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8):20-22
8000年前的骨笛 在河南省博物院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只约有8000年历史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有房基、陶窑、墓葬及数千件遗物,其中带有契刻符号的一批甲骨及16枚骨笛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1986年,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一支骨笛,经专家研究鉴定、修复、测音、演奏,证明了它是中国远古时期最早的乐器之一。证明中国音乐的历史和乐器制作史,距今已有8000多年,同时还证明了8000年前中国音乐的构成,不仅有5声音阶、6声音阶,还有7声音阶,把中国7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对推动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村,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堆积厚度2米左右,叠压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5个,距今约7000年。 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近年来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20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345座,出土遗物1000多件,主要为陶器、骨角器、  相似文献   

4.
安澜 《新少年》2023,(5):40-41
<正>今天的奇妙博物馆热闹非凡,原来国宝们正在举办夏季音乐会,一起感受古乐团带来的惊喜吧!华夏初音回响千年各位听众好,我是贾湖骨笛,顾名思义,我的籍贯是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我的材质是丹顶鹤翅膀位置的尺骨。我出生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等等,我要叉会儿腰,太值得骄傲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家族重现人间,  相似文献   

5.
略论河姆渡文化方酉生河姆渡文化以河姆渡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长几下游的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遗址发现于1973年,经1973年至1974年、1977年至1978年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发现有陶、石、骨、木、玉、漆器等重要遗...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一年八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和广东省博物馆彭如策等同志,对广东封开黄岩洞洞穴遗址作过首次调查,发现了一批石器及动物化石。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八至二十五日,我与广东省博物馆朱非素、封开县博物馆邓增魁二同志,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和发掘,在洞厅及支洞内三处不同部位,出土石器七十余件及少量动物化石;在清理洞口左边的堆积中,除见少量石器和动物化石外,出土了两个晚期智人头骨化石。这是我省继“马坝人”的发现之后,在考古上又一次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闽侯昙石山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认识这个地区原始文化的面貌,探索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都有其重要意义。遗址先后曾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近1000平方米。除第七次外,历次发掘的报告(简报)都已发表,有的同志对它出土的陶器,还进行专文研究。这都为我们进一步探析它的文化性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仅在这个基础上,对它的文化性质及其文化命名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河姆渡文化以河姆渡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遗址发现于1973年,经1973年至1974年、1977年至1978年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发现有陶、石、骨、木、玉、漆器等重要遗物多件,并发现大量的稻谷和一大批带榫铆结构的木质建筑构件,以及一口水井和20余座墓葬等。由于这些遗存具有时间早、文化内涵新颖等特点,因此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河姆渡遗址的发掘,是考古发掘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使人们认识到长江下游,同样有年代早到7000年以前的原始文化存在,而文化面貌却与北方中原地区迥异,这说明我国古代原始文化的产生是多元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长江流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9.
1989年10月23日到11月14日,云南省博物馆古人类研究室、玉溪地区和江川县文管所联合发掘队对江川县路居乡上龙潭村甘棠箐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中出土了石,骨制品上万件(其中石、骨器上千件)及十多种与产元谋猿人化石动物群时代相当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云南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出土材料最多的一次发掘,所获材料对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6年4~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嘉兴市东郊约15公里的大桥乡南子村南河浜遗址(图1)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崧泽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一处,清理墓葬96座,房屋7座和  相似文献   

