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爱玲,这个被小资们尊称为"祖师奶奶"的女人,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逝世,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而且是前所未有的轰动.自她逝世14年来."张爱玲热"绵延到了21世纪,从来没有冷却过,<同学少年都不贱>,<郁金香>,<色·戒>.<倾城之恋>等一部部新发掘出来的作品和被大导演改编的影视作品为"张爱玲热"推波助澜.她的作品屡屡再版,汤唯、陈数、吴倩莲、林心如等女明星,都是通过她的同名影视作品而走红的.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勤于变换写作手法的先锋性实验派作家,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有出人意料之笔.萧红从由鲁迅作序、胡风写读后,发表<生死场>以来,她的结构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结构不坚实"的微词,而她却逆势创作了短篇小说<手>、<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结构完美地无可挑剔.40年代,茅盾掩饰不住对<呼兰河传>的溢美之情,称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新时期,杨义则进一步将她的小说定位为"诗之小说",称其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相似文献   

3.
杨玲 《浙江学刊》2008,(1):85-91
本文将对杜拉斯的<情人>和卫慧的<上海宝贝>作一个比较性阅读.在笔者看来,两个文本都是描述异国恋的女性自传体叙述,都是关于边境和越境的寓言.但<情人>里的白种女孩和黄种男人的恋情被杜拉斯描绘为殖民者朝"下"的僭越,<上海宝贝>里的倪可和德国情人的性爱纠葛则被卫慧再现为被殖民者朝"上"的僭越.两位女主人公的种族身份差异不仅导致了文本中不同的权力关系组合,还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通过对这些迥异的文本风景和读者反应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省察父权制度在建构和控制女性生活边境方面的操作手段,以及当今第三世界女性所面临的深刻困境.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林外史>直接写到了许多明代的真实人物,如朱元璋、朱宸濠、王冕、高启、李梦阳、何景明等,都是以真名实姓和真实经历进入故事文本.此外,吴敬梓还以一种间接方式写到一些明代的真实人物.在<儒林外史>本文中,这些历史人物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并未直接写到其姓名的全称,使读者容易误解为作者虚构的人物,而实际上作者又在文本中留下了种种线索,循此线索进行抽绎,具可按迹循踪,找到真实的历史人物.这其中就有"工部大堂刘大老爷"(第七回)以及"中山府烈女"(第三十六回)等.我们认为"工部大堂刘大老爷"当为刘大夏,"中山府烈女"当为徐妙锦.  相似文献   

5.
最初知道赵琳是在央视,那时她是CCTV-2<生活>栏目的主持人,喜欢她文静里带的那一丝灵气和那双大大的、写满诚挚的眼睛. 而后不经意间看了一部有她的电视剧,她是<别了,温哥华>中那位让人为之动情和心碎的"晓雪"……而今,她还如同以往那般淡定.清雅……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究竟有多少经典被毁于天灾人祸,这无疑是一个千古不解之谜.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大多数优秀著作,都已悄然沉没于岁月的烟尘里.西方学者凯利(Stuart Kelly)在<失落的书>中指出:"书籍遗失并非异常之事,整部文学史也是文学作品遗失的历史.[1]现在所说的西方正典都是"碰巧"传下来的,它们幸运地浮出了遗失文献的海面.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大风车>的小朋友都长大了,但刘纯燕还是那个"金龟子",近二十年不变的盖儿头、小小的个子、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8月,金龟子来青宣传新书<金龟子来了>,她谈她的嗜好、她的老公、她的孩子和她的生活,一贯的娃娃音,一贯的爽朗、干脆、语速快,那个荧幕上的金龟子和眼前的刘纯燕交叉,重叠在一起,很是亲切.她不是扮可爱,是真可爱,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她都保持着一颗童心,拥有孩子般的纯真、快乐.  相似文献   

8.
<诗纬>是形成于汉代的纬书的一种,与<诗经>相配.<诗纬>中对诗的性质的认识"天地之心",对<大明>、<四牡>等提出的"四始"、"五际"说,以及对<诗经>中的篇义、诗句的揭示、阐释和引用等,都表现出纬学的特点.<诗纬>对<诗经>的阐释,既是纬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对汉魏六朝的文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初看之下,<拉克斯>在柏拉图全部对话作品里算不得讨人喜欢.和<卡尔米德>、<吕西斯>和<普罗塔戈拉>等苏格拉底式的辩难(aporia)对话一样,<拉克斯>的结论在表面上"破而未立":在这场论及青年教育和勇敢美德是什么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辩难了雅典名将官拉克斯和尼喀阿斯各自对勇敢的定义,但他最后声称:"我们都还没找到勇敢是什么."(199e)①通过辩难拉克斯和尼喀阿斯各自对勇敢美德的意见,苏格拉底辩难了他们对学习披坚执锐格斗术意见的权威乃至在青年教育问题上的权威,但他最后声称:"我们中间还没一个人够格当教师."(201a)不仅如此,在这场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辩难既没有<普罗塔戈拉>来得精深复杂,也没有<卡尔米德>或<吕西斯>来得饶有情致[2].  相似文献   

10.
上博简<诗论>第25号简最后三字作"<小明>不",专家多疑其后有阙.然而简文"不"字后有近两字的空白,证明此简在"不"字之后不大可能有和"不"字系连的文字.这几个字的释读在<诗论>的相关研究中,多呈空白状态.其实,这里是一字为释,用一个字,直指<小明>篇的主旨.简文这里的"不"字当依古音通假之例,读若负担、负责之"负"字.<小明>篇学者多从汉儒之说定为大夫"悔仕"之作,如今得上博简<诗论>的启示,可知并非如此.<小明>一诗的作者应当是一位忧国忧民,与友人相善的正直的、有较高德操的王朝大夫.<北山>、<四月>两诗主旨在于泄私愤而不顾国家安危需求.就诗作者的道德品格而论,<北山>、<四月>两诗与<小明>篇的差距显而易见.清儒姚际恒谓<小明>辞意"浑厚",信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