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新能源车辆的应用现状,估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6~2010年的公路交通碳排放量.分析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具有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良好基础,也有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实际行动,但交通低碳发展还面临着居民低碳意识淡薄、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造成交通拥堵、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挑战,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减排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低碳交通发展的理念和机制、基础设施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汽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汽车需求量今年将达15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达1000万辆,预测我国轿车的保有量/需求量,到2000年为600万辆/140万辆,到2010年为2000万辆/400万辆。预计到200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50万辆到300万辆,将发展为支柱产业。到2010年,我国将发展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届时,我国的汽车年产量将达到500万辆,其中,一汽集团  相似文献   

3.
宗巍 《21世纪》2010,(11):32-3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经济发展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应爱斌日前表示,汽车工业既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高消耗、高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200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双超1360万辆,汽车总保有量已经突破7000万辆,按照每年大约7%的报废量,仅报废汽车的重量就超过700万吨。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指出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厂点多、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应坚持在开放中求发展、把汽车工业作为具有战略性作用的重要产业去发展的思路,并探讨了发展汽车工业应制定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对中国汽车保有量预测的研究很多,但由于各种假设不同而偏差较大。组合预测方法的出现,结合了不同预测方法的优点,提高了预测精度。文章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将其增长期划分为三个阶段,低速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平稳增长期,以此指导灰色预测合理选取数据,对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进行短期预测。该预测方法只涉及市场最大汽车保有量的估计,尽可能地避免了传统预测模型中预测参数选取主观化的缺点。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将突破1亿9千万辆。  相似文献   

6.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道路、公路隧道、桥梁、工程机械、汽车等公路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壮大,突破了诸多技术研发与施工建设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路、公路隧道、桥梁、工程机械、汽车等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变迁与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凝练40年来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及启示。研究发现,40年来,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先进适用的技术进步与实践应用,推动了智能交通、绿色交通与交通信息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但存在着科技创新不足、智能化和信息化缺乏、生态与安全保障欠缺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发展,应坚持创新科技成果与交通技术的深度融合,坚持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不断协调和完善;坚持绿色交通发展,在新能源领域寻求突破;坚持改革开放,在交通技术与管理方面构建更加活跃的发展市场;坚持运用共享思维,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进一步发挥公路交通的行业引领作用,增强公路交通核心竞争力,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保障,也将推动中国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从可持续发展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汽车污染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资源的状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应该以环境优先 ;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 ,发展私人轿车时应借鉴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家,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从车子说起     
如果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每干人的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低的不能再低的期望值。那么,中国汽车的年产销量将超过8000万辆。而2010年,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汽车业产,产销量也不过1800万辆。这样看来,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朝阳产业,而绝非许多人所说的那么悲观:中国的汽车工业产能过剩,己是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10.
各种现象表明 ,汽车工业正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是 ,规模效益差 ,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投资力度过于分散等等。当前应加大汽车科研经费投入 ,节约耗费 ,降低成本 ;鼓励国内汽车行业 ,以资产为纽带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汽车集团 ,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现规模效益 ,使汽车工业真正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中国汽车营销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缜密的分析 ,从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模式的角度 ,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营销体系的变化 ,建构了新的汽车营销体系。提出只有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和新的模式构造起科学的、新型的汽车营销体系 ,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 ,真正融入国际化汽车营销体系中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及国内一些大城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展现状的分析 ,指出科学推广液化石油气汽车有利于保护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建设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并探讨进一步在国内中等城市推广普及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汽车服务业逐渐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吉林省亟需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含量高、人员能力素质强的汽车服务企业作为中坚力量人才,引领吉林省汽车服务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入WTO会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一系列的冲击,然而机遇大于风险;如何化解风险、把握机遇是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市场容量、汽车产业的就业情况、斯威齐模型、综合竞争力等若干问题的论述,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正负影响,强调提高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迎接挑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湖北公路文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把握公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补贴收紧、双积分政策开始实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型过程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水平居全球前列,燃油车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保有量和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并在分时租赁和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取得成功。然而,通过与其他汽车大国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是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测分析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快速增长,车电分离将成为未来主流模式,政府应尽早全面布局换电站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公路旅游客运业带来契机.但是公路旅游客运的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公路交通的基础建设薄弱;旅行社和景区的旅游客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公交旅游线路开发不足;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置不足,自驾游服务机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府重视,改善公路交通状况;提升景区和旅行社行业的旅游客运服务水平;大力开发城市公交旅游线路和建立公路旅游客运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实现旅游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以长株潭城市群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使用2007—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模型、自然断点法和受限因变量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公路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互动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这对于全面揭示城市群内部旅游空间结构,促进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果发现: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效率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且这类互动关系存在显著市域差异。具体表现为长沙、湘潭、益阳和娄底4市对旅游产业的高效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其他城市公路交通建设与效率间协调程度不高。城市群公路交通、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对效率具有抑制作用。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行业。本文从对公路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公路交通运输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些问题。着重探讨了由交通运输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其技术创新工作的特殊性及可能遇到的特殊困难;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以为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一领域中技术创新的内容,找到这一行业中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