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须一瓜以华语传媒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重又走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的她,曾中途停笔近十年,在这样一段不短的日子里,须一瓜隐身于"尾条记者",这段人生经历也使她这次的归来带给文坛不一样的感动,使她的创作一跃成为"头条小说"。她的主要创作大多集中在中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小非 《山西老年》2012,(10):31-31
河南大学87岁的"洋教授"吴雪莉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出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65年前,她跟随中国丈夫踏上了中国这片国土,也由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传奇人生。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正式取得了中国国籍,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吴雪莉有一个跟随她大半辈子的"宝贝",就是一面中国国旗,这面国旗已经陪伴她63年了。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通过对"爱"的独特阐释和在故事中讲述故事的独特笔触和叙述艺术,向人们展现了深明透彻的生存样态。她以"情绪的世界"向我们传达着她对生命的体验和繁琐人生独立意识的消解,最终将走向毫无意义的宿命的哲学观念,悲凉地感叹着偶然与不安的宿命意识和焦灼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通过对"爱"的独特阐释和在故事中讲述故事的独特笔触和叙述艺术,向人们展现了深明透彻的生存样态。她以"情绪的世界"向我们传达着她对生命的体验和繁琐人生独立意识的消解,最终将走向毫无意义的宿命的哲学观念,悲凉地感叹着偶然与不安的宿命意识和焦灼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5.
林祁 《可乐》2011,(6):10-10
太阳升集团总裁吕娟被誉为"日本最成功的华人女企业家"之一,是"崛起于日本男权商业社会的中国女性"。1990年10月11日,出国改变了吕娟的人生。她出国时竟身无分文,把母亲千辛万苦借来的那沓美元,让飞行大队长转交给了母亲。她满怀豪情"独身闯天下",却没想到最简单的问题:下了飞机,没钱怎么办?抵达成田机场,果然没人来接机,吕娟这才着急起来。  相似文献   

6.
萧红"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儿童的视角叙写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用饱含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她对乡土的眷恋。其中的景物描写、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均展现了"道法自然"的美学特征,集中体现了萧红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湘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妈妈:她从小失去双腿,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38年来,她用博大的爱心义务护理和扶养138个孤残儿童,给"妈妈"这个称谓注入了无私和崇高的内涵。她叫许月华,今年55岁,是湖南湘潭市福利院的一名编外护育员。  相似文献   

8.
花开  飞雪 《华人时刊》2010,(6):32-33
无论是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学子,还是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往届毕业生,四年的大学青春对他们而言,无疑是记忆中尤为珍贵的美好时光。然而,传统的拍照合影、互写留言等方式都显得有些过时,而且无法时时将这份记忆"随身携带"。在上海,一个叫周易的年轻女孩别出心裁,巧妙地将毕业纪念这份心情"嫁接"到戒指上,成功推出毕业戒指。仅仅一年,点子不断的她便将近50万财富轻松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中旬,本文作者有幸应邀先后出席"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段出席会议的日子里,我俩一有空便会情不自禁地怀念和议论起德高望重的朱旦华老大姐(注:早年,陈干群从北京出差回江西时,曾看望过朱大姐和方志纯两位老前辈,刘勉钰则多次采访过朱大姐及其家人)。朱大姐是在不久前走完百岁人生历程而离别了我们的,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遗嘱"更证明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共产党员,是一位无愧为当今和后代光辉榜样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0.
不幸的"美人鱼",一封来信点亮她的梦想之灯 2001年冬天,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这天是在四川合江县榕山镇读初三的杜宣梅的16岁生日。杜宣梅在日记里写道:"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有个美好的人生,可是,一个手掌脚掌都没有的女孩,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或许是上苍要赐她生日礼物吧,  相似文献   

11.
云鹰 《百姓生活》2014,(12):29-30
48岁的赵林是位普通农妇,她以自己为原型,写了自传体小说《蚁群》,好评如潮。赵林在20多年打工生涯中,曾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干过帮人抬棺材、给死人擦身子和挑大粪等脏活、累活。有了孩子后,她开始在街头支摊子卖煎饼。在新书发布会上,她说:"我的打工兄弟姐妹们,就如同蚂蚁一样,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就像书中的赵二,只是浩浩荡荡蚁群里的一个。"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卖煎饼农妇,有着怎样的人生?她又是怎样通过写小说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呢?  相似文献   

12.
读王占欣的戏曲油画,正可谓"画如其人",扑面而来的视觉信息传达出她对戏曲的钟爱、对绘画的执著、对舞台的遐思、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存二、三百个剧种之多,而在其中独占鳌头的京剧被尊为"国戏"。  相似文献   

