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现代化密切相关,没有思维方式的变革,就没有现代化的肇始,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许多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为人们所认同,这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也应承认,仍然有一些落后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化潮流格格不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阻力。中国社会现代化呼唤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培育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一步强化讲求效率的竞争观念;树立现代民主政治观念,培育现代化公民政治文化;培育中国人的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日益密切,不断影响人类思维方式的演变,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把握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科学氛围、科普教育、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思维的象形、直觉特征非常明显,这种传统思维方式虽长于形象、长于直观,但思维的抽象化、逻辑化、理论化能力远不及西方,所以,借鉴西方思维方式的优长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人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框架或思维形式,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等。每一时代的思维方式,无不打上其鲜明的时代烙印。根植于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现代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显著特征。一、现代思维方式的开放性特征现代思维方式的开放性特征,是指现代人类不断拓展思维空间,转换思维视点,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对象,用开放的观点看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代社会多样化、个体化发展趋势,要求人们从多侧面、多视角、多因素出发来观察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破除了传统计划经…  相似文献   

5.
现代思维方式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思维方式是对以往思维方式中精华成分的现代价值的升华和概括,是人们适应新时代并满足实践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式。它以动态和发展的方式实现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并发挥巨大的指导实践的功能。因此,研究现代思维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思维方式是在现代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只有把思维视野转向现代化、转向世界和转向未来 ,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宋娜 《理论界》2007,(1):104-105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传统教育的弊端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理应成为21世纪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8.
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整体、直觉、顿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此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国人安贫乐道的生活观念。逻辑分析是西方传统思想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此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西方人不满现状、征服自然的生活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思维方式应该是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生活态度应是,乐道而安贫,物物而不物于物。既要发展科学,走向富强,又要发展哲学,给灵魂以慰藉。时代在呼唤哲学,21 世纪将是科学与哲学并重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道教思维方式的渊源和特点●刘国梁道教思维方式主要渊源于先秦道家,同时内融《周易》,形成了既不同于儒家的伦理型思维,也不同于佛教的超越型思维,而是属于体法自然的模拟型思维方式。它对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起过较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在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产生的思维方式虽然为人们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但是它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对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表现出与现时代相矛盾的趋势。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变革现存的思维方式,为提升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状态下的新的思维方式做出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尽管影响思难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决定思维方式变革的首要因素是该时代的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实践方式。人类思维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演化的。当一种经济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经济形态后,与前一种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陈旧、过时,从而阻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思维主体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变革思维方式。随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必然会引起人们思…  相似文献   

12.
能思想、有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它物的根本特征之一。纵观人类思维发展史,主要是三种思维方式的嬗变,即本体论思维方式、科学世界观的思维方式、现代的生成论思维方式,又可归结为预成论和生成论,生成论思维方式的产生是现实和必然,是认识史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试论哲学思维方式的三大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都是由一定的哲学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世界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并形成了各属于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大体上说,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和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偏于统一的思维方式;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是通过否定古代哲学思维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偏于对立的思维方式;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结构性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按照思维规律,人们通常将思维方式分为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特殊方式)。从其特点与规律来看,逻辑思维是统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而灵感思维是三维的。三种思维的关系既是相对的,又是互补的。现代文明意义上的现代思维正是以三种思维的相互统一为基础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汇集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存在意义,并试图从各个层面去探讨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关系。这种认识与思考已上升到一种文化的反思。本文便是从哲学…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陈绍国在我国旧的传统思维中,孔子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现就孔子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谈点看法。一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6.
论虚拟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志良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4,25(1):157-160
在当代,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正崛起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思维方式是在虚拟实践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再次实现了对实体型思维方式的否定,而且也是在当今时代对实践思维方式的确证,是实践思维方式在现代意义上的延展。虚拟思维方式是一种"如何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合成性的思维方式,也是高度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黄辉 《江淮论坛》2005,(2):151-155
审美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活动。我们要深入了解孔子的美学思想,必须研究它的审美思维方式。孔子的审美活动中体现着他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即整体思维、整合思维和类比思维。这样一种思维方式限定了孔子的审美活动,也深深地影响着以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方向,对我们建设现代美学体系提供着必要的和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思维论纲刘吉发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就是主体对实践活动的主导性,它既是主体对客体的最高统一,也是客体对主体的最高肯定。一、主体性思维的历史考察主体性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萌芽于古代,发展于近代,形成于现代。(一)主客...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生成从根本上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生成和道德观念的现代生成。这两个方面是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与人们之间交往方式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的。交往方式的变迁在人的现代生成即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和道德观念的现代重建中具有决定性和优先性。人们之间的交往从“人的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性”的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变迁,是我们理解人的现代生成即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现代生成的关键。人的现代生成,就是由非辩证的思维方式向辩证的思维方式,由传统的狭隘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向现代的非个人主义的诚实守信、自利利他、平等互利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超时代的或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是不存在的,每一时代都给这一时代的思维方式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科学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思维发展史。“三论”凸现出人类思维的时代特征,它的发展过程就是系统思维方式的产生,并以此为核心向外幅射,从而形成崭新的现代思维方式群的过程。近年来国内不少同志撰文就此作了探讨,但一方面觉得言犹未尽;另一方面感到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吸取和应用系统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未引起各方面的应有重视,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这是“堆砌新名词”,足见有些人思维惰性之大。于是笔者认为对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