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非 《老友》2014,(7):32-33
"16年前,乌克兰姑娘娜佳嫁给了河南小伙子赵鹏,成为当地人眼中的洋媳妇。7年前,丈夫不幸去世,但她并没有离开这个家,而是独自抚养3个孩子,照顾公婆。一个洋媳妇只身留守,苦心操持,大爱不是传说……丈夫去世,洋媳妇毅然选择坚守赵鹏家住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中街村。1995年,赵鹏高中毕业后,远赴乌克兰留学。在大学校园里,赵鹏结识了一位乌克兰姑娘杜拉维茨·娜佳。娜佳比赵鹏低一届,巧合的是,娜佳和赵鹏同岁,两人均为1976年7月出生,可谓缘分不浅。  相似文献   

2.
小非 《山西老年》2014,(3):30-31
丈夫去世,"洋媳妇"选择毅然坚守1995年,赵鹏高中毕业后,远赴乌克兰敖德萨食品工程学院留学。在那里,赵鹏结识了一位乌克兰姑娘杜拉维茨·娜佳。娜佳比赵鹏低一届,巧的是,娜佳和赵鹏同岁,都是1976年7月出生,两人很快相恋了。1998年秋天,23岁的娜佳跟随赵鹏,从遥远的黑海岸边,来到了河南新乡。在老家的农舍里,赵鹏和娜佳举行了简朴、庄重和热闹的中式婚礼。  相似文献   

3.
洞房花烛夜,丈夫因涉嫌抢劫被警察带走,几个月后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新婚妻子不离不弃。第一年,她在丈夫服刑监狱所在地艰辛打工,为丈夫筹措参加电大学习的学费;公婆有病后,她回到夫家,一边当代课老师一边服侍公婆……  相似文献   

4.
丁宁 《新天地》2016,(4):28-29
丁老师:您好! 我最近心里很烦,您能不能帮我排解一下.我有个胆子很大的女儿,也是我们家读书最好的一个孩子.她上完高中,就离开家到城里打工了.几年以前,我想办法把她找了回来,让她和一个在外面当兵的人订婚,我想让她有个归宿.她一百个不愿意.她在门上留了个条子,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就又走了.  相似文献   

5.
压岁钱     
我到了念初中的时候,奶奶他们在过阴历年时照例给我塞红包,这压岁钱一直给到上高中、参了军,才没法儿延下去。我们家乡的习俗,成人后能独立生活的晚辈也应给父母和公婆压岁钱,因而压岁钱的意义呈双向性:上辈对儿孙有养育之责,下辈对父母有  相似文献   

6.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7.
养育子女对人们的社会网络资源具有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通过使用JSNET2014数据发现:第一,养育孩子会改变父母日常社会网络资源的质量,对于女性而言,未成年子女越多,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但是餐饮社交活动越少;对于男性而言,未成年子女越多,其社会网络资源的异质性越强。第二,养育子女会影响父母在职业领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父母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是,养育3岁以下的子女对父母的职业网络资源均有负面影响,既会减少父亲与同事、客户的网络资源,也会减少母亲与同事的交往;不同的是,养育3岁以上的子女对父亲的三类职场网络资源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亲与同事、领导和客户的网络资源均有显著负向效应。第三,对于学龄期父母来说,养育孩子使得母亲的社会交往转向了“以孩子为中心”,母亲与孩子老师、其他家长的交往要明显多于父亲。  相似文献   

8.
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东汉许慎从“孝”的造字起源上的解释。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一个人心中要常有父母,就是“孝”。并且,心中要常有父母不是抽象的,它包含有诸多具体的内容。一是不忘养育恩。一个人的血肉之躯来自父母,长大成人也主要靠父母抚养。所以,不管他(她)长到多大岁数,也不管他(她)担当何等重要的职务,都仍是父母的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绝对不能也不应该忘记的。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心中常有父母,自然会想方设法去孝顺父母。二是经济上供养。凡儿女都有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老伴的爱     
几年前,我因患肺心脑病,二氧化碳潴留于脑髓而昏死过去,经医生大力抢救,苏醒过来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充满欢愉挂着泪珠的脸庞。这脸庞,恰似红彤彤的夕阳,给我带来生的欲望和战胜疾病的力量。她就是我的老伴朱茵。我们是1957年结的婚,屈指算来,整整45个年头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孝敬公婆,抚养3个子女,不愧为贤妻良母。我因职业关系,经常下部队采访,到外地体验生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默默地承受着沉重的家务负担。人到中年,孩子幼小,父母年迈,敬老抚幼,处处周到。每当我伏案写作时,烟不离手,有时她见我手里的烟…  相似文献   

10.
肖守渊  郑南昌 《老友》2009,(5):27-27
谢美媛出生于1967年,因家庭负担重,小学毕业后,她主动放弃学业,在家干家务和农活,为父母分担一份辛劳。她20岁时嫁到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瑞洁村王兵齐家。她主动包揽了全部家务,对待公公婆婆胜过自己的父母。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更是公婆的好儿媳。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07,(2)
一直到现在,我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很不一样,总有一种客气的成分在里面,我知道那是由于从小就离开他们的缘故。自幼和父母天各一方1958年夏天,在水电部工作的父亲邵蔷生被抽调去贵州支援三线建设。母亲鹿秀忠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商业部的工作,随同父亲前往贵州,5个孩子带走了3个,8岁的我留在北京。我今年56岁了,可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还不到10年。  相似文献   

