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10月11-13日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大批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实质、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2年9月22日—23日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及《中国社会科学》等十余家期刊杂志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3.
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遗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递     
2006年7月20—21日,由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协办的“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哈尔滨市举行。这届论坛的主题是:“反思与展望: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湖北、黑龙江等地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学术月刊》应邀派代表参加。据介绍,“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将由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2006年8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天津市举…  相似文献   

7.
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思考和理论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8 8 3年 3月 1 4日下午 2时 3刻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的心脏停止跳动 ,1 2 0年后的同一时刻 ,“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一期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行。中山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叶汝贤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社科处处长梁庆寅教授为论坛致词。本次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的徐俊忠教授作主题发言。徐教授首先回顾了过去 80年来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的两种解释话语———“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4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长春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来自全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家学者,主要是19个马克思哲学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共1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提交正式论文共71篇。会议就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中西马”对话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高清海与当代中国哲学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11~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五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百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实质、历史进程、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基本经验、内在规律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下面将专家学者们的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7年10月中旬在苏州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130多人参会,收到会议论文67篇。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转向多样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研究者以单一视野、单一方式、单一路径思考问题的局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不同学术观点探索、争鸣的良好的学术氛围,而这一过程与中国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第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 ,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与会学者认为 ,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类解放寻找理性之路 ,马克思哲学是时代性与人类性的统一 ,是哲学理性与人类理想的统一 ;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而只有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哲学与一切旧哲学在表征、反映时代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上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质和精神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 ,它是立足现实、开创未来的思想源泉 ,因而一切从实际出发 ,让事实来说话的境界是马克思哲学最具时代生命力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 ,突出和弘扬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尤为重要。与会学者认为 ,把握和弘扬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 ,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 ,这只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必须立足当代社会实践 ,回答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实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 ,惟此 ,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会议的成果 ,特将本次论坛的部分发言举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丁海力 《学术研究》2003,(12):153-153
2003年10月27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办了第5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对“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明  相似文献   

14.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根据这个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理解为马克思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观点、学说与体系是不同的,马克思哲学本身也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观点和学说演变为一个严整的哲学体系,要经过新的整合和再创造。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哲学,无论在内容、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适应当代新的形势,这是摆在我国哲学界面前的一个极为严峻而紧迫的任务。在《论走出哲学回到哲学和发展哲学——对我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道路的反思之一》(见《江淮论坛》1988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说明了我们只有突破传统的面向过去的研究道路,而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那样,依据哲学是反思和哲学的发展是反思的深化的观点,不断地走出哲学,回到哲学,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2007,(2)
2007年1月18-19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和黑龙江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方法与进路”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会议具体议题为“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消费社会和技术社会”、“文化哲学与实践哲学:当代马克思宅义哲学建构的主要进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践焦点与理论视野”。此外,与会学者还就马克…  相似文献   

17.
王金福 《学术研究》2004,1(1):20-26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些方面走近了马克思哲学,在另一些方面又远离了马克思哲学。为了有利于说明问题,本文也引用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14日重庆市各高校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开展了一次自由的、生动的、开放的哲学沙龙活动。这次会议主要以西南政法大学王贵明教授的最近研究成果即“马克思哲学的彩绘化——对流行的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解释框架的评析”为主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与会的各位教授、博士针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自由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西方哲学的高峰,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研究德国古典哲学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突破口之一。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这既是马克思成长的思想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续、发展和变革。因此,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线索,以及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联系,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11-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