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一个以宪法为基础、包括一系列重要法律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在依法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与“治”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民法发展的历史是西方法制支的浓缩。是西方法治化道路的主线.也是西方现代化乃至西方文明演变的历史;从民法发展的历史及其要旨看。民法是私法中的“宪法”,民法应是一切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之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成熟之标志;鉴于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障人权、及实现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的基本法律。它也成为中国法治化的先导;从而,民法成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与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也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特征和保障。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提出建立革命法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宪法法律至上",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日益重视。研究这一历程,具体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概念、历史经验的承传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发展等方面入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靠保障,宪法法律至上是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行为准则。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展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历史文化时指出:当前“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在这个问题上,近年来法学界里有一些人,言必称“英,美”.对所谓“蓝色文明”的西方法律文化长跪合掌。崇拜得五体投她,而对自己的祖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则否定的多,弘扬的少,甚至说得一无是处。对西方法律文化的顶礼膜拜,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虚无主义,其最终用意就是要把中国法制“全盘西化”.这些论调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在法学界泛滥的组成部分。为了在法学领域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繁荣马克思主义法学,有必要阐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本文就此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5.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三部分指出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制发展,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算起,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资料充实、体系完整、特点鲜明、沿革清晰,被称为“中华法系”。这样一个法律文化宝库,亟待我们去开发,去进行深入钻研,正确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支撑,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实践活动提供着伦理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性论证,而且对于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具有精神引导、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和强大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体系中,秩序、自由、平等、人权、和谐、正义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这些价值要素一方面表征和反映了人类法律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共识即普世价值内涵,另一方面也袁征和反映了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因素与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的因素.它们不仅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需要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上下有序、内外协调、动态均衡、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统筹兼顾与可持续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律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上下有序原则是处理法律体系内部关系的基本原则.其确保法律体系的整体与部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上位阶的法与下位阶的法上下一致、相互统一.内外协调原则是关乎法律体系内部诸因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协调、功能一致的原则,是保证法治运作系统权威高效的关键.均衡原则是一切法律活动、特别是法律体系构建的最终协调机制和最高秩序依归.完整的法律系统是由静态的、表现为规范形式的法律体系和动态的、表现为法制产生、运行、实现过程的法律调整机制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系统结构.公正和效率的矛盾是社会历史领域所有价值目标体系的基本矛盾.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治原则、法律规定、道德要求、宗教训诫以及经济活动中,而且体现和渗透在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联系互动之中.统筹兼顾原则主要是指法律体系在结构—功能意义上的上下有序原则和内外协调原则,但在动态演进意义上看,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划分清楚国家法律与共产党政策的正确关系,对于克服把国家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和简单等同的错误倾向,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消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人治现象,保障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命题.这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与法治的结合是法治思想史的重大转变.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非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需要法治之理,法治之理是人们公认的法治规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于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接受宪法、法律的约束.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建构需要阐明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主要方法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从而加速实现当今所移植法律本土化,进而实现本土法律的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这一原则,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又将它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四个方面论述了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社会主义法制作了基本定位: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经验。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方略是必须通过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法制队伍建设和法制宣教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党在对法制建设问题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我们走出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里程碑。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是我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法制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97年的临近,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法制的研究也就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本文从理论角度着重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未来香港法律体系将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文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三、与香港基本法不相抵触的香港原有法律;与这种法律体系相对应,未来香港法律体系呈现出以下特征:基本法作为“小宪法”的特殊性;制定法与判例法并存;以及一国两法两系两城的中国特色。香港这种独特的法律体系,既给传统法学注入了新鲜内容与活力,也标志着中国法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转折。  相似文献   

16.
对《唐律疏议》法律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的价值理念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其目的在于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以借鉴传统法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借鉴之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荡然无存、民主和人权惨遭破坏的沉痛教训,在领导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系统地论述了民主与法制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思想。他针对我国民主遭破坏、法制不健全的现状,反复强调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极端重要性,并指明其指导方针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由立法、行政、司法和守法等组成的一个系统而庞大的体系。目前,我国立法不完善,行政执法问题频现,司法不公正,公民法律意识欠缺等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主要难题。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我国的法治体系尚未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推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对立法先行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了几点思考展望:一是以"以人为本"法律观引领法律体系的完善;二是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如期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走向:扩大法律体系的规模、提高法律体系的质量、平衡法律体系的立改废、加快社会立法的步伐、呼应开门立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