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即使是别人一个不屑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冷淡,有时也能将自己深深刺痛。在职场上.这种伤害则会把一个意气风发的人变得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2.
“决战”前夕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几次关键时刻的拼搏,那么,德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决定命运的挑战。不说长远,就拿眼前开销来说,我一旦没被录取,我将要再等半年才能报考,而我的签证期限只有三个月了。也就是说,三个月内我没有考入大学,我将不得不在在银行存入足够一年的生活费(6000欧元),才能再申报学习签证,而我手中只有600欧元了,还有时间的损失……一想到这些, 我就心急如火。  相似文献   

3.
我的"书香居",这里是我读书、写作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很久前就渴望拥有自己的书斋,可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梦想.后来单位房改,才有了自己的两室一厅.按如今的眼光看面积是小了些,好在儿子媳妇都在美国,他们在那里有自己的宽敞房子,我们夫妻俩住这里也还可以.在装修新房的时候,我让工人在最大的一间房中打造了一排固定的书柜,把房间隔为两间.大一点的作寝室,小一点的作书斋.有时觉得寝室太小,我们就把书斋当作寝室的一部分,权当起居室;有时觉得书斋太小,我们就把寝室当作书斋的一部分.这样感觉很好,充分利用了空间.室不在大,有书则雅.  相似文献   

4.
时间在指缝中悄然流过,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大三的学姐了。记得刚来上海政法学院读书时,还跟爸爸纠结过生活费是一学期发一次好。还是一个月发一次好。那时的自己,对于能够离开家来到上海学习非常激动,有欣喜、有期待。心里傻傻地觉得一学期发一次,我就可以自由支配所有生活费啦,但是一个月发一次的话就只能支配那有限的一部分了,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挺天真的。很感谢老爸的坚持,因为一学期下来,目睹了太多同学到学期最后时的“穷困潦倒”,我也懂得了老爸的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5.
褚烈华 《老友》2014,(8):41-41
正我退休已经十几年了。刚退休时,我整天无事可做,感到无聊,作息时间也乱了套,生活无规律,起居不定时,晚上有时看电视到11点钟才睡觉,早上八九点钟才起床,也没有很好地坚持到室外锻炼身体。过了没多久,我的膝关节就复发了骨质增生的毛病,走平路不会太痛,但是只要上坡或者上楼梯,膝关节就会觉得像针扎一样刺痛。由于睡觉时间太多,身体活动太少,我的大脑有一点发晕,记忆力也下降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我是主角儿     
《新少年》2006,(11)
我的来信《新少年》的叔叔阿姨们:您好!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推荐课外书刊,我便订了《新少年》。开始时,我只是看杂志中的连环画或漫画,然后就放在家里“珍藏”着。有一次,我在翻书架时,无意中看到了《新少年》中的这样一篇文章《要学会看书》。读了以后,觉得很受触动,便把我“珍藏”已久的《新少年》拿出来看。看着、看着……我竟然放不下了。读了一本又一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我“珍藏”了几年的《新少年》杂志读完了。到了下个月,我竟没什么可读的了!等到2006年发《新少年》时,我突然发现书里有一张评刊卡。我很好奇,就填上意见,…  相似文献   

7.
出于强烈的健身需要,我从一九七五年学练太极拳至今,从不间断,从而增强了我的体质,延缓了衰老。 当时,我患严重的哮喘病,三天两头跑医院,半夜三更常喘醒,一年约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住医院,不能坚持正常上班,是有名的‘药罐子’。这样活着,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家人添了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8.
badcamel 《今日南国》2007,(21):66-69
我从事公安工作20多年了,工作中遇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说一些特别的事情吧。凶险的搭车人关于搭车人的灵异故事,有闹得沸沸扬扬的葡萄牙车祸,国外还有个著名的红衣玛丽,国内还有某某公交车事件,但我所说的是真实案例,与鬼怪无关。分局门口有个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老张,我有时坐他的车办事,所以一来二去也算比较熟。有一次和他聊天,他告诉我这  相似文献   

9.
写<郁达夫的婚姻和爱情>时,我常常一连数月写不下几行字,有时一个小问题能困扰我很时间不得解脱.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对郁达夫的作品是广泛占有了,心得体会也不少,可真的动起笔来,一连串的问题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     
王梅 《新少年》2011,(Z1):25
我的爸爸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有时也有孩子般的性格。爸爸在穿衣服方面从不挑剔,又不像别人好面子,随便穿什么都行。他从来不讲究怎样搭配衣裤。有一次,村里有个人家办喜事,我家得知后,让爸爸去随礼。  相似文献   

11.
我只是坐标     
鲁豫 《可乐》2008,(6):61-61
时间一旦有了坐标,就过得特别快。我每个月剪一次头发,每周做一次指甲,隔上三四天就去超市晃一圈。家里的琐事胡阿姨过来料理。她勤快又环保,床单浴巾四天一换,脏衣服凑够一缸才  相似文献   

