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政治模式是吉登斯此前建构和阐发的结构化理论及现代性思想与现实接轨的具体成果。通过对福利国家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质疑并置风险概念于高度现代性社会之核心 ,吉登斯揭示了当今西方政策领域的多种两难困境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第三条道路”的政治选择 ,以适应急遽的社会变迁 ,实现对古典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和新自由主义政治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第三条道路”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下 ,并随着中左政府的上台和新生中产阶级的扩大而迅速得到传播。“第三条道路”在西方之所以受到欢迎 ,是因为“第三条道路”主张政治宣称跨阶级的合作 ,强调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在经济上强调效率与公正的平衡 ,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 ,建立公司社会与民主企业的混合经济。“第三条道路”是西方民主党响应时代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执政理论 ,它试图为当代资本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西欧国家悄然兴起一种新的“第三条道路”思潮。英国自 1 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 ,在多个领域全面实施“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在意识形态、政策、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进行创新改造 ,而作为主要倡导者 ,英国工党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第三条道路”进行大胆实践 ,成就斐然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作为当代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已成为当今欧洲政坛的主流。80年代以西区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的严重意识形态危机,科技革命引起的西方 阶段结构的变化。“市场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完善,欧洲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以及欧洲各国普遍存的左右两翼政党政治上的“趋同”现象,是“第三条道路”得以崛起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5.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流行的“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为了迎接当今经济全球化等挑战而作出的理论变革和价值观念更新,是一种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第三条道路”倡导的价值观变革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现实依据:基本前提是全球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阶级基础是西方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思想基础是冷战结束提出的更新理论纲领的新要求;现实依据是西方社会民主党竞选执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理论都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兴起的一股新的社会思潮,但二者的基本主张和立场观点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把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实质以及影响,抵制它们的消极因素,借鉴其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本文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解读“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福利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坚持“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建设社会投资型国家,实行积极的福利政策。“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是顺应形势对原先福利制度的调整,有科学和进步的意义,其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义政治论》一书提出了“社会政治”、“主体社会主义”和“人民宪政”三个概念。对它们的理解,“社会政治”应体现为非阶级斗争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和非意识形态的政治;双重转型背景下的主体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为政府培育市场、政府实现市场所无法实现的社会公平、国家保持适量的国有经济并使其保持效率;中国缺乏西方式的宪政传统,但中国以“三个代表”为特征的执政理念比西方的宪政更为积极,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宪政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是当今世界特别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欧政坛上广为传播或付之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第三条道路"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本质特征加以认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3.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区建设构想 ,是其面对西方社会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平等所提出的补救措施。虽然它在西方社会很难实现 ,但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义政治论》一书提出了“社会政治”、“主体社会主义”和“人民宪政”三个概念。对它们的理解,“社会政治”应体现为非阶级斗争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和非意识形态的政治;双重转型背景下的主体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为政府培育市场、政府实现市场所无法实现的社会公平、国家保持适量的国有经济并使其保持效率;中国缺乏西方式的宪政传统,但中国以“三个代表”为特征的执政理念比西方的宪政更为积极,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宪政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5.
"第三条道路"又称"中间道路",是美国民主党和西欧左翼政党为解决当今全球化时代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或理论。它强调正确处理"四大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关系以及民族利益与国际合作的关系。欧美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全球两大意识形态格局的终结和全球化带来的共同问题与挑战,是"第三条道路"兴起的主要原因。"第三条道路"理论虽有不少新颖的政策主张,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缺陷或不足。如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折衷多于创新、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经济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16.
0世纪 90年代在西方国家鹊起的“第三条道路” ,是当代西方最时髦的“政治标签” ,是西方政治家和资产阶级学者新的理论、政策的集合 ,是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对资本主义新走向的最具代表性的探索 ,是当代资本主义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为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我们有必要对“第三道路”的主张和实践作一番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鹊起的“第三条道路”,是当代西方最时髦的“政治标签”,是西方政治家和资产阶级学者新的理论,政策的集合,是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对资本主义新走向的最具代表性的探索,是当代资本主义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为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我们有必要对“第三道路”的主张和实践作一番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内在特征。分析认为:吉登斯超越左与右、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用伦理社会主义规训资本主义来建构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是“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这种在超越中复兴则是“第三条道路”的鲜明“后社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5月5日,法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现任总统希拉克毫无悬念地以82%的选票压倒对手极右分子勒庞,再次入主爱丽舍宫。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本是一次例行公事的选举,却因勒庞的介入在法国乃至欧洲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一向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也开始严肃地思考起极右势力的问题来。勒庞击败若斯潘引发政治地震4月21日,法国总统大选举行第一轮投票,结果爆出冷门。选前大家都认为这将是总统希拉克与总理若斯潘的对决,没想到半路杀出一匹黑马———极右派“国民阵线”主席勒庞,他以微弱优势领先若斯潘,成了两位胜出者之一。因此,5月5…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与欧洲社会党"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是欧洲社会党为回应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新问题而提出的一套治国理念和对策。其内容主要是 :以积极的福利政策改革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危机 ;通过实行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之间的中间性政策 ,寻求新形势下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新平衡 ;超越传统“左”、“右”政治分野 ,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以适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政治式微的现实 ;界定新的民主国家范式 ,以求解决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困境 ;提出国际关系新准则 ,企图在全球化和后冷战时代变化了的国际背景下维持西方大国的强势地位与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