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王守亚《‘十年’感言》一文认为,作为国内年鉴界惟一的学术刊物,《年鉴信息与研究》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二是促进了年鉴的编纂质量普遍提高,三是促进了年鉴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四是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年鉴编写队伍,并衷心地希望更多的读者成为作者,更多的作者为构建中国年鉴学大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香港歌星张学友有两顶“帽子”:“情歌圣手”和“恋爱天才”。聊起“谈情说爱”,他的理论颇多,一是说“爱情是一种绝念”,要奋不顾身,要舍得被对方伤害;二是说情场如战场,还要有一套实用的“战术”,为真情找一份灵活、机智的表达方式,才能在坎坷爱情路上笑到最后。总结起来,张学友的恋爱技术多达16项:  相似文献   

4.
"一外",顾名思义,会认为是母语之外所修习的第一外语。如"一外"是英语,"二外"往往就是俄语或法语。然而,我所要述说的却是另外的意思。这个"一外"是当年县教育局为培养外语教师而开办的第一届英语教师培训班的简称。"一外"的称谓,是因为之后县里又继续办了第二届、第三届英语教师培训班才有的。  相似文献   

5.
《优雅》2007,(12)
  相似文献   

6.
公狐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它不惜用自伤的“苦肉计”来迷惑猎人,直到妻子和孩子们得以安全,而自己却因受伤过重而死去……  相似文献   

7.
朋友老于的孩子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并不急于谈恋爱,倒是老于夫妇有些着急。“谈恋爱哪有一谈就成的?谈着也‘练’着吧!”老于说。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送瘟神》二首,许多同志都做了注释。对“千村薛苈人遗矢”句中“遗矢”一词,全都认为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此,解诗的同志多从“拉屎”和“粪便”方面去衍释,我却以为未妥。先来谈谈这个典的来历:“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这一段简短的叙述,突出地写廉颇未老与使者受贿阴行破坏。这种破坏之所以能够收效,  相似文献   

9.
近读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自传,感受颇深。整个自传只有六句话,其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令人深思和回味。“不要被人活埋”,乍看,令人费解,细细推敲,实质上是要提防被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捧杀”。在诺贝尔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必然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吹、捧、拍和献媚。倘若不慎,居功自傲、固步自封或利令智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活埋”了自己或被别人“活埋”。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大四之后的一项重头工作就是找工作。去年不到11月底,我成为班上也是院里最早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生。第一次求职就获成功!很多同学在向我表示祝贺的同时问我:为什么你能一次成功? 认真准备自荐书 在签约之后,面试主管对我说:“你寄来的  相似文献   

11.
我看“农村第三次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只要政策和策略得当,“税费改革”完全有可能演变为“农村第三次革命”;要使“税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当前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好支撑“税费改革”的财政收入问题;“黄宗羲定律”不足虑。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七月间我给本刊写过一篇短文,对毛主席《送瘟神》诗中“遗矢”一词,作了一些解释。最近读了本刊第九期《“人遗矢”“鬼唱歌”解辨》一文,对我的解释认为“牵强附会”而又“文内自相矛盾”。我想先就这些指责进行辩解,最后也对这位作者的训释提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 前几年,我国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事物“一分为三”或“三分法”的命题,我也主张这一观点(见《“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对此,有不少同志提出了批评意见。他们认为“一分为三”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分为三”的命题不能成立。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一分为三”(或“三分法”)的命题是能够成立的,而且对这一命题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本文仅对事物“一分为三”的类型再次加以说明,揭示“一分为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论证这一命题是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何谓事物?《列子·黄帝》中说:“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现在,我们所说的事物是指物质的形成物、客体、对象、具有一定的质——本质特性的总和——的物体。用哲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物体。它不仅包括个体,而且包括群体,大至宏观宇宙,小至微观粒子。开始是“物”,后来扩展到“事”。因此,从广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16.
再论矛盾“一分为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不理解矛盾“一分为三”的原因长期来不认识矛盾“一分为三”的科学性原因是什么呢?在哲学上借用过米的“矛盾”概念说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方面(诸要素)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四个特性:一、相互分离,有着差异;二、相互依存,并且渗透;三、相互排斥以至斗争;四、相互转化及其融合。从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有的可以“一分为二”,有的又可以  相似文献   

17.
吴锐 《文史哲》2007,(6):35-47
1923年,顾颉刚先生根据《说文》"禹,虫也",猜测"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将作为动物之名的"虫"偷换为蠕虫加以讽刺。其实虫为动物总名,顾先生的假说已触及到了用图腾解释族系祖先。1937年,古史辨派健将之一童书业先生提出的"禹为句龙"是朝顾氏假说的正确发展,顾先生晚年也仍然坚持"禹为动物"。从金文字形来看,"禹"就是蛇的象形,确属"虫"。禹父"鲧",又作"鮌",实为"玄鱼"二字的合写,"玄鱼"等于"天鱼",意谓神圣的鱼族。甲骨文中存在没有释读出的"天鱼"、"大鱼"合文,意思等于"玄鱼"。早在仰韶文化大量出现的"蒙面人"神秘主义纹饰,其中"蒙面人"和鱼的组合,寓意即"天鱼"。受崇拜的鱼、龙、龟,长期被先民视为一物。当前学术界寄希望于从豫西或晋南寻找最早的夏文化,而夏文化的渊源可能在西部渭水流域。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546年,我国历史上有过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就是当时以晋、楚为主的十几个诸侯国家举行的“弭兵会”。那时正是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政由方伯”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周室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量后而产生的历史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当时一百多个诸侯国家间多年混战兼并的结果。“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四国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服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这些大国兴起以后,互相争霸,  相似文献   

19.
何世桢 《家庭科技》2014,(10):29-29
由于工作压力大,每天要应对的事情比较多,很多人整天感觉大脑乱糟糟的,白天脑袋昏昏沉沉,不能集中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晚上躺在床上又会想很多事情,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专家称,这主要与大脑中存留的"垃圾"太多有关。只有给大脑做一次"大扫除",消除杂念,彻底让大脑进行有效地休息,放松身心,才不会出现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厌食等不适。  相似文献   

20.
嘉倩 《家庭科技》2014,(12):17-17
还记得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我被外婆和母亲送进学校。看着她们离开的身影,我从教室里奔了出来,一路哭喊着,结果又被她俩送了回去。长大后,去欧洲留学。在机场,就算千百万个不愿意,还是笑着洒脱地和父母挥挥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因为一旦多说哪怕一句话,鼻子就会酸,眼泪根本止不住。刚恋爱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选择距离远的男/女朋友,因为总觉得,恋爱的意义就在于花前月下,两个人甜甜蜜蜜地"在一起"。我肚子饿了,你在楼下一喊,带我去吃牛肉面;远距离的那位,连道一声"晚安"都很悲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