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体。据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此为陈后主所作艳曲。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陈后主所作今已不传,流传下来最早的是隋炀帝的两首,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有二首为五言六句。他们都没有扩展成长篇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六朝余风,展拓为七言三十六旬的长篇七古歌行。晚唐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的乐府机关亦跟汉代相似;搜集民歌,配合音乐演唱.《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它保存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里.北朝民歌流传至今的作品,绝大部分均在“梁鼓角横吹曲”内,只有少数几首收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内,一共计约七十首.《乐府诗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乐府广题》曰:‘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  相似文献   

3.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收录的100多首游侠诗是我国古代乐府游侠诗的集中体现。这些游侠诗从题材上大致可归为4类:传统题材类、侠女复仇类、从军类、游宴类。本文对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作品的具体内容因时代与作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基本上显示出游侠诗创作的完整脉络。  相似文献   

4.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52首,其中第一辑含29首,第二辑含22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1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关于乐府诗有“艳”、“趋”、“乱”者,首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是知乐府诗中,有些诗有“艳”、“趋”或“乱”。下面试就何谓汉魏乐府诗之艳、趋、乱,略抒己见,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辑录到一本解放前湖北通志馆保存下来的《旅游漫草》(诗集)。此诗集系一百多年前留下的手稿,内容多与太平天国战事有关,有整理价值。惟诗集篇幅太大,其中有些诗篇意义也不大,故需别择精选。 《旅游漫草》手稿为竹纸抄本,无边栏行格,每面有诗八行,二十二字,诗中的自注为小字双行;以年系诗,顺序而下。全部诗行和自注约十万字,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八月至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二月所写诗篇,共三十八首;二是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三月至年底,收诗二十七首;三是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元月至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四月,收诗五十四首。以上共收诗一百一十九首。内容多与太平军首克武昌及尔后太平军西征武汉战事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陆贻典校本的细致剖析,文章指出:陆氏以实事求是、客观审慎的校勘态度保存了一批《乐府诗集》版本研究的珍贵材料。在客观上成为记录明末清初《乐府诗集》版本流传状况和明末清初常熟文人校勘《乐府诗集》的“实录”。可以说,在《乐府诗集》诸校本中,陆校本是最具版本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1):52-56
汉有乐府始于孝惠二年之前,为大乐之下属,至武帝时提升另设为独立衙门,此可备一说,但仍不是最后的结论,真实情况还当存疑;至晚东汉前期就已经有人以官署"乐府"之名称"乐府所肄之诗",从而"乐府"就由一官署的专名而开始有了一种新诗体的意义;从郭茂倩是山东东平人而《乐府诗集》署其郡望"太原"看,《三国演义》等小说作者罗贯中或是"东原"人,但也包括其为祖籍"太原"的"东原"人之可能;《乐府诗集》编者是东平人,作者中有东平人,有若干关乎东平的诗作,都值得注意;乐府诗写四面八方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诗歌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9.
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乐府诗,上起陶唐,下迄五代,是一部集大成的乐府诗总集。其5000馀首乐府诗,主要由“前乐府”与“汉唐乐府”两大类构成。在批评形式方面,《乐府诗集》集“整理类批评”、“选择类批评”、“题解类批评”、“品第类批评”、“专论类批评”于一书,是乐府诗批评在宋代进入更加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其中,最具成就者,为“专论类批评”与“题解类批评”。郭茂倩在《乐府诗集》的分类方面,因存在着种种错误,而为后人多所指责与非议。  相似文献   

10.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于唐代诗坛来说 ,诗人张若虚及其诗作《春江花月夜》是一个奇迹。《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最艳丽的曲调 ,然而张若虚以其天才的创作 ,把对自然、宇宙的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纯洁爱情的歌颂结合起来 ,使传统的哲理诗、山水诗、情诗融合为一体 ,营造出深沉、辽阔、宁静的境界 ,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诗坛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一书,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作者为“无名人”。诗前有序。以后赵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也收载了这首诗,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并说:“《焦仲卿妻》,不知谁氏之所作也”。诗前亦载序文,字句和《玉台新咏》略有出入。现在一般人常取长诗首句以作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13.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3,33(1):57-64
题解类乐府诗著作,是唐代乐诗理论建构与批评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其批评史价值主要表现为:注重对本事的释解,并在古乐府创作与理论批评两个方面,均使之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以题解的形式,推动了唐代乐府诗理论的建构与批评;在乐府诗分类、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题解阐释三个方面,对郭茂倩《乐府诗集》产生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词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的则有下列两种。一是仅从作品句式的长短不齐着眼,认定词起源于梁武帝的《江南弄》。早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就曾经说过; 词起于唐人,而六代已滥觞矣。梁武帝有《江南弄》、陈后主有《玉树后庭花》、隋炀帝有《夜饮朝眠曲》,岂独五代之主蜀之王衍、孟昶,南唐之李璟、李煜……以工小词为能文哉! 不错,现存于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的梁武帝《江南弄》七首,确乎全是杂言。但,据该书所引《古今乐录》说: 梁天监十一年冬,武帝改西  相似文献   

15.
北宋初、中期的乐府诗批评,以刘次庄的《乐府集》最为著名。刘次庄的《乐府集》与《乐府集序解》为一书二题之合刻,前者收"止于陈、隋人"的古乐府21类428首,后者的"序解"是对428首乐府诗所作的题解。刘次庄于"序解"中,不仅主张乐府诗创作应"得意外之趣"、"不以辞害意"、"不与古人同圈模",并且还以"作是诗"云云,形成了乐府诗题解论评的一种批评范式。"序解"从内容到形式,是北宋初、中期乐府诗批评渐趋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杂考     
《饮马长城窟行》本辞探实收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历来都认为是汉代的乐府古辞.这首诗是这样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相似文献   

17.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0,30(5):62-69
姚铉《唐文粹》、李昉等《文苑英华》、郭茂倩《乐府诗集》三部宋人总集,均对汉唐乐府进行了关注,其中尤以《乐府诗集》共12大类5205首乐府诗之量,而为时人与后人所称道。但三部总集在对唐人乐府诗的收录方面,却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表明姚铉、李?、郭茂倩等人对于"乐府"的认识并非一致,更有甚者是模糊不清。宋代的乐府诗主要由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构成,而新题乐府又有即事类乐府、宫词类乐府、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之分。宋代诗人创作乐府诗不在其乐府诗题中冠"乐府"或"新乐府"字样者,既与其没有这种创作习惯相关,又与受李?等人于《文苑英华》中之模糊不清的乐府认识有着一定联系。而此,即构成了宋代乐府诗的一种特殊性。宋代的乐府诗还具有可配乐而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历史功绩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本文一反常调,指出:《春江花月夜》的千年沉寂反映着该诗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该诗在它诞生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受到认可,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在评价该诗历史价值时,应当坚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分别评判的二维原则,才能客观的认识到张若虚的历史地位。此外,文中还对《春江花月夜》长期湮没不闻提出了新的解释:《春江花月夜》很可能长期未被当作是一个文学整体来接受。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年的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传世有三篇作品:五言和骚体的《悲愤诗》各一篇,载《后汉书·董祀妻传》;另一篇《胡笳十八拍》(简称《胡笳》),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后朱熹收入《楚辞后语》。文学史家很有些人不相信《胡笳十八拍》是蔡琰所作。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先生作历史剧《蔡文姬》,引用了这篇作品,并写了  相似文献   

20.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