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报编辑部吴国富副教授的学术论著《论陶渊明的中和》于2007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他的第二部学术论著。《论陶渊明的中和》共25·5万字,该书改变了传统研究中用儒佛道思想解释陶渊明的做法,用散见于文化典籍中的“中和”思想来阐释陶渊明,认为陶渊明的思想精髓是“适中地把握生活以感受生活的和谐欢乐”,并全面探讨了陶渊明在中和的生活环境、中和的生存时光、中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和的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追求,在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吴国富副教授致力于陶渊明及元代文学的研究,在《文…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陶渊明与玄学 关于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是“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的世界观是“玄学自然观”;一种意见认为他的思想“与魏晋玄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持后一种意见的人就将陶渊明思想和玄学严格地区别开来,并以此为基点来论证陶渊明思想的进步意义;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就判定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是消了佛道迷信的毒,  相似文献   

3.
在陶渊明的《自祭文》中有“乐天委分 ,以至百年”一句。本文从陶渊明思想及魏晋宗教、哲学等几个方面入手 ,对此语进行认真细致地考证与解说  相似文献   

4.
研究陶渊明诗文,经常会牵涉到陶渊明思想的归属问题。自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一文,对陶诗中的“道”和道家所称的“道”认为属于同一概念后,有的又把诗中提到属于道家人物的长沮、桀溺和有关“化迁”的诗句凑在一起,进而得出结论说:陶渊明  相似文献   

5.
在陶渊明研究领域内,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最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不少人把渊明归入儒家,也有人说他出于庄老,还有人把渊明说成“第一达摩”,(葛立方《韵语阳秋》)或说陶诗“充满禅机”(朱光潜《陶渊明》)我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很难用任何一家传统思想来规范。这位杰出的诗人既感受着魏晋玄风的强大影响,又继承了前代文化传统中的合理部分,并根据自身由仕而隐经历的深刻体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面貌。陶渊明哲学思想包括三个重要部分:化迁的哲学观、神灭论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其中,化迁的哲学观是陶渊明哲学思想的基石。在《形影神》三首中,作者假设形、影、神三者的问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对天地、生死、祸福、人生态度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看法。第一首《形赠影》说:“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天地”二句是说世上只有天地和山川是永恒的。“草木”二句是  相似文献   

6.
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理想,本文阐述两点看法:第一,探讨了桃花源理想是陶渊明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着重提到庄子“万物齐一”思想对陶渊明不鄙农民观念的影响;第二,“桃花源”一名得之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一则中“邓林”的启示,内蕴深意。  相似文献   

