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早晨的奇迹     
我登上南去的151号公共汽车时,太阳正朗照天空。但是,冬天的芝加哥正处于最没生气的季节——树枝干枯、稀泥满地。来往的车辆都溅满了泥水。车子行进了数英里,经过风景秀丽的林肯公园,但是,没有人抬头去看窗外。乘客们都穿得笨重如牛,我们都拥挤地坐在一起。在单调乏味的引擎声和窒息燥热的空气中无声静坐着,没有人说话——这是芝加哥人坐车时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尽管我们每天都要碰见这些同样的面孔,但我们都习惯于把自己藏在报纸的背后。此举包含的象征意义令人吃惊:紧挨而坐的比邻硬用那一张张薄纸,在彼此间制造了天涯。汽车进入“繁华一…  相似文献   

2.
善于刻画     
宋代画院考试画师,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师们以为这没什么难的,有的画一只小船系在岸边孤树下;有的画一只鹭鸶栖息在船篷上,使人感到四野无声,万分寂寞。可一幅幅都落选了。只有一幅,画一个船工坐在船尾吹笛。笛音引来了几只小鸟。此外再无一人了。“野渡无人”,并不是连船工也没有,只是说无人渡河。  相似文献   

3.
宋词中梅花意象的三种类型一、“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梅花的美人姿态。由梅花联想到美人,一是梅花本身具有清冷淡雅的美;二是从历史上的故实进行联想,如被引入咏梅词中的美人寿阳公主、王昭君、杨贵妃等;二、“孤标最甘冷落,全不许蝶蜂亲近”──梅...  相似文献   

4.
邢墨 《社区》2012,(23):6-6
从古到今,文人与书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他们读书、买书、著书、藏书,书是他们陋室里孤窗下心灵的慰藉,是可以倾心的伙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从不曾失落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临济义玄孤明与自信的禅学理论杜寒风关于佛性问题,禅宗临济宗祖师临济义玄从字面上直接述及的较少,但他明确承认众生有佛性。他说:“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岂不是明佛性?师云:荒草不曾锄。主云:佛岂赚人也?师云:佛在什么处?主无语。”①荒草不曾锄,是比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城市人,对现代文明之缩影的城市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认知,更有一种切入肌肤的体会。是也罢、非也罢、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你生活在城市里,总躲不过它。为此需要一种理解,一种冷静的判别,一种关于价值取向的定夺。本期推出“城市文化”栏目,集中编发一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研究城市文化的文章,以资评鉴。  相似文献   

7.
皎清的月光笼罩着整个大地,微风袭来,有些凉意。雾气把世界变得缥缈起来、我独自蜷缩在大柳树下,世界万物都沉寂了,惟有我内心永远无法平静。秋风过处也会留下一丝斑痕,又何况是一颗充满无奈、痛苦的心呢?懊悔化作无声的泪悄悄滑过。我后悔自己没有紧紧握住外公的手……  相似文献   

8.
咏秋诗漫谈     
唐无名氏有句曰:“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人唐庚《文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引)意谓久居深山里的僧人不知道去数日历计算岁月时令,但只要看见树上落下一片叶子,便知道秋天已经悄然来临。一叶知秋,语本《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相似文献   

