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金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国有银行对县域金融的“抽血机制”,经济运行中信用缺失等问题,制约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提出了设立金融监管机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非国有银行机构体系,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信用担保与保证制度;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以及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弱化的迹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县域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就业增加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商业金融机构和企业四方面论证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中来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作者为了探究金融支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县域经济的长期增长要依靠县域金融的支持;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及畅通无阻的传导机制有利于推动县域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研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探索福建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根据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必须相适应的原理,架构以县域经济新的发展方向为背景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货币资金是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根据相关的调研与考察,全国县域区域凸显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县域区域的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发展呈现不相匹配的现象,这正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的调研对象——黎平县,在黔东南地区来说,其金融环境相对较好,所以调研结果显示其经济发展势头比其它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这充分说明了县域经济要发展,改善其金融环境是有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指导下 ,从金融政策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县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以促进金融政策在县城的有效实施 ,促进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县域金融创新与西部乡镇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但我国目前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系统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相匹配。近年来,国有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实行集约化经营、撤并县域分支机构,更加弱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这种冲击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常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模式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正规金融组织为主要融资渠道,并组建地方性民营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增长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资源禀赋与初始条件的要求较低,适合于我国大多数县级城市;县城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民营金融的支持;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形式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深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西部县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应推进工业化,形成产业集群;建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创建良好环境,构建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虚拟经济、实物经济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其总体规模已超过实物经济。实物经济的发展、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 ,但当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物经济极度膨胀时 ,就会形成经济泡沫 ,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因此 ,及时研究虚拟经济的内涵及与实物经济、金融危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发展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目前,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观念滞后、产业定位不明确、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政策滞后、生产与生活方式落后。为此,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对县域与产业准确定位、创建新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环境、经营好县城。同时,还应处理好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主导产业与产业多元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具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经济—生态的重建,对西部贫困山区的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环境的改善涉及的是相对简单的生态技术,而真正复杂、难于解决的是在落后地区如何发展经济、摆脱旧体制和封闭思想束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改革发展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典型。其中 ,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我们研究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同时 ,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使西部作为中国 2 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支点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西部地区有地缘、能源、矿产、旅游资源等优势 ,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县级财政风险的出现,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县级财政风险的形成,既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因素,又有县域经济落后以及政府非理性的投融资行为等原因。防范和化解县级财政风险,要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县级支柱财源;规范政府行为;防范和控制县级金融风险;从存量上化解县级债务和赤字。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加快西部市场化进程。西部市场化滞后对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西部企业的国有化程度高、西部资源产品定价的非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三个方面。因此,加快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西部国有企业退出、西部资源产品定价的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第三部门对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功能优势和存在的制度障碍,认为西部县域第三部门的发育、策略的选择要受到它与县级地方政府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的影响,在目前县域制度环境下,第三部门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绿洲经济”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西部广大地区被沙漠、戈壁、高山覆盖,人们在彼此分割的绿洲上生活和从事经济活动,这里的经济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本文称这样的经济为"绿洲经济"。文章对"绿洲经济"的基本特征、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道路、经济区空间布局、城市化以及交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规模大、影响深,并且正在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国民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机遇.产业升级不能简单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应运用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同时以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20.
认为体制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而西部经济体制的创新必须在认清其体制的缺陷前提下进行.因而,在界定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程度的基础上,从所有制体制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创新、投资体制创新、企业体制创新、组织体制创新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思路和内容,并提出了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