12.
北国春色 《社区》2008,(27):26-27
本刊在8月下刊登了“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一文后,收到了名为“北国春色”的读者来信。她在信中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父母为孩子不惜重金养育的现象。我个人向来反对这种盲目花费的行为;并非我家的生活困难,而是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孩子三餐吃好、身体健康,不必过多破费。在我的这种“节约养育”下,我的两个孩子健康、聪明。我想将我的经验与广大《社区》的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育目标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多重对应关系。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各养育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将养育目标分为传统型养育目标、经济型养育目标和新型养育目标。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传统型目标和经济型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新型目标,但是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达到专科及以上时,则不再影响家庭养育目标的选择。根据结论,建议增加中低学历人群的教育投入,促进中国家庭养育目标向更高层次转变。  相似文献   

14.
孩子胖点是可爱,但也可能就此为一生的健康种下恶果中国今年迎来了第四次生育小高峰。2007年是金猪年的传闻让许多年轻夫妇仓促地成了父母,如何养育孩子就成了接下来一年的大难题。传统的养育观认为孩子应该尽可能地摄入营养,胖了也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现在.这一观点就有点  相似文献   

15.
案例:琳琳还有一个月就要大学毕业了,父母给她在老家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回老家似乎成了定局。交往两年的男朋友,也已经在上海找到了一份见习工作,而且很喜欢这份工作。这段时间,男朋友一直在挽留她,让她不要回老家,和他一起留在这个城市、一起奋斗。琳琳很矛盾,一边是父母的安排和期望,一边是两年的感情,如何选择呢?如果回老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应该会是很安逸的生活,但是男朋友不会跟她回她家所在的小城市;两年的感情,充满浪漫和幻想的初恋,美好的一切或许都只能放在回忆中。如果不回老家,留在这个大城市,她至今也找不到好工作,微薄的工资要养活自己还要租房,可以想象生存一定很艰难,更别想在这里买房、安家,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了。要是自己回老家工作,男朋友留在这个大城市拼搏,分隔两地,这段感情还能维持吗?还有可能和男朋友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吗?分居两地的生活会幸福快乐吗?这一切都让琳琳非常焦虑、烦躁,做什么事情都没兴趣,对男朋友的感情也忽冷忽热,很是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相似文献   

16.
智商与贫困     
美国社会科学家、“下层阶级”的发明者默里(C.Murray)说;“请想象一下下层社会中的一个妇女,她没有丈夫,但有两个孩子。当她到酒吧去喝杯啤酒时,她就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我们必须说,有孩子而不在感情上、智力上和经济上对此负责,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0~3岁婴幼儿父母的养育压力类型与养育指导需求,采用养育压力量表和养育指导需求问卷对745名婴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婴幼儿父母养育压力的总体水平偏高,尤其体现在幼儿教养、外界环境、生活调适三个维度;婴幼儿父母养育压力可划分为低压力型、中压力型、高压力型三种潜在类别,中压力型父母占比最高,高压力型次之,低压力型父母占比最低;三类父母在最小子女年龄、与子女关系、居住地、主要照料人、家庭月收入、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养育指导内容与指导形式上,三类父母既有共性需求,也有差异化需求。为缓解婴幼儿父母养育压力,建议父母自身加强养育知识学习,提前做好养育规划;家庭成员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政府为家庭早期教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媒体关注     
《社区》2009,(5)
媒体关注·社区关键词在宁波市首个外来人口社区——北仑新碶街道银杏社区,有10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选择留在宁波过年。山东籍新市民李秀娟把父母、孩子全部从老家接到了北仑,全家十口人第一次在异乡过年。她边给女儿扎辫子边石契  相似文献   

19.
年近花甲的老伴,孝敬公婆有目共睹。婚后三十多年来,虽家庭经济不宽裕,但每月领到工资,她都催我寄钱给公婆,孝心雷打不动。我曾主张给父母、岳父母的汇款要一样多,可她不同意,而且态度很坚决,理由是她父母拿工资,经济条件比我家好。有时候,我的父亲前来小住几日,她总要特地买些荤菜招待,饭桌上还专挑好的往老人碗里送;我每次回乡,她也总让我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给他们。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想将旧衣服旧鞋帽统统“下放”给爸妈,没想到又与她发生了争执。“年岁大了,吃饱穿暖就行。”“爸妈含辛茹苦到现在,让他们穿穿新衣,心里不也得个…  相似文献   

20.
执子之手     
轰隆一声,天塌地陷。地震发生的时候,四川安县雎水道禧村的文友会正走在去割猪草的路上。她回过神来就马上往家冲。到家一看,房子已经塌了,所幸公婆无事,两个上学的孩子也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