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玉华 《学术交流》2002,(3):130-132
科举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同时也对当时的文化、教育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黑龙江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过程的论述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龙江历史中的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吕肖奂  张剑 《阅江学刊》2010,(4):96-102
宋代的教育,可以说是围绕着科举考试的教育,而宋代的科举考试,又是对宋代教育的考察和检验。科举与教育,在宋代重文抑武的国策和社会风气中展开,而文学教育就在"人文性"极强的科举制度下普及到宋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考察明清时期的科举世家的形成过程,来窥见明清时期社会流动性的一斑。对于常州科举世家之一的恽家,以他们的族谱为主要的资料,实行统计性的分析。根据族谱的《世表》,把父子关系、个人属性表现在表格上。使用在表格上的数据,以Odds ratio来测定科举地位的继承率。其结果,关于地位继承,围绕科举合格者的祖父,父亲,母亲,姊妹各有独立性的影响力,尤其是母亲(包括她娘家人)和姊妹(包括她婆家人)的影响比较强。考察族谱传记等的记载。可以发现督课、家学等科举世家特有的文化资本与规范,母亲也在娘家承受过这些资本等,父母祖父互相补缺,完备家庭的文化环境,子女自然地体会到他们所属的文化。承受家学的女儿有机会跟地位比自己父祖高的家族结亲。在本家衰落的乾道时期,通过那些姻亲之间的教育援助,让本家人员返回到科第连绵的道路。可见对于科举世家的形成过程,女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观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宋代科举的研究,科举制度本身研究较多、较深入,其次,是关于宋代科举对社会的影响,即宋代科举与教育、文化、生活等研究也比较重视,成果日见增多.但是,对于科举的上游——宋代皇帝、政府,研究者却很少,尤其是宋代皇帝与科举的研究更少.下面分别论述述之,期以增进读者对宋代何以成为科举社会,两宋科举何以最兴盛、登科人数达十余万,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科举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明代科举搜检制度主要用于防范“怀挟”作弊,是在继承前代特别是元制的基础上,根据明代具体情况而设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乡、会试搜检官及军士的简拔、搜检方式及对作弊者的惩治等;该制对维护科举的公平、公正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制度滞后和执法不严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论元代的称谓习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高华 《浙江学刊》2000,(5):123-130
称谓是说话人称呼他人或自己使用时的名称,可以分为一般称谓、亲属称谓和人名称谓等。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过去很少有学者涉及的元代称谓习俗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13,(4):45-46
法国:退休女性互助养老位于法国巴黎郊区蒙特勒伊苏布瓦市(Montreuil-sous-Bois)的芭芭雅嘉(Babayagas)公寓,它提倡的养老模式,对于60至70岁身体较佳的“低龄老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3,(2):50-52
澳大利亚:谁在为澳大利亚老人提供服务澳大利亚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院所照料(Residental Care),另一类是社区照料(Home Based Care)。院所照料即机构照顾,是为一些由于疾病失去自理能力、亲人丧亡、紧急情况等原因,在家庭中得不到帮助、生活料理困难的老年人设置的。主要分为老年公寓(Hostel)和老年护理院(NursingHome)。这些养老机构以私立非营利机构为主,另外还有州政府举办的一些老年公寓和护理院。老年公寓的服务对象基本属于"自理老人和介护老人",是以生活照料为主,需要一定医疗保健。老人有一  相似文献   

9.
隋代是古代选举制度由察举迈向科举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隋唐碑志中所载科举史料,为深入研究隋代科举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梳理与解析墓志所见隋代科举语词,总结出其以复音词为主体,以贡、举、策、第等同一语素构成相同或相近意义词群的特点。其中大部分是承袭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乡举里选、荐举、察举制语境下所用语词,与此同时有旧语词语义扩大与引申、新语词产生的现象。研究隋代科举语词的涵义与特点,有利于加深对隋代选举制度变革的理解,对全面研究古代选举话语体系变迁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根据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等资料记载,孙逖家族六世凡21人科举及第,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家族。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众多家族子弟的成人成才为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孙氏家族成员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人脉关系则对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隋迄清,科目选士之法在中国绵延存在了1300年。比起两汉时期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官人法,科举制度所具有的重要特点是:读书士子不拘门第出身,只要籍贯无误、家身清白、未居父母之丧者,均可应考。上自仕官之家,下至寒之士,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家庭条件优裕者,固然最有中式的保障。家境贫寒者,倘若资质颖悟、勤勉好学,也极可能科场连捷,乃至擢巍科。这种带有竞争机制的制度,本来是利于激扬士类,奋力搏争,以期跻身仕途。但是,在清代读书人当中,又十分广泛流行着宿命论、因果报应说等神学迷信思想,认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  相似文献   

