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幽默话语所表现的语言文化特征尤其突出,因而幽默语的翻译有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幽默语的翻译与关联理论提出的认知环境、语境和关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英语幽默语的汉译过程,可以寻求相关的英汉幽默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现象,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交际润滑作用.然而,由于原语和译语的语言文化差异,幽默语常常被认为是不可译的.本文尝试从语用学中的言外之力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使幽默的英汉翻译达到语用等值,从而克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障碍,使源语中的幽默语言的言外之力传入目的语中,使幽默的语用效果能够完整的阐释出来.本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翻译活动,希望能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以便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幽默语言是时代的需要 ,是播音美的体现。节目主持人应向历史、名家、民族艺术、生活等学习幽默语言。但选用幽默语言要注意去粗取精 ,不宜生搬硬套 ,表达要掌握分寸。  相似文献   

4.
幽默的本质与幽默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幽默理论研究始于柏拉图时代,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得到了逐步的充实和完善.近年来,对"笑"的生物学起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生理学和人类学的观察和实验,人们推断出"笑"的社会行为的本质,并且在语言习得研究中观察到动物可能具有幽默行为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差异,人际关系的不同对幽默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等级关系的淡化,"友善的幽默"的产生和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在此将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以幽默类手机短信为语料,分别从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篇四个层面探究语言模因与其仿体在内容、形式、意义、语法结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而触发的言语幽默的生成,认为语言模因论对言语幽默现象的产生具有较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6.
幽默从根本上讲是写作中的语言运用问题。幽默这个因素,并不决定某一新闻的价值,而只是在增强新闻感染力方面起作用。这个特点,决定了幽默只是作为一种技巧的性质。新闻写作中为避免语言既无特色又无形象感,适当地使用幽默语言,对读者来说,远比读那些“模式化”的刻板新闻要愉快得多。  相似文献   

7.
论关联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它对于幽默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及其翻译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幽默话语的双向交流过程。同时,在翻译幽默时,始终把翻译视为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进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取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种关于笑的艺术。多数的幽默通过语言形式得以表现。幽默的产生与语音、词汇、语义、语体等语言的基本要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幽默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其语言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取得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幽默言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言语交际。本文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分别从关联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这两个角度对英语幽默语言的解读进行了探究,并对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将两种理论结合来可以更好地解读英语幽默言语。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喜剧的语言极富个性特点,给翻译造成了一定困难。可以引入语言学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和"乖讹—消解论",从常识乖讹、社会文化乖讹、修辞乖讹、语意乖讹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乖讹运行的机制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文化载体,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同样负载着文化信息.透过词语,尤其是文化词语,可以窥见一国民族文化的状况.词语的翻译策略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但对于文化词语而言,异化翻译似乎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越策越开心”节目的语言幽默呈现出强烈的本土化改造的特色。在对“越策”语言幽默性质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丰富、生动的语料,从本土化改造的四个具体途径、深层文化心理等方面对其本土化改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旨在从语言、文化、传媒等方面探究这种来自我们身边的鲜活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现在正在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尝试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剖析剧中人物语言的幽默机制。基于对该剧的主要剧情和人物特点的介绍,阐释原型范畴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从原型角度分析剧中的对白的语言幽默机制。  相似文献   

15.
英语幽默的语用认知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指示语指代模糊、预设、言语行为、会话含义、违反礼貌和关联原则都能引发幽默的生成,英语幽默具有不和谐性、非真诚性等语用特征,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直译和意译兼用、注解等方法,尽量译出幽默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境与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对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设。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解释制约性,认知语境在语言、情景、文化方面影响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7.
汉英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文化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中英两种文化决定了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的必然性.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做好翻译工作的根本.本文从《红楼梦》两种译本的比喻翻译谈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便能有效地指导翻译.  相似文献   

18.
严复译著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准则,分别代表了翻译活动中的不同权力关系,其中“信”体现了传统翻译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权力支配关系;“达”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选择和改写,从而将翻译改造为挪用,体现出一种“思想挪用的政治”;“雅”代表了译者在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特定权力关系背景下,通过归化策略护存主体语言之纯粹性、主体文化之凝聚力的努力,构成了一种“语言归化的政治”。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中,严复译著充分展现出翻译活动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从而成为“翻译的政治”命题的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是伴随手机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具有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征,凸显了时代风格和文化风范,反映了普通大众心理,日渐成为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语言符号学思想为指导,重点研究了幽默手机短信的言语交际形式,揭示了该类手机短信的象似性符号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普遍社会文化心理动因,以便正确理解、恰当使用乃至健康发展此类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20.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亦是记载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亦承载着传递文化的作用。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作为两种不同语言的瑰宝,亦表现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于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应当精准的翻译和应用,加强彼此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