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玉珍(公元1329—1366年)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之一,大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重庆地方史上的重要人物。据历史文献和最近出土的《玄宫之碑》记载,他的历史活动时期共有十六年(公元1351—1366年),其中十年的时间在四川地区活动,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国,建元“天统”,至正二十六年死后,其子明开继位,改元“开熙”,直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被朱元璋灭掉。现将明夏政权建立始末简述如下,供地方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玉珍,湖北随县玉沙村人,元末南方红军驻守四川的农民军大将.1360年,南方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杀死,明玉珍宣布不再接受陈友谅的管辖,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前后立国共十年,后为朱元璋所灭,现对大夏政权的性质及明玉珍的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明玉珍,湖北随州随县梅丘人。元末红巾军领袖之一。曾称帝于重庆,建立大夏政权。由于他的事迹流传较少,对他的评价,学术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最近在重庆江北区上横街发现了他的墓葬及随葬品,特别是《玄宫之碑》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元末明初四川的历史及对明玉珍的评价,都提供了新的线索,今从以下诸问题进行探讨。一、明玉珍的出身出身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行动不是决定因素,但多少有一些影响,何况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弄清明玉珍的出身是有必要的。目前对他的出身有两种不同意见:一为出  相似文献   

4.
(一) 李贽(公元1527—1602年)这个被反动儒家骂为“非圣无法”、“异端之尤”的反理学斗士,他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的理论基础究竟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认为李贽赞赏过王阳明,晚年又信佛教,是个唯心论者;有人认为李贽讲过“形、神,两物也”,近于二元论;还有人认为李贽早年具有唯物论倾向,晚年堕入了唯心论。今天,深入  相似文献   

5.
J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争取地方 哲 学g 实力派概况(初稿)O一“引《公孙龙子》译解(下)*,92) 古 近 代 史户饭润及其空间论简介(3—27)g 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1—32)浅谈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评(3—34)0 从语言角度看土家族族源(l—46)形象的哲学5 九品中正制(1—69) — —试论萨特(3—14)(4一66)元和削平藩镇淮西述论(1—82) 重庆宋代天目瓷(—80) 经 济 学。_。。。。;;。。。。。。_。。。 —“I”朱元潭为韩林儿属部考辨(2一98)对《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1 明玉珍建立大夏政权始末(2—105) 律究竟是否存在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6.
(一) 李贽(公元1527—1602年)这个被反动儒家骂为“非圣无法”、“异端之尤”的反理学斗士,他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的理论基础究竟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认为李贽赞赏过王阳明,晚年又信佛教,是个唯心论者;有人认为李贽讲过“形、神,两  相似文献   

7.
杨讷同志专门写丁一篇文章《释“天完”》。文中认为:元末农民战争中建立的几个政权都有自己的国号,其中多数以恢复汉族的统治为标志,如韩林儿的“宋”,明玉珍的“大夏”,陈友谅的“汉”。张士诚取国号“大周”,袭用过去历史上的国号,也不难懂。“唯一费解的,是徐寿辉的国号‘天完’。”然后他根据明人赵士喆写的《皇纲录》的解释:“‘天完’非国,寿辉取以为号者,以字形压‘大元’也。”从而受到了启发,于是从“汉  相似文献   

8.
一 郭沫若在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孔雀胆>的故事》一文,说自己已写成了一部四幕五场的悲剧《孔雀胆》。他在介绍这一故事时,还带有自己的主观评价。如说元末明玉珍农民军的明二即万胜部队在攻入云南中庆(今昆明)以后,由于“粮乏,颇事剽掠,于是便失掉了云南的民心。逾年,大理第九代总管段功出兵攻明二,累战累捷,直追至七里关,全师而还。”梁王甚感其恩德,奏拜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并以女阿盖公主妻之。后梁王听信谗言,命女以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盖泄密于段,愿与之同归大理,段不听,后被暗杀于通济桥。阿盖甚哀痛,作辞世诗一首后亦殉死。郭沫若赞颂段功“是一位豁达大度,公而忘私的豪杰”,“不是一位寻常的人”,认为“《新元史》既为梁王和阿  相似文献   

9.
梭伦(约公元前638—559年)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统治阶级的人物,在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当政后,他根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梭伦改革。怎样历史地评价他的这次改革,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梭伦改革是“为缓和阶级矛盾”的;有的认为梭伦是个“中庸”的人物;但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①以上这些提法上的不同,都说明了对梭伦改革评价问题上的分歧。到底应  相似文献   

