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生计模式是生成民族文化的根基。布依族铜鼓十二则民歌,不仅以唱颂铜鼓为主题,展现铜鼓在布依族社会中的重要文化意义和神圣礼仪,而且详细地叙述了布依族春耕、施肥、管理、秋收等稻作生产生活的文化特点。民歌内容本身既反映了布依族的生计模式,也传承了生产劳动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布依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随之一起发生改变的还有布依族母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孕育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以及布依族母语人的传统观念。在城镇环境中,布依语的交际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布依族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使布依族母语得到保持,使布依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文章在全面分析城镇化建设给布依族母语应用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它以善于种植水稻著称于世.在布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着浓郁的稻作文化特色.布依族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代,我国南方古越人及其先民的稻作文化是布依族稻作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服饰的发展历史极其悠久,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地域性特征,显示出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布依族人民在独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族艺术。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布依族服饰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包括其服饰色彩、服饰图案、服饰工艺等内容,以期对布依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状态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及民族自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是布依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发现,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让身在异乡的布依族找到了群体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增加了族内群体团结,但民族文化心理也给其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破解布依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困境,需要布依族自身自主行动,也需要流入地政府采取措施多方位、宽领域地关心和关爱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在扶贫济困、心理关怀、权利救济、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6.
泛法治主义倾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引起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反思,法律的显性社会控制功能具有局限性,需要宗教、道德等隐性社会控制形式的弥补。礼仪是道德的精华与核心,礼仪文化是隐性社会控制的最佳载体,是法律显性控制的最佳补充,具有隐性社会控制的重要功能。要通过礼仪文化对个体的浸润和陶冶去夯实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基础,通过个体的实践与养成,抓住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关键;通过拓展与提高,把握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节日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了解这些节日的基本内容、形成发展、文化内涵、社会影响,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这些节日活动的社会功能,对我们了解布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性格特征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布依族囊哨文化、布依族歌节及审美观几个方面对布依族对歌文化作进一步的探讨 ,分析布依族对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因素 ,探寻其对歌文化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10.
布依山歌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口头传承文学,研究、挖掘布依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黔中布依族礼俗歌指使用布依语第二土语的布依族同胞在婚、丧、新居落成以及社交等仪式上演唱的歌曲和韵语。内容主要为客主之间的相互问候、相互赞美和祝福以及对涉及礼俗的一些事物的"追根溯源"。黔中布依族礼俗歌有吟唱的"歌"和念诵的韵语,分别有用本民族语言演唱(诵)和用汉语演唱(诵)。赋、比、兴和复沓是常用的表现手法,演唱过程中表演的特点很浓。黔中布依族礼俗歌对认识布依民族的文化性格,了解布依族文化的基本特征等,有着重要文化学价值,并且为研究汉文化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以及黔中布依族文化变迁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古籍文献指以文字(方块布依字)为载体,抄写或印刷成书的典籍文献。布依族古籍文献藏量丰富,分布广泛。文章在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区域分布、馆藏分布、编目分布、出版分布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布和代表性区域藏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与布依族人口分布、布依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布依族民间信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本一致四个方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论布依学     
布依学是一门以单一民族--布依族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自20世纪初开始,布依学经历了酝酿和萌芽两个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末布依学会的成立以及"布依学"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布依学学科的创立.布依学会作为学术团体所搭建起的学术研究平台,凝聚和整合了布依族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学术活动的开展,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推...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布依族人口将近20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布依语。目前大多数村寨的布依族主要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而本民族语言已处于严重濒危的状态,仅在少数中老年人当中保存使用,青少年和儿童普遍不会说甚至听不懂布依语。本文在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基础上对贵阳市郊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特征以及人们的语言文字态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礼仪是企业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企业礼仪对企业文化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具体表现中,企业礼仪又呈独特个性,并有自己的独特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家法礼制随处可见,二者在维持贾府的日常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抽象的礼制规范并不代表具体的生活,女性执掌家庭权力,盖过男权的现象并非个例,礼制异化在《红楼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小说中能看出在礼制等级下家法执行的不平等,冠冕堂皇的礼法之下贾府主人们的虚伪面目与糜烂生活,连同家法的日益松弛,从而贾府的衰落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是个热爱唱歌的民族,至今,基于用布依语对唱的"布依歌"的分析极少。文章对笔者于2007年和2010年在罗甸县所记录的罗甸布依歌进行分析,阐明罗甸布依歌的声调与旋律的关系、旋律结构与格律句、格律、对话结构各层面的基本特征,揭示罗甸布依歌的宽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