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第三者形象的媒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阶段婚姻杂志的有关女性第三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其中女性第三者被主要描述成无可奈何的受害者、惟利是图的吸血鬼、破坏家庭的祸水形象。这三类形象是媒体通过事实框选和话语修辞两种手段建构起来的,它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中新闻报道的意识形态虚拟表达和对女性形象的消费与浪费。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中国报道歪曲了中国形象。关注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改正与建设,在媒体报道的公共空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有益于建构起一个合理进步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Urban Image)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凯文·林奇提出来,他认为城市形象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个要素构成[1]。如今,城市形象被普遍理解为一座城市在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给予公众的综合印象和观感。这五个方面相互嵌入作用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至关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其发展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对东北文化形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区域刻板印象的消解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在领导科学中,人们对领导职能、领导体制、领导素质、领导方法、领导威信等,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对领导者形象的探讨,则很少涉及。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后,也往往习惯于首先想到自己的权力有多大,职位有多高,而常常忽视了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好不好。本文试图对领导者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导形象作一探讨,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形象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政府形象划分为主要公众中的政府形象与次要公众中的政府形象、单一性政府形象与综合性政府形象、真实的政府形象与虚假的政府形象、现实的政府形象与理想的政府形象、有形的政府形象与无形的政府形象、本质的政府形象与非本质的政府形象、良好的政府形象与不良的政府形象、自觉的政府形象与不自觉的政府形象等。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要靠政府人员从多方面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使自觉塑造和维系政府的良好形象成为全体政府人员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一、以德为先 勤政为民   邓小平同志指出:"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模范履行广大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社会主义道德,而且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以德敬人,以德服人,以德树威。领导干部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各级领导者认识与实践的出发点和目的,也是领导者人生的最高境界。各级领导者一定要明确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群众是主人,自己是勤务员,是公仆。…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使企业拥有较强的生存发展能力,企业领导者必须正视现实,变革传统的领导思想,以寻求更有效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形象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是实行社会管理的权威机构 ,政府形象对维护政府的权威地位实施其职能至关重要。政府形象建构应该有整体规划 ,形成形象建构的目标体系 ,纳入科学的管理轨道。形象建构必须建立在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 ,并重视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9.
塑造政府及其领导者的良好形象,能够直接影响政府效能的发挥,在一定意义上决定政府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及其领导者良好形象的基本标准是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实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理: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是有效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方式,一是运用赋予的权力进行经济控制、制度规范乃至法律的约束;二是运用权力以外的非权力影响力,即靠自身的形象影响力,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后者就是领导者的“形象管理”。具体说“形象管理”是指领导者运用自身较完美的形象,在被领导者心目中产生的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领导者的“形象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只有通过被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国际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主流媒体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阵地也相应从传统媒体平台转移到社交媒体平台上来。在新的传播平台上,对外传播特点、新闻生产方式、用户访问习惯、媒体与用户关系都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国家形象的塑造机制随之发生改变。从新闻生产看,用户参与是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的核心,体现出迭代增殖的特点。从用户关系看,社交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仍是以媒体为主导的用户参与模式。我们应在充分了解用户的角色和作用基础上,结合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各自优势,协同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形象与主题思想刍议周若金,吴启兴在评论文学艺术作品时,特别是文学评论家在评论小说及一般读者在阅读和鉴赏中,”形象大于主题思想”的传统观点是相当普追的,高校编写的文艺理论方面的教材,大都是这么写的,在课堂上给大学生也是这么讲的,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很值...  相似文献   

13.
语文形象教学法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因为形象化的东西能帮助人理解和记忆,所以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中学各科教学活动中,语文也不例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师们在工作中创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我国语文教学工作质量,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做出了很大贡献。语文形象教学法主要有:绘画法、图解法、譬喻法、体态语言法、故事法、形象记忆法、演示法、电教法。  相似文献   

14.
艺术形象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形象的创造。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里说:“戏剧应该是人生的镜子,风俗的榜样,真理的造象。”黑格尔也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表明艺术与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如狄德罗说:“歌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建构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ternet(国际互连网 )的发展使传媒更加丰富 ,她以高效快捷的传播速度 ,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内容 ,廉价的办公手段 ,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网络文化成了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这是一种文化 ,那么就要对人类产生影响 ,而由此带来的问题 ,就不容忽视。作为网络文化中的网络道德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并没有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标准 ,并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网络特征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对网络道德建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尉迟恭是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民众信仰的民间神灵,还是文人塑造的艺术典型。正史、民间、文人话语中的尉迟恭记忆形象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初始形象虽不能被完全保留,但始终以尉迟恭的"忠勇、仁义"为叙事核心。尉迟恭从历史人物转变为民间传说中的重要神灵和文人笔下的典型英雄人物,其中既有国家话语权力下的政治动因,也是民众、文人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以塑造“忧惯深广”的狂人形象,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块丰碑。然而,对于狂人形象,历来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理解,争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在究竟怎样解释“病狂”与“清醒”之间的矛盾问题上。笔者认为《狂人日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艺术层次的建构,即现实的层次(浅层)和象征的层次(深层)。在读者头脑中,“病狂”和“清醒”形成两种精神风貌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叠影。把“病狂”与“清醒”理解成非此即彼,或彼此合一的观点,笔者认为都是欠妥的立论,因为它们分属于两个艺术层次上的不同艺术体系,都各有自己“质”的规定性。1、狂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形象构建,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名称的确立、价值理念的站位以及完备的组织传播体系在国内迅速赢得民心,在国际上实现了以少胜多的对外传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改变了革命斗争形象,转而在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过程中在国内树立起清廉自律的人民政党形象,在国际上建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对外形象;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形象建构的新局面,从战略高度进行形象设计,树立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党形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事关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形象问题,通过强化思想建设建构党的执政为民形象,通过全面从严治党重塑强党形象.  相似文献   

19.
团体形象是多重的、动态的,且具有建构性的本质特征;而话语作为语言的实际运用,不仅可以反映社会实在和社会意义,还可以潜在生产、建构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意义。因此,话语在团体形象的展现、塑造和建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得体、适宜、理想的团体形象的话语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既是塑造和培育团体话语能力的中心议题和核心任务所在,也对人们的社会事实认知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制约和塑造作用,进而使得该团体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与认同。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是国家行为体在与他国互动基础上,根据自身独特属性对自我的定位和呈现,具有多重性、动态性和建构性。而话语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在国家形象的构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大多数普通受体也主要是通过话语的描述和构筑,来获得一个国家行为体的相关信息,进而形成相应的认知与相应的国家形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其实是一个话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