13.
京根儿 《北京纪事》2014,(11):27-29
可能因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百姓的缘故,所以一直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希望把这最为普通的百姓生活传达给您一种普通的惬意与欣慰。认识刘老师还是通过一篇文章《电话里的爸爸》,文章中那位很会管孩子的"孩子王"便是她,一个热爱北京的北京老师。和我一样,她也是北京的根儿。小酱房儿胡同,儿时最珍贵的记忆听说我经常写关于北京文化的散文,她找到了我。  相似文献   

14.
在创作理念上专注于写作本身,这使颜歌能够避免外界名利的干扰而专注于写作的探索,不断地开拓出新的创作路数。在她日益成熟的技巧中,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用"空灵飘逸"的语句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来满足读者和自己情绪宣泄的需要,而更多的是在小说的形式探索中开始着手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作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词话》,潘金莲的形象虽逐渐丰满而细致,地位也随之提升,但其"滥淫"的基调却始终没有改变。其实她之所以背负该罪名的成因有三:其直接原因应归结于她自身"爱与性的缺失",间接原因为创作主体有意识地传达自身偏见,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男性话语权统治下的社会环境对于性别定位作用的结果。这三种原因共同造成了潘金莲人生的悲剧,而非其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不容乐观的现状,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开设了《文学与人生》公共选修课程。以"在文学中感悟选择审美人生,在人生中体验欣赏文学美丽,构建审美人生"为课程理念与目标,《文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学与人生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的人生解读"两大板块,透过文学洞悉人生,通过文学指导人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彰显文学的形象生动性,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拓展文学对生活的指导功能,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审美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平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可她成天欢声笑语,满脸阳光,看起来总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似乎一天到晚没什么不愉快的。有人问她如何才能做到一直那么开心。她笑嘻嘻地说,其实自己有个秘诀,那就是在心灵深处设置一个"缓冲间",把那些烦恼的、不愉快的事情,一古脑儿地存在这个"缓冲间"里,时间长了,这些不快的事就渐渐被淡忘。到最后,所谓的"事儿"干脆蒸发了,一笑了之。她用这个心中的"缓冲间",成功地过滤了许多烦恼,人自然如春风拂面。"缓冲间",原本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医疗场所或某些工厂生产重地,在物流传递或者医疗过程中专门设立的一个空间,可以起到防止交叉污染,隔离污染源的作用。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试问一个人一生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有谁没有遇到过坎坷,碰到过困难?工作、生活、婚姻和家庭,都可能有一些痛苦与烦恼淤积于心,倘若我们背负心灵重担,就会陷入阴霾,郁郁寡欢,不知不觉丧失了生活原本的美好与生命的多姿。只看到别人生活中的美好,却漠视了自己的长处,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失去了领悟与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实,我们只要稍稍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理念,在心灵深处,为自己设置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缓冲间”,就可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悲观、不那么沉重。当人生的路上你跋涉得太累时,就把那些不快的人和事统统装进去,犹如一道屏障,把它们和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温馨的记忆阻隔开来,把我们的痛苦和烦恼都抛得远远的,不让它干扰我们愉悦的心境。这样轻装上阵,就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一切。当烦恼被过滤,痛苦被冷藏,这才发现,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过,原来沿途的景色这么美,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轻松前行。  相似文献   

18.
尚海 《华人时刊》2010,(6):84-85
马晓旭,一位美丽的北京女子,高高的鼻梁,大大的海蓝色眼睛,渗透着温柔与善良,金色的长发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芒。她喜欢海,喜欢冲浪,马晓旭说:"四年来,我之所以能够在英国生存下来,那是因为,汹涌的浪尖上舞蹈着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薛立永 《山西老年》2012,(10):30-31
66岁的叶德娴曾是香港粤语流行歌手,对内地观众来说,大家最熟悉她的可能还是银幕上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她年过花甲之时,在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凭借电影《桃姐》摘得影后桂冠。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顷刻风光璀璨之后,她马上以平常心对待这份人生辉煌,就如她说的"人不能老在云端里行走"。如今,经历过人生繁华的她依旧过着随遇而安、泰然淡定的生活。她甚至在家中用奖杯来挂帽子,如此淡泊超脱和荣辱不惊,不愧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抉择。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叶德娴早在1969年便进入歌坛,经过老师调教,她那沙哑的声线和略带爵士味的唱法,很快受到歌迷的喜欢。1980年,叶德娴结束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开始全身心投入演唱事业。1981年,她的首张个人专辑《星辰》终于发行,到1987年间她一连发行了八张个人专辑,其中翻唱歌曲《明星》成为代表作。歌曲《边缘回望》因描写一个自杀者在自杀前的心理状态,开创了香港流行音乐的先河。唱歌的同时,她亦接演不少电视剧和电影,她擅长演底层人物,各种类型片都有所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