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洲拓植公社”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百万户移民”国策和全面侵华的需要而设立的。“满洲拓植公社”是由日本和“满洲国”政府合办的具有国家政权性质的现地移民侵略机关。它承担着日本移民用地的掠夺、经营、管理、分配、资金贷付、助成设施等任务,总揽日本移民现地的一切权力。“满洲拓植公社”在其存在期间,为获取日本移民用地,对中国东北的土地疯狂掠夺,对日本移民各项事业的助成不遗余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得力助手和“别动队”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伴随着移民政策从初期的“武装移民”转向“二十年百万户移民”,分村移民逐渐成为日本“满洲移民”的重要形态。山形县庄内地区的两市三郡作为一个区域而实施的移民计划,相对来讲规模极其庞大,被称为庄内型分村移民。从大和村的移民输送情况来看,庄内型分村移民为顺应国策,解决农业危机,制定的移民计划规模大,数量多,但从实施结果来看并未完成。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巨大狂潮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日本移民入侵分为武装移民时期、“国策移民”时期。两个时期的移民特点表现为军事性、强制性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满洲移民”政策的三点透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之后,为解决岌岌可危的国内社会矛盾,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防御、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构筑“新大陆政策的据点”,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日本秩序”,便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企图以此来壮大日本实力,形成日本人口优势,达到亡我中华,灭我族类之目的,实现永久霸占之野心  相似文献   

6.
日本水库移民安置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在长期的水库移民安置实践中,制定和完善了移民补偿的法律体系,建立了项目后期的融资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调整了移民安置模式等,探索和尝试了移民收入恢复的新方式,这些措施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但由于移民问题十分复杂,如何在水坝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减轻移民的社会影响,这都是日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库移民大国,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的水库移民安置经验,对于处理好移民问题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向美国大陆及太平洋岛屿的早期移民可以1908年君子协定为界,划分为1885年至1907年的劳务输出型移民与1908年至1924年的家庭定居型移民两个阶段,而导致日本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经济利益的驱使、政治避难、逃避兵役、移民机构和同乡亲友的诱导.美国的第一代日本移民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裔移民等少数族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与其军事侵略形影相随 ,同步升级 ;作为日本七大国策之一的“二十年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 ,使我国东北 80 %以上的耕地被掠夺。一部移民侵略史 ,足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殖民有功”的谎言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主义者为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侵略活动,其中以除队兵移民、爱川村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最典型。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的经营移民侵略事业,但终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日本向中国东北的初期农业移民招致失败,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移民理论和移民政策的狂妄性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移民大量赴美为美国西部的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很快就遭遇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19世纪末日本移民继而赴美,白人种族主义者"排亚"的矛头又指向了日本移民。随着排日移民法案的通过,日本移民大量进入美国之路也被堵死。在美国社会的排日运动中,部分在美华人虽然由于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而对排日运动持嘲讽的态度,但华人舆论的主流还是同情日本移民的遭遇,感叹本国国力衰微,呼吁中日两国移民共同携手对抗美国的"排亚"风潮。  相似文献   

11.
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试点”移民及其失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所有利权.为了防御俄国的报复,巩固和扩大在华势力,日本从1905年开始,到1931年为止,策划并实施了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试点”的侵略活动.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但由于日本资金匮乏无力投入,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差悬殊,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中国人民和东北当局的抵制、反对等原因,致使日本的“试点”移民侵略计划遭到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2.
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移民之众当推湖北,而湖北填川之民中,称来自麻城"孝感乡"者比比可见。对此现象古今不乏见疑者。本文以福主信仰事象的梳理陈述,试图破解"冒籍"之谜。  相似文献   

13.
非自愿移民牺牲更多的个人利益而换取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但他们在搬迁安置后存在着陷入生活困顿的现象。以"农转非"进城的自谋职业移民为研究对象,深入展示移民的生活现状,理清诱发移民困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口急剧增长,并由此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粮食问题。日本政府将向海外移民作为排解危机的重要途径。日本殖民主义者则打着"人口过剩"、"粮食不足"的幌子,对华逐步实施移民侵略,以达到其谋占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本“满洲移民”的农业经营问题,以弥荣村为例,分为以村落为单位的共同经营、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经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三个阶段,阐述了其农业经营形态的变迁过程,得出了日本"满洲移民"的农业经营活动是以武力为后盾进行的掠夺活动,是地地道道的侵略活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首要解决的是移民用地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关东军便煞费苦心炮制了一系列欺骗中国人民的所谓“移民用地整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移民用地取得”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以军事为后盾,依据所谓的“法律”,对中国人民的耕地进行廉价“收买”,强行“征用”,横征暴夺,疯狂掠抢,致使大批的中国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历经苦难,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榨、剥削和凌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对流动迁移人口的概念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将其统称为境内移民(简称移民)。从空间角度,将我国移民分为乡-城移民、城-城移民、乡-乡移民和城-乡移民四种形式,并对前三种移民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指出每种移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67%、20%~25%、10%~13%;通过定性研究指出每个移民群体的困境。并对城-城移民和乡-乡移民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需要关注城-城移民中的"老啃族"和"蚁族",为乡-乡移民的迁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付体昌 《可乐》2010,(8):50-50
2009年春,公司为了开拓南美洲市场,准备在巴西圣保罗设立海外办事处。我随董事长一行来到圣保罗。 圣保罗是国际大都市,地位跟中国的上海差不多。在最繁华的地段,有很多日本风格的建筑。日裔是巴西最大的移民族群,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20.
清代盛京移民与二元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治初年,清朝在盛京先后设立将军、内务府和五部衙门,形成一套旗署管理体制.顺治十年辽东移民招垦令颁布后,又设立奉天府尹衙门,增设州县,形成一套民署管理体制.雍正初年以后,由于移民不断迁入,旗民二元管理体制的矛盾逐渐突出.光绪初年,民人在总人口中已占绝对多数,民署管理权限随之而扩张,二元管理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因此,从乾隆初年到光绪初年,朝廷为此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其缓和旗署与民署的矛盾,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