11.
枣树沟脑遗址继2005年调查和2006年、2007年两次大规模发掘后,2008年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两组建筑基槽和用婴儿奠基的现象,以及先周时期的壕沟、房址、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有些遗物为前两次发掘所未见.枣树沟脑遗址先周时期遗存面貌复杂,与周边文化联系密切,其居住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暗示着此地文化交流很可能是伴随着频繁的人群流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六年,中山大学历史系部分师生受石湾镇委的委托,与佛山博物馆、石湾陶瓷研究所的同志一起,对石湾附近的贝丘遗址和古窑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对河宕旧圩(位于大帽岗东)的贝丘遗址进行了重点试掘。一九七七年冬至一九七八年春,广东省博物馆和佛山市博物馆,又联合对河宕旧圩遗址进行了发掘,在这个遗址的约一万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了七百五十平方米,清理了七十七座原始社会墓葬,出土陶片共约三万片左右。这些调查和发掘,提供了有关石湾陶瓷历史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85年5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同志在江苏太湖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年12月,有关单位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制品五千余件。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上的空白,把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人类历史从新石器时代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因而被列为1985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想从对出土文化遗物及遗址古生态环境的分析,来初步探讨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祖先在太湖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情形。一、文化面貌三山岛正式发掘出土和登记的石制品有5263件,其中包括加工成型的石器工具、生产坯件的石核、石片,以及丢弃的废片碎屑等。遗憾的是,除了石制品外没有发现其他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4.
最近,宜黄公路仙江段考古队在江陵县境内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这在我国南方属首次发现。位于荆州镇郢北村鸡公山取土场的旧石器时期遗址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目前已发掘400多平方米。此处遗址包含有两个文化层,上层为20多厘米厚的旧石器晚期(即最后冰期)地层,距今约2万年,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八年夏天,我们在整理旅顺口区铁山公社郭家村遗址发掘的文物资料过程中,又从过去在长海县考古调查采集的文物里,发现广鹿岛的吴家村遗址出土的陶片。有的同郭家村遗址下层出土的陶器,在器形上、纹饰上都很相似,因而引起我们对长海县各岛贝丘遗址的注意。一九七八年九月,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派同志前往长海县几个大岛再次进行了调查,确定发掘地点,于十月至十一月,会同长海县文化馆,在县革委会领导下,组成了考古发掘队,先后发掘了大长山岛(公社)的上马石、高丽城山遗址、广鹿岛(公社)的吴  相似文献   

16.
一发现概况一九七四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东南一公里梨益沟西岸断崖上发现的许家窑遗址,是我国多年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分布面积最大、材料最丰富的一处遗址。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七年两次进行大规模发掘,共发现人类化石十余件,石核、石片、石器三万余件,一批骨、角器;还发现了十六属二十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驼鸟和大量软体动物化石。遗址中的文化遗物和化石,主要发现于灰绿色和灰褐色的粘土层中。许家  相似文献   

17.
长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长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20~1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引人瞩目,长沙南托大塘遗址就是湘中地区相近于大溪新石器文化的代表,距今约7100年。长沙腰塘遗址和浏阳樟树潭遗址则分别是5000年前屈家岭文化和4500年前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典型,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长沙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纹饰之精,居我国南方之首。宁乡出土的商代乐器大铜铙比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1000余年,11件铜铙组合起来,至今还能演奏出清脆的乐曲。  相似文献   

18.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息器、妇息与息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分别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两次在河南省罗山县蟒张一带进行发掘,共发现商代墓葬十七座,出土有铭铜器三十二件。①其中最多的是带有  相似文献   

20.
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200—7000年),出土有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闪石玉制玉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玉料和玉料来源的研究和探讨应该要求向纵深发展。既然“兴隆洼文化玉器是东方玉文化的源头”1而红山文化(包括良渚文化)“在中华文化与文明起源和形式过程中,都绝非配角”2,那么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料、玉料(包括绿松石等)来源和来源方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一、兴隆洼文化玉料来源(一)内蒙古地区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于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因称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遗址1983—1994经过7次考古发掘,出土有世界上最早的2件白玉?,距今8200年,玉质为闪石玉,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来源方式尚不清楚。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敖汉旗兴隆沟遗址(位于宝国吐乡兴隆沟村),在4号居室墓出土2件?,在7号居室墓出土1对?,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来源方式尚不清楚。1976年,在敖汉旗大甸子乡旺兴沟出土一件匕形玉佩饰,长6.5、下端宽1.2厘米,玉质为闪石玉的黄白料,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