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素芳 《学习与探索》2008,1(2):124-129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实质是劳动力商品平等交换的经济关系,包括劳动力商品在内的商品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公平分配利益的客观方式.只有深化政府改革,以确立商品所有者特别是劳动力商品所有者市场主体的权利为基点,建立、健全客观的市场交换和运行秩序,才能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市场初次分配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而有力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限制对外部经济的影响任喜真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及其运行形式,它是价格、供求和竞争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市场同时获得了实现形式,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通过市场运转和市场主体控制的所有权实现自愿交换。市场是交易者双方实现各自利益的唯...  相似文献   

3.
起点平等来源于现代社会人们对人人生而有别这一社会现实的道德反思。起点平等不推崇平均主义,它旨在减少或降低社会偶然性因素对人们前景的影响,给人们提供相类似的初始资源和发展机会,从而为他们展现同样的成功前景。起点平等也不反对竞争,它试图构建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应该说,起点平等是结果平等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不能保证起点平等的社会很难实现结果平等。起点平等维护了人的尊严和社会公正,它不仅要求保障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而且要求遵循正义原则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实现起点平等,市场无能为力,个人或社会团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政府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由政府自身性质和能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使中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与迅速变革的新时期,而且也使很多基础理论得到了深化。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首先,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它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的社会劳动物质交换方式,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意味着市场经济已从与自然经济对立的商品经济的低级形态,过渡到高级形态,它显现了市场经济的历史内容。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公正、正义、正当等概念相近似,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关系对待的范畴,它要求立意"公"的角度坚持"平"的标准去分配物质财富、社会好处,做到标准同一、一视同仁.因此,公平是公正与平等的有机统一.公平的伦理真义从主体和人格上讲就是推崇平等,从活动和交换上讲就是注重公正,从其交往和交换的原则上讲则是讲求互惠互利.社会主义公平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具有道义性的公平.这不仅因为它是建立在正义的社会制度之上,而且因为它是以正义和平等作为其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点的混合经济体制,它既尊重市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功能,同时,又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可以说,是竞争原理和计划原理、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混合并存的经济制度。实践证明,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里,并不是政府于预程度越低国民经济发展的就越快,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同政府的干预功能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自发调节机制同政府的人为干预有效地结合为一体,以保证整体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战后,日  相似文献   

7.
中德竞争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的本质就是竞争 ,现代国家的竞争法律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 ,它主要表现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方面的立法 ,其主要和直接的目的就是对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 ,以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 ,从而保护市场主体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所以 ,竞争法律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 ,被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称为“市场经济的生命和动力。”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德竞争法律制度略作比较评述。一、立法背景的比较由于对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所…  相似文献   

8.
罗思荣 《浙江学刊》2002,1(4):179-182
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是国家竞争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是竞争法内容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同时也是弥补竞争关系中法律漏洞和缺陷的工具。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政府的适度干预不是为了限制竞争,而恰恰是为了使竞争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充分地层开。竞争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因此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也适用于竞争关系。这些原则旨在公正地估量双方的利益,以谋求利益的调和。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分配,是各个市场主体在商品的市场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分配关系,是通过商品的交换价格而对商品所有者进行的利益分配.参与市场分配的前提是将劳动产品和服务以及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作为商品提供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价值规律是支配市场分配的客观规律.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和完全、充分、平等的市场竞争,以及超经济的行政权力退出市场分配领域,是市场分配得以建立、健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效率和平等的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西方国家不可能解决这一矛盾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万式是以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采取恰当的分配和再分配政策,用小的不平等导致效率的提高,用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大的平等。但是建国以来,由于我们犯有如下错误:将社会平等看成绝对平均;以牺牲效率来维持所谓的公平;否定收入分配受市场调节的客观规律;用非经济手段强制干预、割断、破坏平等与效率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也未能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成员收入也并没均等化。尤为严重的是,不能建立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组合与经济运行机制,导致经济效率极低。关于平等和效率问题,我国现在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是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就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和平等的两种意见而言,笔者的看法是:既承认交替关系,又可通过不充分竞争将其变成正相关关系,使效率和平等达到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制的效益价值目标的转变,起源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法律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法律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体制模式、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经济法制的效益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权利和义务的安排以价值得以最大量的实现方式进行,而当效益成为法律权利义务分配的唯一标准时,经济法学似乎无暇顾及传统的公平价值论。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兴起,源于社会平行价值的追求。市场经济虽然强调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但它的必然结果是资源财富分配的不等份。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对经济法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法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上,进行新的价值评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引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的,它要求各经济活动主体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从而要求各经济活动主体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以及实现利益的行为权力和客观条件。这意味着市场经济存在着客观的制度基础。简而言之,这些制度基础主要有自由劳动制度、自由企业制度和间接调控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自由企业制度。自由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制度基础。在自由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3.
面对市场经济趋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收人分配悬殊。社会贫困面扩大等问题,主管社会救助工作的民政部于1994年选择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应对。目前,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认识是把它作为一种维护公平原则的社会制度去弥补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所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社会公平制度是否应该考虑效率问题,以及如何在设计社会公平制度时考虑效率问题。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目标和理想社会行为准则中,是公平至上的,如儒家思想的“大同世…  相似文献   

14.
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的四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来巴置资源,通过市场来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间的分配,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实现经济均衡。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市场机制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经济学成果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托市场机制这Y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实现经济均衡,必须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第二,市场信息必须通畅、充分;第三,市场中有灵活的价格机制;第四,有充分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最高阶段及其特征程玉林李鹏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自从有了简单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就出现了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进而产生了市场。随着市场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市场逐渐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占居了主要地位,社会经济按照市场的内在要求运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经济基础的一次深刻转型。在劳动交换关系上是从国家统制的半自然经济转向市场配置的现代商品经济,在劳动占有关系上是从单一的、国家垄断的公有制转向以分散、独立的公有制为主的多元占有制。经济基础的转型决定了我国的道德观念形态必须重建。作者指出,我国原有道德观念形态的核心实质上是国家统制观念,主要倾向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服从国家统制的强调。其所造成的负面后果是社会成员中出现的依附人格和双重人格。文章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等不同社会利益的高度整合和集体精神的基础是契约性机制,是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对道德传统的继承和道德理想的坚持,都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不公浅论邓宁平张亚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自劳动差别而非经济特权的收入差距与社会主义按劳公配的公平原则是一致的,公平的分配反作用于生产,把人们本能的生存竞争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形成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的良...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产生于欧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在单一的劳动分工基础上联结起来的综合的生产过程网络,其基本经济规律是通过不断占有剩余价值而进行资本积累,这些剩余价值是通过原始积累、资本集中以及不平等交换等积聚起来的。它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包括主权和殖民地“国家”在内的国际体系。这一国际体系中的某些国家,在经济上从来就不是自主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地区加入了世  相似文献   

19.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中被异化为性别歧视,使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带来了多元的消极影响。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能力及优势,适应了社会劳动岗位的不同需要,而一旦劳动者没有个体的差异,没有能力的高低之分,没有优势和劣势的区别,反而不能适应社会劳动岗位的不同要求,因而以性别和个体差异为由而给予差别对待是没有法律、道德和理论的正当性的。平等权是自然权利,是公民的资格权,是国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剥夺的权利,而这个资格又是主体人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各种活动的前提,丢掉这个前提则实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都将失去任何可能性。为推动我国性别差异和就业权平等的协调,应在理念引导、经验借鉴和制度建构相统一的思路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