7.
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认识陶渊明的人描写陶渊明的唯一今存文献,具有珍贵的历史、思想和文学价值。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延之内心同情东晋、痛愤刘裕篡弑,因此能同情地了解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品节。颜《诔》“有晋徵士陶渊明”的称谓,表达了陶渊明认同晋朝、是晋遗民,不认可刘宋、拒绝与刘宋合作的事实;“靖节徵士”的谥号,表达了陶渊明坚守晋遗民的政治节操。颜《诔》记述了陶渊明对刘宋政权政治无道的判断,描写出了陶渊明澹泊心、自由心彻底觉悟的形象,艰苦地从事躬耕和编织以维持生活的形象,以及密切关注现实政治,告诫朋友直言不讳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琴曲“归去来辞”或作“归去辞”,是依东晋诗人、隐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意境创作的古琴曲,意在表现隐士离世隐逸之情和自然闲适之美。要较好地把握曲意,须对陶渊明归隐前后的思想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陶渊明归隐后的思想感情,可以归结为决然、释然、欣然、淡然、适然五个方面,这些都在《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鲜明展现.琴曲“归去来辞”就是试图将陶渊明上述决然、释然、欣然、淡然、适然之心境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思想是一个具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结构的思想体系,任何一两个简单判断都不能全面充分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质特征。研究陶渊明思想首先要观察它的现实层面,进而要观察它的理想层面。现在我们来观察他的《桃花源诗并记》。关于诗和记的关系,有三种看法:一是“名隹江生”认为,“记和诗没有任何关系,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的兴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二是诗在前,记在后,写成“桃花源诗并记”,王瑶、袁行霈、唐满先主此;三是记在前,诗在后,为着突出记的地位,还归之传记述赞类,“并诗”二字用小号字标出,以示区别,杨勇、逯钦立…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论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思想》(《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8期)一文中,从陶渊明注重生前功业、身后声名,但为现实的政治混乱“感士不遇”,转而从文,追求文学创作等方面,论析了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思想。本文拟就文学创作被誉为“声名自传于后”的“不朽的盛事”的时代氛围中,从陶渊明人生价值追求的分析中,进一步阐述陶渊明“文学的自觉”的思想。陶渊明注重生前功业、身后声名,主张“票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感士不遇赋》),大倡人生应该用自身具有的智慧和聪明,凭着三正舆常而留名。在这里,“生前功业”与…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被论客赞赏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他为此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以上均见《题未定草》)。细细咀嚼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客观和全面地评价陶渊明,还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即对陶渊明思想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固然不对,再加上一点“金刚怒目”也并不就对。鲁迅说的是要“顾及全篇”、“全人”,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陶渊明的生活、思想有其变化的过程。归田是陶渊明一生的转折点。虽然,在紧密结合这个转折来分析他的作品思想风格的变化上,我们做得还不够;但这个变化却是明显的,大家都注意到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陶渊明阶级成分问题,和他的诗文一样,历来就其说不一,甚至相去甚远,在“文革”中陶渊明竟然升到了士族地主的成分,还有的研究者一口咬定“陶渊明到死亡时也没有越出他地主阶级的立场”。讨论陶渊明的阶级成分问题,不单单是给他划定什么成分问题,这对研究他的诗文,正确估价其作品的思想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孟子就曾经说过,“诵其诗”就要“知其人”、“论其世”。我们弄清楚陶渊明的阶级身份的变化,思想的发展对于解决对陶诗文的争论,统一认识将会有好处。搞清他的阶级成分也并非难事,因为我们有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有他的诗文对他的生活状况、经济地位、思想品德、精神面貌都有充分描述与再现。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复杂思想成为历代学者争论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他主要是受儒家的影响。宋代儒学大家陆九渊声称:“李白、杜甫、陶渊明皆有志于吾道”,陶诗中就有“先师有遗训”一说,这“先师”当然不是别人,无疑是孔孟。但还有其他种种说法,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就说:“渊明之说者庄老”,一口认定陶渊明的思想主要是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说他是受佛教的影响,是一位“厌世的乐  相似文献   

16.
198 4年 ,《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专栏诞生。创办伊始 ,徐声扬在陈忠总编的邀请下研陶 ,首发《陶诗蠡测》一文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到 2 0 0 0年已撰写发表了陶研论文二十多篇 ,成为陶研界名符其实的一位“名家”。现从三个方面对他的治陶成就作一简述。一、徐声扬治陶的主要建树徐先生在治陶中最突出的建树是他的“陶渊明新儒家思想说”。在陶研领域 ,陶渊明的思想归属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 ,朱自清、陈寅恪、王钟陵三位学者将陶的思想定位于道家 ,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从此该方面的探讨就没有太多进展。徐先生在深…  相似文献   

17.
1、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李文初)《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2 、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书评的状况与特点 (王晋华)《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3、新论陶渊明尊重女性 (王振泰)《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4、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结”──(日本)《六朝学术学会报》创刊辞 (石川忠久文,李寅生译)《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5、试论谢灵运与陶渊明归隐的差异性 (傅兴林)《汉中师范学院学报》一期 6、论陶渊明咏风 (高国藩)《盐城师院学报》一期 7、陶渊明“桃花源”社会理想新论 (刘刚)《鞍山师院学报》一期 8、陶渊明与道家思想 (巫称喜)《江西教…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遗产240期展开了关于评价陶渊明的讨论以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对于其中某些意见,我们认为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芳。为了说明我们的看法,栽们将从陶渊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我们的意见一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请同志们多加批评。一、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作品的人民性陶渊明是士族的后裔,自幼受着封建正统思想的薰陶和当时讲究门第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在他早期的思想里,如《命子诗》中,曾对祖先攀龙附凤的“荣耀”大加颂扬,对自己的“寡陋”深戚惭愧。这是陶渊明早期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命子诗》中的糟粕,必须加以  相似文献   

19.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20.
创造了优美恬静的田园诗的陶渊明,他自己的思想并不平静。本文拟从陶渊明的诗文自身出发,分析一下他那动荡不宁的思想经历,看看他是在几个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搏击的。一、仕隐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隐有三个原因:1.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多次表述,仕途社会对他犹如“樊笼”和“尘网”,他在其中过着“心为形役”的生活,这种违背心牲的生存方式,令他感觉耻辱和痛苦(即“志意多所耻”);还在做建威参军时他就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归隐多年之后,回顾那段仕宦生涯时还说:“在英经十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