12.
称谓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籍秀琴人们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称谓,但若让人们给称谓下个定义,又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楚、记全面的。到底什么是称谓呢?古人认为,称谓就是供人称叫的事物的名称,如《后汉书·郎头传》云:“政易名号,随事称谓。”唐代刘知几...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三国志》书名,包括两个方面,即:陈寿所著《魏》、《蜀》、《吴》三书的总称及它们的单称。关于陈寿所著《魏》、《蜀》、《吴》三书单称,见于古典文献,或谓《魏书》、《蜀书》、《吴书》;或谓《魏志》、《蜀志》、《吴志》;或谓《魏国志》、《蜀国志》、《吴国志》。凡此三种。关于这三书之总称,盖也有三种:或称《三国志》;或称《国志》;或称《三志》。我以为,陈寿所著《三国志》,作为一部享誉中外古今的史学名著,素为研究者所重视,然于其书名称谓之演变,又历来存有歧说,故不能不一  相似文献   

14.
马丽 《浙江学刊》2012,(2):100-105
当前学术界出版了一系列汉语称谓辞典,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汉语称谓大词典》为分析对象,考察其在立目、释义、书证等方面的疏失,为称谓词研究和称谓辞典的编纂修订提供语言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俗语说 :“舒服不如倒着 ,好吃不如饺子。”可见 ,饺子曾是一般人理想的食品。饺子古已有之 ,而且名称各代有别 ,这从古代小说的描写中可见一斑。在被认为是宋人话本的《简贴和尚》中写道 ,皇甫松“只见一个男子托个盘儿 ,口中叫 :‘卖鹌鹑儿’ ,官人把手打招 ,叫 :‘买儿。’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 ,放在桌上 ,将条篾篁穿那个儿 ,捏些盐 ,放在客人面前……”吴晓铃、范宁先生《话本选》注云 :“儿———饺子。这里指蒸饺。”这就是说 ,宋代的开封 ,称饺子为“儿”。晚明时的《金瓶梅词话》第 16回上 ,“李瓶儿亲自洗…  相似文献   

16.
17.
清代科举在以经义为中心的总体框架下为诗赋考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这为<文选>在清代的接受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康熙十八年以诗赋为考试内容的博学鸿词科产生了巨大的"右文"效应,在这个历史机遇中.<文选>重新为举业群体所重视;到康熙中期,已经出现了"天下向风"、"家弦户诵"的火暴局面.乾隆二十二年开始的在各级考试中加试试帖诗的改革标志着文学考试的内容由制科走进常科;在此推动下,<文选>成为试帖诗考试的题库和人所争趋的举业宝典,<文选>的接受由此进入极盛期,历嘉庆而不衰.<文选>在清代刊刻和流行的基本情况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明皓  谭惠娟 《社科纵横》2011,(10):176-178
美国黑人称谓历经African、Colored、Negro、Black、Afro—American和AfricanAmerican等多次变化,常引起混淆。看似名称的变化,实则反映出黑人在美洲新大陆为寻求身份、塑造新形象而进行的不懈斗争,本文考察了美国黑人称谓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探讨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宫云维 《浙江学刊》2002,(5):185-189
宋人笔记中的科举史料包括唐、五代和宋代两部分 ,两相比较 ,有关宋代的科举史料要比前者更加丰富、全面。从史料来源看 ,前者主要来源于唐五代人旧籍、金石遗物等。后者则主要来源于作者的履历见闻 ,父兄师友相与谈说等。二者都有重复记载的现象 ,但都对有关史料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20.
许友根 《唐都学刊》2004,20(4):61-64
唐代科举实施“两都试” ,除了“京师米贵”以外 ,武则天的政治统治需要和“安史之乱”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两都试”期间录取的进士、状元和长安一地录取的进士、状元并无区别 ,有学者称“两都试”录取的状元为“分场榜首” ,虽有新意 ,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