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学院校?医药企业和政府组成的三螺旋协同创新机制可实现非线性的动态创新过程?由三螺旋主体组建的医药虚拟研发组织,其组织边界模糊性?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组织结构柔性化优势保障协同创新机制有效运行?医学院校的协同创新通过其内部协同创新与医?药?官?产?学虚拟研发组织形式的外部协同创新共同作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科和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界定的基础上,从学科集群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与推动、产业集群对学科集群的吸引与促进以及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研究了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进而,本文就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的构建,从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和平台支持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产业集群进行调研基础上,提炼了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集群特征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完整、集群协同程度低、管理粗放等问题;分析了产业集群管理研究及咨询服务现状,指出目前开展的管理服务不能满足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必须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借鉴台湾中卫管理模式,提出管理创新服务对策:包括明确产业集群管理创新服务宗旨,确立管理创新服务的六大功能,开展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以管理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动态联盟组织形式和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管理创新服务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根植于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产业集群与生态文化协同创新概念模型,从三个维度、三个层次以及内外生变量等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与生态文化协同创新作用机理,分析了产业集群与生态文化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集群品牌营销是民营企业集群的一个创举,它建立在集群产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民营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着动态联盟。动态联盟和创新企业是集群内新技术传播的节点,也是集群品牌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因子分析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探索性构建的基础上,以山东省143家创业型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新产品在是否采用合作研发的不同情况下创业型企业创新绩效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研究机构邻近、行业协会邻近、上下游企业邻近、信息调整作用、技术关系、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和行业的侵权水平以及行业集中度等因素对创业型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而新产品是否采用合作研发战略、高校邻近、同业邻近以及外溢技术的调整作用等没有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企业间关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涌现,而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也开始进行广泛合作.回顾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并对最新出现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进行了界定,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企业间关系结构属于协同网络结构,并从规制方式、权力依赖、关系复杂性、关系重要性与关系变革等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企业间协同网络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一集群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通过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整合单一分散"小集群",形成整体"大产业"优势,是实现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构建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及集群企业行为。博弈结果表明,知识收益系数、成本系数、相互信任程度、群际协作风险系数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集群企业可能选择协同创新策略,也可能选择独立创新策略,但只要地方政府不加以限制,集群企业最终会选择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及发展状况,在定义知识价值链和分析集群创新的知识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知识管理与集群创新的机理关系,通过知识管理构建集群学习型组织,提高集群组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中小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了创新要素之间的汇聚与融合。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而产生创新聚集,进而获得创新优势的创新集群业已成为了世界各发达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存在方式。创新集群之中所存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耦合效应,强化了大学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其为集群内的其他主体提供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并建构起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范式的技术—经济合作网络。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创新集群的发展趋势而言,我国未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应该重点发挥大学的知识核心作用,培育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文化,强化大学与产业部门之间的交互式合作机制,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来SSCI收录的相关经典文献及工作论文,从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研发合作问题进行评述,指出有关研发合作的理论模型已得到不断充实完善,而实证分析仍有很大局限性,准确性也有待商榷,并展望研发合作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特征的企业研发伙伴选择研究有助于提高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知识匹配性,关系到企业间合作研发的知识创新能力。结合企业知识理论,指出知识特征是企业选择合作伙伴以实现研发中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知识特征的企业研发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值,并以3个待选择企业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研发伙伴选择提供思路指导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研发对促进我国整体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评价国防科技研发对国民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一直是学者与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国防科技研发投入对民用科技研发投入有挤出效应;同时,国家存在一个合理的、能够使国民经济增长达到最大化的国防科技研发投入比例,即国防科技研发投入与GDP之比。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一个联盟间的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来降低联盟成员道德风险、增大投入量,促进研发联盟成功。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联盟结构和分配方式下,随着市场收益率的增大,联盟成员研发投入逐渐增大;不同联盟结构中按投入比例分配方式下的研发投入高于平均分配方式;不同分配方式下,集中研发联盟中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高于并行研发联盟。  相似文献   

15.
在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重庆市企业研发投入效率的基础上,基于多维视角进一步考察研发效率、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企业研发效率的下降主要受到技术变化率的影响;企业研发人力投入强度、资金投入规模均对重庆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在重庆企业研发投入结构中,企业资金、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及试验发展对当期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重庆企业研发效率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研发投入规模与企业绩效、企业资金与企业绩效、吸收经费支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对试验发展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正向调节作用;重庆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国家非常重视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的研发问题,研发机构的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比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数量越来越大,增长趋势越来越快。2000年以后,我国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呈现猛增趋势,说明国家对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而越来越多的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国家R&D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DEA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各行业和机构进行效率评估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提炼,结合R&D活动的特点和DEA方法应用的发展趋势,以各主要国家科技创新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各国R&D的投入产出指标为切入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研究国家R&D投入产出效率的问题,构建了国家层面R&D投入产出效率的DEA评估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智慧城市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实证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即只有适度的研发投入强度才能促进企业绩效,而过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2)在企业规模约束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U形”非线性影响,说明只有当企业规模跨越一定门槛时,研发投入才能促进企业绩效;(3)在资本结构和资本密度门槛条件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别具有显著的“倒N形”型和“N形”非线性特征,且均存在最优水平区间;(4)新常态下,有效促进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积极影响的重要抓手在于,兼顾研发投入能力和管理能力并重、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保持适中的资本结构和较高的资本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数据,研究广东省R&D经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001—2009年广东省R&D经费支出呈现规模快速扩大,增速更趋稳健的特点,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跨入"强"等级区域。但是,广东省R&D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多个年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D经费的来源结构、支出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发团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获得企业研发团队绩效评价的相关数据。根据结构方程的相关原理设计绩效评价的测量模型,运用AMOS7。0统计分析软件对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企业研发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级指标设定了权重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