画的主要特征,说说自己的肤浅之见。以求正方家。  相似文献   

9.
回忆桂林文化城的几个片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文化城的由来,自有它的历史原因和产生条件。早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有看一定的基础,抗战爆发后,全国的许多文化人先后到过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并且很快地普遍展开,从而使桂林成了著名的“文化城”。桂林,不仅是广西的文化“制高点”,而且也是南方文化较高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是南方的名城。就中国的旧文化的标准来说,通常是将“科举”的“功名”作为衡量的尺度,就是说,一个地方有多少“举人”,多少“进士”,以至于有几位“状元”、“榜眼”、“探花”,来定其文化水准的高低。桂林从唐代开始,“功名”之士络绎不绝,就说“状  相似文献   

10.
歙县县城不大,只有五十万人口,却也不能小看了它。秦置县及今有2230周年,歙县人都以“城里”特指歙县城所在地。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歙县人去合肥就说“到合肥去”;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歙县人去上海就说“到上海去”。而歙县人进歙县城要说“到城里去”。谁听了也能明白个中意思。  相似文献   

11.
朝鲜箕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氏朝鲜是在国际史学界存有颇多争议的问题。它涉及朝鲜名称之由来、箕氏朝鲜之地望、箕子其人以及箕氏朝鲜等诸多问题。它也是中国史、中国东北史和古朝鲜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故作朝鲜箕氏考,以就正于方家。 朝鲜名称与箕氏朝鲜地望  相似文献   

12.
旬邑沿革考     
旬邑,地处古雍州,因系公刘迁豳之地,故有“公刘旧都”之称。据《路史·国名纪》载:“邠之三水东北二十五里栒原上有古栒城”,可见栒邑由栒原而得名。 早在夏太康(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时代,后稷的曾孙公刘为避戎狄,由庆阳迁豳,国号曰“豳”,其地就在今旬邑县。到古公亶父时才由豳迁往岐山县的周原地区。 西周时,文王第十七子姬荀,封豳地,为郇侯(郇是旬的同音),故为豳国,都城在今之职田镇。西周时置邑·属王畿,为栒邑,这就是旬邑名称的由来。周平王东迁,以豳地赐秦襄公,承郇侯之封,仍置邑为郇邑。 春秋战国时旬邑属秦。秦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据《史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在明清以来的一些旧书里被写作“库库和屯”、“库和合屯”。解放后才把它统一成现在的写法。那么呼和浩特建于何年呢?依据历史资料所载,于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初建规模,到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基本建成,明朝赐名为“归化城”。主要根据是: 1.《神宗实录》对呼和浩特建城年代,明确肯定为万历三年建成。其书载“(万历三年十月十三日)丙子,顺义王俺答遣夷使乞佛象经文蟒段等物,所盖城寺乞赐城名,镇臣以闻,部复谓俺答恪守盟约,禁戢部落,乞今五载,劳委可靠,所请勿拒也。上然之。赐城名归化。佛经象许该镇量写铸给。”这实录一书是给皇帝的奏章,又经御笔珠批,是国家的原始史料,在通常情况下的实录是可靠的。这里按实录所说,俺答汗盖的是“城寺”,所乞赐的却是“城”名,而无“寺”名。明朝所赐的  相似文献   

14.
重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的由来,经历过一个长时期的演变。上古时为巴国都邑,称为“江州”。秦灭巴蜀,于此置江州县。张仪筑江州城,为巴郡治。萧齐以郡立“巴州”(江州县改为垫江县)。萧梁改称“楚州”。宇文周更名“渝州”,(改垫江县为巴县),隋、唐、北宋因之。北宋末,再易名“恭州”。南宋光宗即位,因是他旧时封邑,升为“重庆府”,历元、明、清三代而未变。治所皆在江州旧城。上述种种名称的由来,历代史籍很少研讨。兹就积年探索所得,试解说如下: 巴国都邑的由来《华阳国志·巴志》云:“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尝考巴族,原居荆州的云梦泽地区,以捕鱼为业。初建国邑于洞庭涛水入大江处,称为“巴丘”(今岳阳县至城陵矶一带山冈),又称“巴陵”。其民族系自南来,以热带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辨析南京中山大道的名称由来入手,揭示了它在当时发挥的政治符号作用,分析了它所具有的交通枢纽和城市轴线的双重功能,评述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我读先秦史,发现无论是古代文献或是今人著述,在讲到周初分封时,大都对其主要封国的名称的由来避而不谈,偶或涉及,亦语焉不详,且殊多牵强。笔者不揣谫陋,兹将治学过程中缀辑所闻,胪列出来,以就教于读者。一、宋国名称的由来《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宋国都于商邱(今河南商丘市),是商人的老根据地,自契孙相土即迁此。《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  相似文献   

17.
我省地名的由来,约有下述十种: (一)用以表示政治意愿或边地安宁的。例如: 1.西宁 自北宋末崇宁三年(1104)改名“西宁州”以来,以后不论称“西宁卫”(明及清初)、“西宁府”、“西宁县”(清雍正三年后)、“西宁市”,均意为“西陲安宁”。而它的前身叫“西平”,其含义与此相似。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时始设西平亭,东汉末建安中设西平郡。  相似文献   

18.
释“莫敖”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论著均以为楚国官制与中原各国相比,颇有差异,其中特别是“莫敖”和“令尹”二职,是楚国所独有的职官。实际上,楚官与中原各国基本一致,个别具有特殊名称,究其渊源所自,仍属夏、商、周二个体系;“莫敖”和“令尹”的由来,当可说明这一问题。周原甲骨上的“楚子来告”,充分反映西周初年周楚之间的密切关系,楚国官制直接受到西周王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河汾诗派是指金末元初以山西一批诗人为主,集结在元好问周围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目前通行的各种文学史著作均未提及,只有蔡美彪等编撰的《中国通史》和周扬等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段克己”条提到。至目前为止,还未见专门探索这个流派的著作和文章。本文就河汾诗派名称的由来、阵容的构成、形成的文化背景等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关于中国这一名称的由来以及有史有中国开端问题却一直错讹颇多。中国是关于天子、黄帝所统治国家的简称,这是"中国"名称的真实由来。自黄帝以来,中国就是关于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客观实体的称谓,这一基本意义历四千五百多年未曾改变。以黄帝封建国家为起点计算,迄今中国建国已有四千五百二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