12.
妈妈有很多化妆品,什么爽肤水、护肤霜、防晒乳,什么洗面奶、眉笔、口红……应有尽有,花花绿绿一小筐。每天妈妈都要站在镜子前,擦呀,抹呀,好半天不出来。不过等她出来了,你再看,脸白了,唇红了,眉毛黑了。最让我羡慕的是妈妈的眼睫毛,它翘翘的,又黑又长,真好看。妈妈不让我用她的化妆品。只是有一次,我要演出,需要化妆,妈妈才给我用她的东西擦擦、抹抹,一会儿,我就成小美人了,美得像个仙女。我觉得很神奇,越发对她的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感兴趣了。常常趁妈妈不在家或不注意,我就到那个小筐里翻翻、看看、闻闻,有时也擦擦。可有一次,我用了妈…  相似文献   

13.
苏有朋 《可乐》2010,(9):57-57
我上高一和高二时,成绩很差。在班上排名倒数。一次月考,我考到全班第二十一名。发成绩单时,我得到老师的称赞,无意中却听到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说:“如果考试输给苏有朋,真的丢脸死了,回去怎么向父母交代?”  相似文献   

14.
我是北京人     
正去年夏天我与老伴儿应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克利夫先生之邀,前住美国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访友旅游。教授夫妇早已年过七旬,他俩轮流自驾汽车,带着我们游历了美国东部13个州。70多天时间里,所到之处受到美国朋友们的热情接待,有几次动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语文教师读了错别字会是什么感觉?一个富有教学经验而又有影响的老语文教师呢?我的感受是脸红不安继而是惭愧丢人.每当回忆起那次我在课堂上读错别字的情形,我的心就像一块久愈的伤疤又发了炎,隐隐作疼,并且持久而剧烈.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     
镜华 《北京纪事》2018,(2):67-70
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 母亲离开人世已近30载,每当我忆起母亲,悲恸之感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减弱.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生我养我一次,而给我第二次生命是在我十岁那年,我患了严重的肾脏炎.为我的病,体单力薄的母亲抱着我,隔几天就到北大医院去.半年过去了,我的病情却日渐加剧.母亲一刻不离地守在我的身旁,不知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母亲卖掉了自己的皮大衣和一切值钱的东西,她常躲在厕所里哭……而年幼的我却常不知深浅地和母亲任性,记得有一次我要一把刀,母亲就用菜刀亲自给我削了一把木刀.母亲做刀时额头上的汗珠,和露出的笑容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殊不知这笑容后面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悲切.  相似文献   

17.
我的红薯情     
黄其庄 《老友》2013,(11):20-20
我从母腹中“哇”的一声落地,就与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民不聊生的年代,母亲生下我之后又患了一场大病,一点儿奶水也没有,家里只好用大米磨成粉,加上薯糖,蒸成米糊喂我。出生七八个月以后,我就可以直接吃蒸熟的红薯了。母亲说,我婴儿时吃放了薯糖的米糊还很“霸道”,不吃得饱嗝连天决不肯停嘴,否则就会大哭大闹。而且还很奇怪,我对别的糖不感兴趣,据说有一次好不容易搞到一点白糖,放到米糊里以后,我就吃得不那么起劲了。  相似文献   

18.
正"只想更多的病人知道我""我一个星期门诊4次、院内的会议至少3次,此外还有教学,我带8个博士、8个硕士。每年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一百多场,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周一到周五忙医院的事情,周六周日就忙学生的事情,有时晚上也要去看病、开会,我特别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江苏电视台多次邀请我做一档节目,都被我婉拒了。我不喜欢被报道,不想要病人以外的更多人知道我,我只想踏踏实实做一个医生,专心为病人服务,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在全国首个中医惠侨基地——江苏省中医院健康产业  相似文献   

19.
浅草 《人生与伴侣》2013,(11):20-21
与她初相识 我与女老板的相识很戏剧性。彼时,我是她公司员工,在她开的连锁书店中的某一家任店员。入职三个月,没见过老板一次面。小人物嘛,哪有见老板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记得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你为母亲洗过脚吗?》。当时,我想,现在什么时代啦,还有谁为父母洗脚?失真!然而,有一次,事实改变了我的这一想法。我的爸爸是个跑快递的人,就是在极短时间内把顾主所托物品送到指定地点。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必须随叫随到。为了方便他工作,公司给他配了一辆助动车,每月发汽油票。可爸爸总是以步代车,他说可以节省一些汽油钱。毫不夸大,爸爸是用脚赚钱养家的。那天,放学回家,看见爸爸的手掌缠着绷带,我赶忙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装作轻松的样子告诉我,开助动车时出了点小事故。看着我担忧的样子,爸爸安慰我说他没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