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14,(8)
正《老友》专家门诊:我老伴的血压舒张压一般在90mmHg左右,而收缩压较高,一般在160~170mmHg,有时甚至高达200mmHg。她现在一直在服拉西地平片,每日1片。请问:单纯收缩压增高是否为高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大有何危害性,应怎样服药治疗?遂川县胡××胡××同志:你老伴平日血压高,一般在160~170/80~96mmHg,有时收缩压高达180~200mmHg。根据这一情况,可以确诊为高血压。一般高血压是指多次测量血压值都大于140/90mmHg,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你所咨询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7KPa(95mmHg),为老年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主要疾病如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中,高血压是一个重要危险病症。老年性高血压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主要对象。年龄〉160岁,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者.称之为老年人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65岁以上老年人有2/3患高血压,55岁正常者中有90%会发展为高血压。在干部保健门诊工作中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反复出现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情况。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的效果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4,(4)
正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82岁,患高血压几十年,一直服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目前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舒张压在60mmHg左右,脉压差在80mmHg左右,且还有扩大之趋势。我的血压特点是白天控制较好,一到晚上便逐渐升高,凌晨两点以后收缩压为170mmHg以上。请问:我这样的情况是否要加服降压药,脉压差大有何危害,应怎样治疗和调理?宜春市朱××朱××同志:你患高血压多年,长期坚持服药(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目前收缩期血压在150mmHg以下,但  相似文献   

5.
薛凌霄同志原为王台铺矿学校的一位老师,现年61岁。 认识薛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过好几年——三十年前,她得了产后风,因没有及时治疗,致使风寒入骨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后来又得了高血压病。曾几次瘫倒在床,根本上不了班,只得在45岁时提前十年办了退休手续在家养病。  相似文献   

6.
俞××同志:从来信知你患有Ⅱ型糖尿病,同时还有高血压和脑出血病史,最近两个月多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多<140mmHg,有时接近140mmHg,而舒张压则在50~60mmHg 之间。依此情况,目前你的血压只能说是收缩期属正常偏高水平。根据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如果连续一个月停服了任何降血压药,血压仍都在正常  相似文献   

7.
袁中平 《老友》2011,(2):54-54
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状动脉粥杰硬化型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多种疾病,经治疗有所好转。目前一是舒张压偏低,常徘徊在30-40mmHg之间,而收缩压多在120-130mmHg;二是睡眠不佳,平躺喘气胸闷。请问:这两种病应怎样治疗?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10)
编辑同志:我78岁,常有头昏,血压差总是100以上。经检查主 A 瓣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微量返流。请问应该怎样调治。永新县贺麟贺麟同志:从来信知你的血压情况,上面的收缩压仅145—130mmHg,而下面的舒张压却偏低,50—45mmHg,但脉压差较大;同时超声心脏检查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年龄段不同,将107例4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40~59岁)56例和老年组(60岁以上)51例,观察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昼夜变化异常发生率和舒张压60mmHg发生率。结果老年组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中年组,舒张压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血压昼夜变化异常发生率和舒张压60mmHg发生率均高于中年组(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平均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昼夜节律异常及舒张压60mmHg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需根据不同年龄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增高,超过16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却正常,小于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病,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约有一半是单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0例,男性40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68岁,全部患者入院前收缩压均>160mmHg,舒张压>95mmHg。其中,并发泌尿系感染4例,并发肺部感染7例,并发症发生率11%。2护理2.1术前、术中护理2.1.1心理护理恐惧感和孤独感是老年人常有的心理状态。在骨折后显得较为突出,他们对陌生的医院环境,骨折的疼痛及预后都有恐惧感。他们感到怕疼、怕死、怕残,怕家属嫌弃,变得心胸狭窄,思想波动大。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骨折前已受到高血压的折磨,骨折后常有“老而无用”的悲观心理。故我们更应该关心安慰他们,满足患者的正常心理需要,做好子女的思…  相似文献   

12.
老刘住院已有多日,老伴日夜照料他。一天由于丢失了一只价值千余元的手机,老伴急得六神无主,一下子鼻孔流血了。她近几年鼻子经常出血,这次她仍以为与往常一样是上火了,但一旁的医生见状要求她量量血压,测量结果为176/11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医生说她有高血压。据临床经验,除外伤性鼻出血和鼻腔本身病变引起的鼻出血外,间歇或经常性地流鼻血往往是一个人患病的信号。对儿童来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已退休的职业女性,今年65岁。早在上中学时就患上了一种当时很少见的“多发性大动脉炎”,也称“无脉症”。发病时突然昏迷无脉无血压,一到医院医生马上就开“病危通知”。待慢慢苏醒过来后,有好长时间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中。一遇学习紧张或体力劳累时,这种病就会及时光临折磨你。因为这种病例很少,我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成了心血管医生的研究对象,几乎每年都要住院观察治疗。因为不明病因,所谓治疗也就是卧床休息,输些维生素之类的药物缓解一下。这烦人的病伴随我一起成长,它带给我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我近50岁时,又患上了…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地区脑卒中与心脏病和恶性肿瘤一样成为诸多死亡原因中的首位原因。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是极其重要的。 1979~1980年全国高血压普查,15岁以上以18.67/12kPa(140/90)为血压升高标准,总患病率为7.33%。60岁以上老人以21.33/12.66kpa(160/95mmHg)为标准,患病率为38.22%。1991年全国高压抽样普查患病率,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1.4kPa(160mmHg)为86.60%。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近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约占人口死亡因构成的50%。与西方多数国家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冠心病不同,在我国其主要转归是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与高血压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因此,高血压病防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15.
笔者47岁时眼睛开始老花,同时并发青光眼;想起年轻时曾向一位太极拳老师学过一套健眼护目操,老师习练此操至93岁高龄仙逝时仍然目明眼亮,不瞽不花,于是我也开始练此操,并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数年过去了,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眼压,阻止了青光眼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大大减缓了眼睛老花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邻居张老师由于伏案工作并久坐,常感背痛,经医生检查诊断为胸椎棘上韧带炎或棘上韧带劳损。其原因是,棘上韧带是位于脊椎正中的一条黄韧带,局部软组织较少,血液循环欠佳,一旦受损自身修复较慢,多造成慢性疼痛。医生建议张老师采用“推门框扩胸法”治疗和预防。张老师遵照医生建  相似文献   

17.
说也凑巧,去年我刚刚到50岁就得了五十肩,其实五十肩就是肩周炎的俗称。看过医生才知道,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般发生在50岁左右,因此又称五十肩。医生告诉我,这个病因  相似文献   

18.
林同 《山西老年》2008,(1):58-58
问:我61岁,近来排尿有些困难,诊断为前列腺肥大,有的医生说需要马上手术治疗,也有医生说还没到需要手术的程度。请问患前列腺肥大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做手术?答:男性到60岁~70岁大约有50%的人会发生前列腺肥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发展到排不出尿,而必须手术的地  相似文献   

19.
一天晚上,我正在灯下看书,一条无名短信飘进我的手机:薛老师,我是您以前的学生,因为某件事情,也许在您的眼里,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现在已知错就改,相信我以后在您的眼里,还是一名好学生。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陈声波 《老友》2013,(6):62-62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65岁,几年前我在医院体检发现有血黏度偏高、血压为142/90mmHg、血脂为1.85mmol/L。医生要我吃阿司匹林肠溶片,但我服阿司匹林后,不是大腿上出现红色斑点,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