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统治下汉人的历史来源——金统治下汉人研究之一张新艳1115年,完颜部女真首领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随后在十余年间相继灭辽宋,可以说是暴风雨式的崛起。伴随征服战争的进行,金境内的汉人不断增多。本文拟对金统治下汉人的历史来源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掳掠...  相似文献   

2.
一、全朝辖境的汉人数量关于金统治下汉人人口,前人已有估计,剪伯赞件国史纲要贴计占金朝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另外,王曾瑜认为汉人约占金朝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左右。综观金朝12G年间的户口消长趋势,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金初到海陵王正隆末年,这是金朝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和停滞不前的阶段;第二个时期是世宗大定初到章宗泰和本,这是金朝人口迅速回升和稳定增长的阶段;第三个时期是从卫绍王大安间到衰宗天兴未,这是金朝人口再度锐减的阶段。占金朝人口大多数的汉人人口发展也应遵循这一消长趋势。现将史料记载的金代全…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河西、陇右抽调了大批驻军,东向平叛。长期窥伺唐朝西北地区的吐蕃,乘虚而入,到广德元年(763年)前后,占领唐陇右诸州,至贞元七年(791年),又攻占了唐河西数州之地。从此,河、陇地区相继为吐蕃所统治。若从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进据陇右算起,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事,推翻吐蕃在河、陇的统治时止,吐蕃统治这一地区近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辽金时代的所谓“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风貌,以致于使他们的民族归属难以被认同: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视之为“蕃人”;而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非我族类的汉人.“汉人”自身的民族意识比较淡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宋人对他们颇多猜忌和防范。金朝前期,“汉人”的民族地位和政治势力明显优于“南人”,海陵朝以后,“汉人”势力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汉人八种"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其中包括契丹、高丽、女真、渤海等元代的八种民族名称,历来为研究民族关系的最重要史料之一。20世纪初,日本学者箭内亘指出,"汉人八种"中竟然遗漏了汉人本身,也没有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南人,他认为应补正为"汉人十种"。陈寅恪先生根据"汉人八种"中的"竹因歹"与"竹温"是蒙古语对汉人的称谓,指出"汉人八种"并没有遗漏汉人,批驳了箭内亘的说法,同时提出"汉人八种"可能抄自某种蒙古文资料的设想。本文在陈寅恪与王国维二人的工作与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1)"汉人八种"是元朝统治者对境内使用汉文的各民族的统称,并不代表这些民族本身都自我认同为汉人。(2)"汉儿"是辽金两代华北人民的自称,也是宋人对他们的称呼;而宋统治区的人民北人称之为"南家""蛮子",元统一之后被称为"南人"。汉人与辽金元统治者的关系较南人更密切,与南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汉人八种"中不包括南人是自然的。(3)记入"汉人八种"的族名,除了"竹因歹"与"竹温"为蒙古语对汉人的称谓之外,本文将前人未曾涉及的族名"朮里阔歹"订正为"朮里阇歹",即jurjidai(女真),并将"竹赤歹"订正为"竹儿亦歹",亦即jurjidai(女真)的音译。本文再根据韩儒林先生对于"蒙古七十二种"中的部族名称重复登录的讨论,提出"汉人八种"中的"竹因歹(汉儿)、朮里阔[阇]歹"与"竹温(汉儿)、竹[儿]赤[亦]歹"同样重复的看法。(4)本文指出,既往研究视野多仅限于"汉人八种"本身,限制了对问题的认识。在陶宗仪原书中,"汉人八种"是"氏族"条的部分内容。"氏族"条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余三部分分别为"蒙古七十二种""色目三十一种"与"金人姓氏"。本文进而提出,这份氏族名单与元代科举分蒙古、色目与汉人、南人两榜有关,应当产生于对举子进行氏族登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努尔哈赤早期汉人顾问龚正陆董万仑努尔哈赤早期汉人顾问,一般认为是抚顺人范文程,实际在范文程之前,浙江人龚正陆早就归附建州,成为努尔哈赤的汉人顾问了。据《李朝实录》记载,龚正陆于嘉靖末年被掳于建州,后跌身于建州贵族阶层,做了努尔哈赤的启蒙教师,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真人从建立金朝起,就实行积极吸收汉、渤海、契丹等族先进文化的政策。金世宗完颜雍当政后,针对女真人某些风俗的改变,提出了禁汉姓,禁着汉装,提倡女真语言文字,主张恢复女真旧俗等政策。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金世宗的政策是对  相似文献   

9.