9.
汉代社会福利诸形式包括对孤儿的抚养救助。执政者多有对“孤”赐帛、赐粟的政策,法律也有关照“婴儿无父母亲属”者的规定,民政事务中的“慈幼”原则也要求“养孤”、“矜孤”。当时民间对孤儿承担了一些抚养责任,而亲族成员的相应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无子的家庭也可以依照法律收养孤儿。这些情形都对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始“图画文字”和抽象约定符号属于“无声构形”,应定位于“无声文字”,即只可识而不可读的一种文字状态。其基本特点是“形、义、象”相结合,而不是“形、音、义”的组合。从“无声构形”到“有声构形”——即由无语音介质形式到有语音介质形式,是文字演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文字的本质在于记录、传递思维信息,这一本质由“无声文字”奠定。文字的有声化是对文字本质属性的优化,不是对文字本质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论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曾艳兵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仅由生自身来展示与证明,因为无论是怎样生,轰轰烈烈也好,默默无闻也罢,潇萧洒洒也好,苟苟营营也罢……“人都是要死的”。“即然存在着死亡,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见,死亡促使人类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女设计师     
无论是美女设计师,还是设计师美女,这个称谓注定是拗口的,因为既然是设计师,那么这个职业首先要求的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创造力,至于是不是美女实在不是什么要紧的问题,人们向设计师寻求的应该是“解决之道”,而非“授惑之人”。但偏偏设计师的职业又确确实实地聚集了这么多的美女,所以美女设计师也罢,设计师美女也罢,你都不能否认在这个让人感觉时尚的职业里,美丽和智慧并存是一道更加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也罢"有两种用法,一是单用,表示容忍或只得如此,有"也就算了""也行"的意思;一是两个或多个隔开配对使用,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考察"也罢"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情况,并讨论"也罢"虚化的过程与动因、"也罢"与"也好"的关系、"也罢"的语法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纵观5000年文明史,中华大地堪称百花竞艳、异彩纷呈的诗歌苑圃。诗人灿若繁星,诗作汗牛充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中国文化的宏伟殿堂,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共同辛勤创造的。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学史”也罢,“诗歌史”也罢,都只是汉语文学或汉语诗歌的历史。即使一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出的文学作品收入了“中国文学史”,但有的并未标出其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而且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15.
清末武侠小说《仙侠五花剑》最初作者署名为“海上剑痴”,后文献或云“海上剑痴”为《海上繁华梦》之作者海上漱石生(孙家振)者,亦有不少文献不曾指明“海上剑痴”究竟为何人,众说纷纭,迄今犹令人莫衷一是.实际上在《仙侠五花剑》序言、题词内容及与小说作者之关系中,已可大致推定小说作者究竟为何人.《退醒庐著书谭》《报海前尘录》《漱石生六十唱和集》等文献已经明确说明《仙侠五花剑》为海上漱石生所著武侠小说,而且其著作出版时间尚在其代表性小说《海上繁华梦》之前,且此时沪上时人著述武侠小说尚甚为稀罕.由此可见,“海上剑痴”即为海上漱石生.  相似文献   

16.
残霞西落,漫步徐行。秋风依旧,雁过无声。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脚下是茫茫的草色,整个空阔辽远的秋,演绎着一片繁华的落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人一生常常碰上些“偶然”。一个作者或一部作品也时与“偶然”结缘。照实说,拙作《月迷津渡》,这回能忝列全国首届报纸文艺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十四篇之一,确实大出所料。我认为,这纯属“偶然所得”。偶然也罢,幸运也罢,对我都无关紧要,倒是时有读者来信要求我谈谈写作体会,却使我感到为难。谈吧,着实惭愧;不谈吧,却之不恭。两弊相权取其轻,谈就谈吧。简单说来,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日胸臆有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万物的心     
每次走到风景优美、绿草如茵、繁花满树的地方,我都会在内心升起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这世界如此优美,如此青翠,如此繁华。我常觉得,所谓“风水好”,就是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所在。所谓“有福报”,就是住在植物青翠、花树繁华的所在。我们眼见一株草长得青翠,一朵花开得缤纷,这都是非常不易的事,要有好风水,好福报,受到美好心灵的照护,唯有体会到一花一草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我们才能体会禅师所说的“青青翠竹皆有精魄,郁郁黄花无非生灵”的真意——每一株竹子里都宝藏生命之光,每一朵黄花里都开满了智慧呀这我们所眼见的万象,看起来如此澄美…  相似文献   

19.
辽青 《社区》2010,(8):8-9
现代人把写诗文作书画的酬劳都叫做稿费,古人则称之为“润笔”。稿费也好,润笔也罢,不同阶层的文人,差距堪称悬殊,有一字一两块钱的,也有一字两千块钱的。  相似文献   

20.
阮籍幼年的“孤露”心态,与他崇敬女性的态度以及对曹氏与司马氏之间的依恋和背离具有潜在的一致性,其诗文创作中所体现的对儒、道文化的徘徊无适也与此有关。正是幼年“孤露”身世的独特性,造就了阮籍潜在的女性眷恋心迹。阮籍成长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促使了他依恋而又背离的“孤露”心态的形成一不即不离。这种“孤露”心态贯穿于阮籍成年后的政治态度、玄学思考与文学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