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不了解儒佛道三教关系,不但不能真正了解儒佛道三教各自本身的历史演进和思想特点,而且无法全面把握中国哲学史、宗教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近年来,随着对儒佛道三教各自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对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研究,这对拓展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推进对儒佛道三家及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北京主祀行业神灵的庙宇、会馆约有60余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宗教寺庙,另一类为工商会馆.京城工商行会祭祀行业神灵的传统,源于中国文化尊祖敬宗、崇德报功的多神宗教意识."百工杂技,各崇所宗".既有一业多神,又有一神多业.近代北京工商行会的宗教祭祀活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即自明清以来儒佛(释)道合流的历史趋势.京城工商行会民众的宗教意识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与实用性格.随着近代京城社会的发展与动荡,宗教的实用功能日渐减弱,行会民众的宗教信仰日趋淡化.  相似文献   

3.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础。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动力及方向。本文从儒佛道三教关系入手,探讨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山陕会馆为例,从会馆建筑、主体文化设计、行规业律和会馆管理功能等层面对工商会馆的管理思想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对工商会馆管理思想中中国文化特色给予了论证。这一历史遗产对于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可以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儒佛道治理思想研究"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办的"全国儒佛道治理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5-1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了儒家、佛教、道家道教治理思想及其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下是会议探讨的主要议题。一、宏观视野下儒、佛、道的治理思想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三教合一”指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为一体,但就其本质来说,指的是佛教在中国逐渐融合的过程.文章通过对“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历史,以及少林武术所体现的儒、佛、道文化内涵的分析来论述“三教合一”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首推儒、道、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又有不同。刘勰、韩愈、章学诚的三篇《原道》,体现了儒道佛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流变。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学起源于17世纪,完成于19世纪,以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和平田笃胤为代表.他们的国学观以神国意识、神皇神统思想为基础和前提,反对用儒佛之道来阐释日本的古典及神道,主张回归到《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以发掘蕴含于其中的所谓真正的日本"古道",从而强调日本优越于中国,并对以儒佛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进行了批判,以至于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促进作用作了相反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健全的法治和相对完备的法制思想是西方法律体系的重要特征,以儒佛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其多方面积极价值不可泯灭,但在思维模式、学术理念和社会基础等多方面缺乏实现法治建构的可能性。当今中国应该在保持民族本位文化前提下,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同时坚持法治社会的构建。探索传统儒佛道文化和法治理念的相融性和互补,是中国弘扬现代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王维生活在唐代统治者奉行"儒以治外,佛以治内,道以为祖,三教并举"治国方略的盛唐时期,他一生历尽坎坷,晚年虽身居高位而心意彷徨,在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下,王维以诗赋情,借诗咏怀,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左右下中国诗人共同的思想轨迹。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考察其对诗人及诗作的影响,对文学批评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夷夏之争"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之争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东汉和魏晋时期,两教主要围绕"老子化胡"肆意编造关于本教教主的神话以抬高自己,贬低对方,自神其教,这是佛道争端的前奏.南北朝时期佛道矛盾全面激化,两教就"夷夏之辩"展开空前的大辩论,形成了排佛派、拥佛派和融通派三派基本主张."夷夏之争"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的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方面.自南朝后期始,儒、释、道三教互相吸收融合的主张与趋势成为主流,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思想沉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饰是文化的折射.褒衣博带、宽衣大袖的服饰特点体现了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特色;对衣冠的重视突现了古代中国极具政治伦理色彩的礼仪观;繁琐的衣规服制则与复杂严格的等级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儒、道、墨、释持有不同的态度,展示他对基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封建礼教以及儒、道之下而形成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佛、墨思想,鲁迅更多地持一种积极评价的态度。但是作为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想,它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南岳衡山的民俗文化是在崇拜衡山山神司天昭圣帝的基础上 ,融合佛、儒、道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民风于一体产生的。这一文化的基本内容表现为元旦朝圣、南岳庙会、八月香火等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其中以儒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多元互动的良性机制。三教之间的互动及其内部哲学与宗教的互动,使中国人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理性与神性之间可以从容选择;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来往,形成中庸、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文精神是在儒、释、道三教的共同培育下形成的。儒、道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伦理道德观念等内容,伦理道德观念也是儒、道思想的衍生物;而佛、道思想又包括了鬼神观念等。汉语成语集中展示着儒、释、道思想,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流派的儒、道、佛,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曾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亦从中医药学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并获得有益启示。认真研究这种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既是实现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之一,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以派的儒、道、佛,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曾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亦从中医药学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并获得有益启示。认真研究这种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既是实现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之一,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从其总的思维倾向来看 ,具有内向性的特征。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佛三家 ,其哲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内向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向性特征 ,直接导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最终根源还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内向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铸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宗密通过评判禅宗各派、和会佛教与禅宗、会通佛道儒三家,建立了其和而不同的佛教判教思想体系.宗密在中国佛教史上首先系统地对中国化佛教--禅宗进行判教,论述佛道儒三教合一,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