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农村经济繁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经典表述,为我们研究探索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原则。马克思认为,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但劳动力的价值反过来影响机器的采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移的规模、方式和方向都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开拓了工业所需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教育和治理贫困是大工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前湖南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立法,依法维护农民工利益,加快城镇工业化,提高就地转移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来看,难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能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校企联姻培训模式、“立交桥”教育培训模式、优势互补培训模式、项目培训模式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来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村民直接变成了市民;我国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化率,"农民工"常年象候鸟一样,职业是工人,身份是农民,没有真正被城市认同接纳.就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力农村非农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合理引导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对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流向了城市,文中通过模型对我国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1.69亿左右,而通过城市劳动能力容纳的测算,发现我国城市目前存在着1 500万的就业缺口,从而得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要走农村非农产业转移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传统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举措造成农村必需劳动力的缺失以及农业生产者素质的弱化,片面推行“非农化”、“去土地化”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会加重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对农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侵蚀和破坏,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以往“离土离乡”以及“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需要转变研究视角,寻找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创新思路即立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村发展的意义为视角,抛开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意义的研究,试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作一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劳动力素质与转移不适应、缺乏统一市场引导、城镇及三产吸纳能力减弱以及城镇化战略有地域局限等困难和问题。经分析认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技能教育以及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9个方面调查分析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近10年的变化,得出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耕地变化无显著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三次产业的产出差异悬殊才是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农业劳动力逐步有序化转移的最大障碍是劳动力的素质等结论,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转移主体素质的制约;待转移劳动力观念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制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制约等。为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丘陵地区农村不断增长的富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余农村劳动力要进行必要的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性和有序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矛盾、困难.要立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确立市场取向的目标模式.解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主要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以及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劳动力转移成本的动因,对劳动力转移的交易成本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详尽的阐述,将其分为显,胜成本、风险成本、隐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四类.并针对不同的交易成本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希望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海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极大挑战,分析海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进一步推进海西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民市民化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分配关系不合理、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等现实困境,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逆向流动。认为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增加制度有效供给,助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恒新的问题,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例较高,虽然吉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仍是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大工夫,要坚持抓好基础义务教育工作,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机化率和良种普及率,同时应转变思路,在努力培育劳务市场的前提下,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进行研究 ,认为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向非农领域转移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正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阶段,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四大特征:转移进程蓬勃发展;劳动力转移的就职和权益社会边缘化;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显著;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个转移阶段同时进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的问题有:传统农业衰败,农村社会发展停滞,劳动力转移环境不良,转移呈暂时性和不稳定性,地区差异加剧,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由此得出结论:当前劳动力的转移是不彻底的不成功的,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