金代女真人火葬墓流行原因初探黄登民,李云凯,徐凤媛火葬,作为一种古老的葬俗,早在殷商至汉代的东北地区,就比较普遍地出现.在金代女真人墓葬中也有较多的发现。特别是海陵迁都以后,这种葬俗在女真人当中更为流行。如华滨金墓,①哈尔滨一曼街金墓②,榆树前排金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研究述评的基础上,以学术批评的眼光,从一个长时段的框架里审视了汉人宗族研究的内在发展脉络,认为汉人宗族研究先后出现了进化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论、系谱体系论、历史过程论和后现代主义等五种基本范式。这充分反映了学界在汉人宗族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阿勒泰市红墩镇老户儿家这一汉人移民社会形成与之后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考察,认为移民群体在迁徙至迁入地时,面临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必然会引发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具体策略受场域的制约,因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金元之交,北方汉人宗族最先兴起于军功家族.他们利用“根脚”和“承荫”,在墓碑上刻写“宗派之图”,建立了同宗共祖的血缘组织.13至14世纪,“宗派之图”碑集中在鲁中山地出现,反映了北方汉人从祖先崇拜向宗族意识的过渡.汉人宗族在蒙元统治下争取权利,利用碑刻记录宗支世系和分派,表现出与南方地区不一样的谱牒类型和特点.元代迄清,北方宗族组织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山东地区提供了可资证明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汉人统治达到全盛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第一个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屯田制的王朝。汉朝因屯田实现了民族自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实现了盛世繁华;而明王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其屯田发展并不逊于汉朝,然而并没实现促进民族融合与自身强盛的目标,反而最终堙没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事实上,这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与两个王朝不同的屯田措施以及统治者的民族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女真人建立金朝以后,在中国东北地区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建置.一是采用了中原王朝的路、府、州、县制度;二是采用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猛安谋克制度.这是一种以汉制为核心、兼具本民族特色的建置.辽东半岛位于东北南部,是联系东北内陆与中原地区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女真人在东北地区重要的统治地区之一.这一区域的建置在整个东北地区金代建置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嵌入阿尔泰山草原150余年的红墩汉人群体的生计适应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汉人群体表现出了较强的主体性,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治和族群关系构筑的情境中创造性地通过混合生计的生成与再造在游牧民的世界中实现了生存和发展。红墩汉人的个案说明,人群的生计抉择是适应策略的一部分,不仅涉及生态,还涉及外在世界的变化与人们的资源利用行为。生态人类学的生计研究应跳出生态适应的单一框架,更加注重生态社会与文化等不同层次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朝建立初期,在女真人肇兴之地白山黑水之间的按出虎水流域,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多民族复合的文化区域——即金代的金源地区.金代的金源文化是以金朝上京会宁府为行政区划的核心,基本囊括了今天呼兰河流域、菲克图河流域、少陵河流域、拉林河流域、牡丹江流域的左岸、木兰河流域,及其这些河流所注入的松花江中游流域.《金史》中将这一区域专门称之为“金源内地”;所谓的内地,主要是从女真人的角度,把这一地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发源地.实际上,金源地区的文化快速发酵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女真人对辽、宋王朝发动的军事打击的不断胜利而导致的结果.成熟的契丹族所接受的汉文化或者说是辽文化与具有深厚底蕴的汉文化,在军事占领者地位的女真人强迫下,在按出虎水侧畔的金上京城附近相互融合、碰撞和凝聚,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型的复合型的金源文化.本文主要是从形成金源地域的历史背景和金源地区的女真人和汉族文人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探讨金源文化形成的特点,并对女真人在汉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极东地域的传播上,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夏作为我国历史较为重要的一个朝代,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纵观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西夏作为一个有着璀璨文明的朝代一直都是考古学家所研究的对象。本文将深入了解西夏的历史,探究西夏的风土人情,从西夏的制度、官僚主义,以及文化等等方面入手,为西夏时候存在的汉人做一个具体的研究论述。本文将从西夏的建朝初期开始详谈,随着时间线而不断深入,同时对西夏时存在的人类阶级以及人权问题做一个细化的解读,同时根据西夏汉人的生活模式反观到如今的社会中,探究西夏灭亡的具体原因,对西夏汉人的文化、阶级、生存模式等种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历史做出深刻的解读,希望能为日后西夏汉人的研究乃至整个历史的研究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古代北方民族,常常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在国家政治组织层面上,征服王朝既采纳了一些汉法,又掺入了不少原先政权的制度因素,这样的结合导致了真正的君主专制。女真人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境内大多数汉族知识阶层人士的认同,蒙古人的元朝则有些逊色。辽、西夏、金、元等王朝非汉族的统治,并没有改变汉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它们的影响主要是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19.
宗族是中国汉人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人类学家将其视为透视中国汉人社会和文化结构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宗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几点思考:宗族与家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指涉范围;宗族不仅是血缘群体,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社会文化团体;宗族乡村研究模式和功能主义视角的局限及超越;对当代宗族复兴原因的分析应关注其中暗含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满族的兴起,始于17世纪初,明代末期。满族起源于明代三大女真人,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结合,这是女真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她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了解满族崛起的历史基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从明初起,在明政权的羁縻统治下,散处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