10.
明玉珍大夏国在土家族地区的行政建置,既是历史政治地理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土家族历史地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为学术界忽略.通过对实录、正史、方志、家乘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逐一揭示了明玉珍大夏国在鄂西、湘西、渝东南土家族地区设置的各类土司的历史沿革和地望,基本复原了这一时期该区域的政区地理面貌,并将其与陈友谅大汉国的边疆统治方式作了比较,认为明玉珍与陈友谅政权在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策略上的差异,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统治效果:陈友谅新占领之地与大汉政权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而大夏政权的疆土则要稳定许多.  相似文献   

11.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导核心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多年来,在评价石达开的问题上,一直存着较大的、甚至全然相反的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从一八五七年五月以后就已经叛变了革命。有的说:石达开在大渡河“早就同敌人进行一桩黑暗交易,按官授职。”有的又说:“一八六三年五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陷入清军重围,抱着真心投诚,或可侥幸免死的可耻目的,向敌人投降。”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有的著作称他是西方的“圣人”,我不敢苟同;有人把他说成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也缺乏说服力.为了对这样一位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给以正确的评价,我想就苏格拉底的政治立场和哲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的统计,自1900年至1986年,中外史学家有关元末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不包括书籍),共有351篇,其中有关方国珍起义的总共只有6篇,连2%也不到。由此而见,我国史学界对方国珍的研究的确冷漠了。而在评价方国珍时,几乎异口同声地贬多于褒:“方国珍原是‘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运’的海盗,他被起义浪潮裹挟进来后,始终貌合神离。”“他是浙江台州的土豪,乘元末统治者的势力衰微时,在渐江割据了很久,但他和张士诚一样,时而降元,时而附明,和农民起义也有着若干区别。”有的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方国珍不能称为农民革命的领袖。”经过笔者的研究,认为上述对方国珍的评价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以偏盖全。笔者凭着“从坏处说坏,好处说好”的原则,特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黄兴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失之公允。有的因为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云云;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有的公然说“他没有站在时代的前列”,甚至把他“划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右翼”。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评价黄兴,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生前,曾受到“卿贰科道连章纠劾”,抨击他“性情浮华,毫无韬略”,“畏葸无能,巧滑避敌”(《中日战争》刊第3册、第67、96页)。并受到革职留任处分。1895年他在威海卫兵败自杀殉国后,八十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异词。有人赞扬他“英名左邓同千古”(《旧廨吊忠》),也有人认为他不谙海事,指挥无能,是李鸿章妥协路线的忠实执行者;统率海军,任令腐化,对甲午战争的失败应负重大责任。直到最近有的论者还责难他在抗击日本侵略问题上“阳奉阴违”(《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如此可见,怎样评价丁汝昌,特别是如何评价他统率北洋舰队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功过,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正确评价丁汝昌,不仅关系他个人的荣辱,也牵涉北洋舰队广大将士的声誉。本文准备对丁汝昌作一粗浅评论,以就正于大雅。  相似文献   

16.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县)人。他是明中叶一个贫民出身的学者,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对于王艮思想的评价,学术界观点严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王艮的思想是“大官僚大地主的思想”,“是明代中叶的武训”,“只有麻痹广大人民革命意志,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王艮是劳动人民的代表,其思想是“异端”,有叛逆性。笔者认为王艮是明代中叶市民等级的代表。他的世界观、政治论、道德论充满着矛盾。本文试图对王艮思想的二重性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一)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四川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唐甄八岁时,其父唐阶泰以进士出任江苏吴江县知县,他跟着到了吴江。后又随父调职辗转江西、北京、南京各地。明亡后,清兵攻占南京,唐甄随父避难到浙江的山阴和新昌(今浙江绍兴市和新昌县),后又还居吴江。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唐甄回到四川原籍,于阆中考中举人。后又通过吏部考试,分发山西,任潞安  相似文献   

18.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在山东西部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宋景诗是起义队伍中一支比较强劲的黑旗军的首领。他参加起义后不久又投降了清军,并随同清军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安徽捻军以及陕西回民起义军。但过去的某些历史著作却以“一时的策略”、“暂时的妥协”等理由为其辩护;并进而对宋景诗备加赞誉,给他戴上“农民革命英雄”、“坚强的农民领袖”等桂冠,似乎他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宋景诗的实际历史表现,给他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9.
章炳麟(1867——1936年)是我国近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他的一生有着激进、革命的时期,也有倒退、落后的阶段,从总的方面来看是应该肯定的,但对他各个时期政治思想的评价需要具体加以分析。从中日甲午战后至1906年章炳麟担任民报总编辑可作为他的政治活动的早期阶段。对于这一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应该如何评价呢?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章炳麟从甲午战爭后至义和团运动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对从义和团运动以后至1906年这一阶段章炳麟政治思想的评价就有着分歧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认为章炳麟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政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有篆书“玄宫之碑”四宇,两旁刻有龙纹;碑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