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西南交通大学曾经为越南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如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友,越南计划委员会主任杜国琛,越南交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阮廷现,越南河内交通大学校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黎贵安,越南交通部设计院院长陶春林等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2.
越南学即越南研究,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知识层面的广泛性、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和超越国界的世界性.中国的越南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没有越南学概念,越南研究的事实却是存在的,其史料价值不可否认.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越南学研究范围扩大,队伍有所充实,诸多老中青学者赓续光大优良传统,注意引进新观念新方法,使中国越南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日南国》2010,(5):91-91
鱼露,并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种越南人喜欢的佐餐调料。您可别小瞧这碗黄褐色的蘸料,它可是越南妇女身材窈窕的“秘方”。据说,鱼露相当滋阴,妇女若长期服用可永葆青春体态。因此,在越南,它深受妇女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大丰台 《21世纪》2001,(8):26-27
2000年9月初,广西师范学院又迎来了一批外国留学生,来自越南的阿娴就是其中的一位,可她的身份形 象与全校的大 学生截然不同 ——她是一位正在中国上大学的尼姑。在俊男靓女云集的校园里,阿娴一身婆娑的尼姑装束和剃得精光的脑袋一经出现,便格外引人注目。 清贫出身想出家 阿娴俗名叫黄氏娴,法号“话 ”,老家在承天省顺化市富禄县富强村,出家后到了承天顺化市的妙严守。顺化是越南历史上的黎、阮两朝古都,文化名城,相当西安之于中国。 越南是一个佛教的国家.80%左右的人都是信佛教的,而顺化作为历史名城,大大小小的寺…  相似文献   

5.
6.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性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惟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妹”。我请教越南一位老资格的翻译家:越南高层人物之间也像老百姓这样称兄道弟吗?他说都一样。在越南只要一提起胡志明,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称呼“胡伯伯”,或只叫“伯伯”。有一回,他给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当翻译访问中国,在天安门广场向英雄纪念碑献完鲜花之后分头活动,秘书长就在英雄纪念碑前大声宣布:跟五哥去的往这边来,跟八哥走的到那边去。陪同的中国领导人听得一头雾水,其实“五哥”就是书记,“八哥”就是总理。  相似文献   

7.
历代书目中著录的专记越南及越南传入中国的文献 ,其数量达百余种 ,但这些作品很多已经佚失。在古今书目及相关典籍的基础上 ,理清此类文献的历史分布、存佚、相互关系等基本情况 ,并简要阐述它们的价值。希望以此为研究越南的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文献线索。  相似文献   

8.
中越互联网发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各有特点,两相比较,各有长短.就互联网基础资源而言,中越两国IPV4地址资源均严重不足,但越南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高于中国,平均网络速度也高于中国.就网民而言,越南网民少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也低于中国,但两者的增长速度均快于中国;中越两国网民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都以学生居多,但...  相似文献   

9.
[提要]在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中,电视剧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指标。因地缘关系、文化接近性等原因,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一度受到追捧,但因越南全球化发展、文化折扣、日韩美剧的竞争以及政治原因,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也遭遇一定的瓶颈。通过多月的集中田野调查与驻地体验,对越南不同类别群体、组织进行走访和资料收集,将越南民众对中国电视剧的文化接受和消费进行阶段划分、特点分析、状态描述及根源剖析,并在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未来进一步以电视为媒介做好跨文化传播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它对越南古代汉文诗的产生、发展及其形式和内容等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国历史、文化交融以及越南崇尚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文学审美心理而导致的结果.越南汉文诗在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不断创新,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越南独立运动、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是近代东方民族反帝独立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越南和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融为一体,组成了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对越南和韩国独立运动的援助,不仅公开化而且其规模和力度也大大扩展和加强。然而越南和韩国独立运动在援助体系、活动领域以及与国内独立斗争的联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并由此导致了不同的影响和后果。  相似文献   

12.
蒋子龙 《社区》2013,(2):40-40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越南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中国——东盟关系稳健发展的背景下,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将进一步深化,也将推动学界对越南语言政策的研究。中越两国在语言政策制定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越南语言政策对中国语言政策,尤其是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南国》2010,(5):47-48
一、签证须知根据1992年3月15日中越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中国公民持有效外交、公务、因公普通护照及其使用同一本护照的偕行人入境、出境或者过境越南时免办签证,停留期为30天,如需延期,须由越方接待单位提出申请,在越南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办理。  相似文献   

15.
越南自10世纪建立大越国后,便开始接受中国儒家学说,建立文庙。至陈朝时,更开科取士,以儒家经典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以中国官方所推崇的程朱学说为依归。其中《春秋》的夷夏之防和朱熹《通鉴纲目》的正统思想,对越南史家有深远的影响。越南史籍的正统论,其作用在分辨正闰,又采用汉族政权惯用的中国以自称,以否定明朝的天朝和正统地位,将居天下之中的中国观念据为己有。可见中国古代的华夏与四夷观念,对周边民族有深远影响。中国周边的国家互相仿效,中与外、华与夷的概念在国与国之间变得模糊和混淆,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因素而转换。越南虽然在文化上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但在政治上却对中国政权有所谴责,对政治和文化的归属有不同的立场。同时,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观和文化优越感,虽然称其周边的民族为蛮夷,却又不能接受别人称自己为夷,以致在与中国交往时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6.
桂客 《今日南国》2006,(15):21-21
随旅行团去了趟河内。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冲积平原西部,距下龙湾约180公里,人口300多万,是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内给人印象最深的有四大怪: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中国东南亚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国-东南亚经贸研讨会”的会上,越南贸易研究院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涉外思想中,宗藩关系是处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系的基本模式,为汉文化圈各国所效仿.越南自古受到中华文明的熏陶,将这种以“华夷秩序”为核心的宗藩关系理论应用于对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形成所谓的“越式华夷秩序”为核心的亚宗藩关系.这一涉外思想对越南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越南历代封建王朝所遵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思想和文学三个方面。在越南文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中,这些影响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佛教、道教等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的影响,则贯穿了整含越南文学的创作进程。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探寻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